郝斌生
今年6月下旬的一天,《民主與法制》雜志河北站的張君等人找到我的辦公室,送上他們的2012年第14期樣刊,同時送上的還有一些溢美之詞,說我寫的稿子是××直接編輯的,是本期的壓軸戲??吹阶约旱母遄映蔀橛∷⑵?,而且占據(jù)了好幾個版面,又配了插圖,就像看到自己走失一年的孩子突然站在面前一樣喜不自禁。但客人走后,另一種滋味襲上心來,首先,我由第一作者變成了第二作者,由一個近30年職業(yè)生涯的記者,變成了本刊的通訊員,而且使用了化名,隱姓埋名變成了“太行石”。這都無所謂,關鍵是我本來寫給中央大報的稿子,最終發(fā)表在了雜志上。時效性成了明日黃花,引導力成了強弩之末,但我還是要真誠感謝《民主與法制》,它畢竟是一份以傳播民主與法制理念為使命的權威性讀物,在國內擁有號稱250萬的發(fā)行量。
從“釘子戶”的聲音里把脈社會,反思我們的政府行為
2011年夏天,新聞界“走轉改”風行華夏。我?guī)е本┟襟w的實習生到邯鄲采訪,我對實習生說,這次出門,咱們打個活老虎、大老虎,給地方大拆大建曝曝光如何?他們說,跟著郝老師,能摸摸老虎屁股也過癮。
我之所以選擇搞監(jiān)督報道,一是覺察到有人把“走轉改”熱鬧化形式化理想化,介入問題者太少。二是我比較熟悉邯鄲,我曾在這里生活工作了14個年頭,當時手頭上也掌握了一些城建方面的報料。在火車站下車后,本應該看到的標志物都蕩然無存。廣場上的胡服騎射雕像搬掉了,冀南商品城推倒了,而這些建筑物都是近十年邯鄲的門面和窗口工程。順著寫滿“拆”字的臨時墻柵繞出去,好不容易搭上一輛出租車與司機言來語去,話題扯到了拆遷上,從司機口中得知,市委、市政府都拆遷了,職能部門分散辦公。司機說邯鄲城“天翻地覆慨而慷”等,一路上聽他牢騷話里便覺有故事、有弦外之音。
采訪得到這位出租車司機的幫助,他“近水樓臺先得月”,把我們送到他一個同行的哥家。這位的哥從衣柜里拽出一件血跡斑斑的花上衣,說是他媳婦的,是開發(fā)商雇黑社會的人光天化日之下開著車追打他和他老婆的證據(jù)。更讓人憋屈的是,他們舉行婚禮之前先和房地產(chǎn)商簽訂了搬家合同書,因為擔心結婚時不順當,出危險。有國外媒體稱,中國把堅持不懈誓死捍衛(wèi)自己合法權益的人叫“釘子戶”。當我把“釘子戶”這個稱謂送給一個老軍工時,問他愿意不愿意,他一迭聲地說愿意。愿意不愿意由不得自己,你要堅持和開發(fā)商較真對著干,就成了開發(fā)商和政府眼里的“釘子戶”。
翻閱當?shù)貓蠹?,瀏覽政府網(wǎng)頁,為拆遷鼓與呼的消息、文章連篇累牘;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可聞標語口號。兩位比我父母還年長的老人搶著訴說,拆遷的人馬比日本鬼子進村還兇惡。電表給砸了,鎖眼給糊上萬能膠了,正門用磚給堵上了。老人甚至把20多歲的實習生當救命稻草,要給他們下跪。有報料人說,房地產(chǎn)商牽著藏獒去做拆遷戶的工作;有報料人說,黑社會舀出化糞池的糞便潑灑在當街上;還有報料人說,邯山區(qū)一名干部因完不成拆遷任務上吊死了……盡管這些報料存在著真?zhèn)沃疇帲旁谌珖鴣砜?,就無須辯論了,這是近年來在許多城市都屢見不鮮的事情。
我也明白,大片大片的住戶都搬走了,只剩下幾戶甚至一戶人家在那里經(jīng)年累月獨守和苦斗,說明他們肯定不是省油的燈,也決不排除其有向開發(fā)商和政府敲竹杠的用心。但多數(shù)甚至成百上千“釘子戶”的出現(xiàn),社會人群不分青紅皂白倒向“釘子戶”倒向弱勢個體,這就說明需要反思需要總結得失教訓的是我們政府。不能政府有病,讓群眾吃藥。任何事都有對立面,沒有對立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正因為有釘子戶的存在、有釘子戶的較量,才不至于讓不良房地產(chǎn)商過多地剝奪和侵占拆遷戶的利益,才有平等公正和對話協(xié)商,才能使人間正道和普世價值得以捍衛(wèi)。
尋找一個落點,寫一篇反映拆遷方面的稿子,在“釘子戶”與黨和政府之間多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梁,是我近幾年糾結于胸的夙愿,也是記者職業(yè)對我的拷問,我為自己能這樣做而高興,至于把洋洋灑灑五六千字的稿件寄送邯鄲市政府領導后所引發(fā)的尷尬、壓力乃至屈辱,我不想多說。我想說的還是:發(fā)育一座城市是百年千年的事,為什么要立竿見影,制定時間表、任務書呢?為什么要跨戰(zhàn)馬吹沖鋒號呢?如果三年大變樣,第四年第五年是坐著看呢還是干別的呢?一座中等或省會城市,如果不做好前期工程就匆匆把四條主干道同時斷交三條進行拓寬,或在東西南北同時架四座立交橋,請問這個城市還何談正常的生活和秩序?如果一座城市連擦皮鞋和賣煎餅果子的人都來投資房地產(chǎn),或一個鄉(xiāng)下只有砌豬圈和壘雞窩經(jīng)驗的人來承建摩天大廈,這算什么科學發(fā)展觀?如果一座城市的公務員上班后都到拆遷現(xiàn)場報到簽名或在瓦礫廢墟上紅旗飄飄支鍋立灶成立指揮部,這算誰的幸福社區(qū)誰的和諧社會?
記者無力,則國民無力,國家無力
記者因揭露真相而奮進不撓,為其所在的媒體贏得公信力本是件值得鼓勵的事。以至于我所供職的單位領導發(fā)短信打電話要我速回時,我還沒有認識到我犯了什么錯誤。直到讓我寫檢查時我才明白我所做的一切不是幫忙而是添亂。我的行為被視為闖了大禍,捅了馬蜂窩。邯鄲領導動怒了,有人告御狀了。
有必要說明的是,邯鄲在城市建設中值得學習推廣的經(jīng)驗遠遠大于教訓和失誤,當?shù)仡I導班子的工作業(yè)績省委也是滿意的。但我既然選擇了監(jiān)督的角度,就不可能給當?shù)卣脮?。更有必要指出的是,邯鄲在城市建設中暴露出的問題,在全國任何城市都存在,有些地方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如此,為什么老虎屁股摸不得呢?為什么報喜可以報憂不可以呢?
2011年的夏天我是痛苦的,除了失去的,沒有得到的。我堅持把寫好的稿子寄給省城幾家有影響力的報紙,“泥牛入海無消息”之后又投向北京、南京幾家大媒體。從夏等到秋,從秋等到冬,又從冬等到來年的春天,經(jīng)歷了四個節(jié)令,漫漫路途使我感到渺小和無力。故我把它叫做一篇稿子的“長征”。
有目共睹,近年來主流媒體的監(jiān)督更難更少了。地方黨委宣傳部和媒體正面宣傳一拍即合,負面曝光嚴防死守。輿論監(jiān)督舉步維艱,成本越來越大。有些地方黨委宣傳部或外宣局的人就像守門員一樣不容許負面報道見諸報端,在個別地方出現(xiàn)了防控輿論監(jiān)督、對抗輿論監(jiān)督甚至扼殺輿論監(jiān)督的現(xiàn)象。有的地方出臺獎勵記者通訊員文件,凡被中央媒體采用的正面報道分三六九等給予獎勵,而將問題報道剔除在外,甚至有的地方還列出不受歡迎的黑名單,把熱衷輿論監(jiān)督的記者通報所轄范圍,提高警惕。
不少地方為媒體制定了違背新聞規(guī)律的清規(guī)戒律,束縛了記者的手腳。此外,媒體的生存也依賴地方。哪一級的地方政府愿意花錢來買批評呢?我?guī)湍阌唸螅瑤湍惆l(fā)行,幫你組織專版,而你報紙上的內容竟是“邯鄲城建沖鋒號”“我為釘子戶傳心聲”。仔細想想,我在拿邯鄲說事的同時,我的工資獎金袋里也有邯鄲的份子錢呀。主流媒體在市場份額中總顯得貧弱,需要政府財政來補貼,需要行政命令來發(fā)行。在這種交換條件下,媒體就很難保持公正和公允;很難開展輿論監(jiān)督,即便有監(jiān)督,也是“面條鞭”;有些媒體干脆把傳播資源淪為與地方政府分切的蛋糕,把自身淪為地方資訊的值班員或通訊兵。把報紙廣播電視辦成了好好先生,辦成了光榮榜、表揚欄。
記者權利是一個社會民眾權利的晴雨表,記者有力,公權力才會被馴服;記者權利常受侵犯,記者權利缺乏保障,很難寄望民眾的權利會有保障,民眾的權利不受侵犯。在桀驁不馴的公權力面前記者沒有尊嚴,民眾更沒有尊嚴。山西長治市公務員考試筆試面試第一名宋江明,體檢時被人為篡改血液檢單就是一個很有力的佐證。中青報來揚、郝帥等人采訪時,當?shù)毓俜交貞w檢工作嚴格執(zhí)行了國家相關規(guī)定,媒體追問與利益團體針鋒相對一波三折。試想,如果不是宋江明堅持驗血并借助新聞的力量,他不但考不上公務員,而且還要背上血液病人的黑鍋,以致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如果一個社會擔負著公眾知情權的記者的權利不受保護,報道的真相被人打壓,真相被公然地掩蓋,信息被操縱和壟斷,公眾不知情,民意就無法得以表達,民權就得不到伸張。讓人民知道的真相越多,這個國家就越安全。美國的普利策把記者稱為船頭的瞭望者。瞭望者的使命不是聲嘶力竭地向舵手吆喝前進前進加速前進,而更大的責任是提醒舵手注意前進方向中的暗礁險灘。
近些年來,記者在履行輿論監(jiān)督中時時發(fā)生被公權力打壓的現(xiàn)象。遼寧西豐警察進京抓記者事件、浙江遂昌縣公安局網(wǎng)上通緝記者事件等屢屢發(fā)生。記者面對公權力的貧弱,是公民權利貧弱的一個縮影。弱勢的記者群體背后,是弱勢的公民社會和弱勢的民眾。
現(xiàn)實生活中敢于從事輿論監(jiān)督的記者越來越少,除了信念動搖和理想缺失的原因之外,社會環(huán)境尤其是媒介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變化。寫批評報道的人成了另類,除了要承受來自信源地的壓力、當事人的打擊報復外,在行業(yè)內也得不到應有的尊敬和保護。大家明知道一言堂的弊端,而又不得不把“喉嚨”放在同一個話筒上。麻木不仁,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媒體一派形勢大好,祖國山河一片紅。由于大家都習慣了鶯歌燕舞,所以有時候你去給他拍馬屁、唱堂會,一些地方也不待見,懶得配合。不但輿論監(jiān)督弱化退化,就連記者的尊嚴也受到傷害。
讓輿論監(jiān)督成為維護穩(wěn)定的“減壓閥”和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我在邯鄲采訪一個“孤島”時,發(fā)現(xiàn)孤島上除了戶主之外,還住著一個租房人,你說怪哉不怪哉?一個中年婦女竟然不顧劍拔弩張、炮火連天的環(huán)境來這里租房。旁邊有人說她是精神病人,我想,如果不是精神病患者,那必定是房主的親朋好友,或者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甘愿與“釘子戶”風雨同舟的女俠。而且,你看著那是“孤島”,但“孤島”不孤,有人半夜扔磚頭擲手雷的同時,也有人扔蔬菜扔礦泉水;在有人斷電斷氣的同時,也有人送來液化氣罐。
我寫稿子的目的是想告訴當?shù)卣?,人民群眾是歡迎城市改造的,因為他們也知道只有改造才有新樓住,才有寬路走;我要告訴政府,拆遷中的過激和違法行為也給群眾帶來了不少痛苦;人民群眾不同意城建大躍進,不同意城建跨戰(zhàn)馬吹沖鋒號,更不同意城建過程中的決策失誤和腐敗。18世紀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時有句名言:“民法具有慈母般的溫和?!痹谒难劾铮總€個體同整個國家是一回事。《我為釘子戶傳心聲》發(fā)表后,邯鄲一個年輕的地產(chǎn)商要和我交朋友,剛接電話時渾身起雞皮疙瘩。后來有了幾次通話,見面后才知道他很真誠。他說《我為釘子戶傳心聲》寫得好,讓他學會了換位思考,為日后從事開發(fā)經(jīng)營提供了借鑒。
用馬列主義新聞觀審視當下的新聞現(xiàn)象和輿論環(huán)境,種種怪象甚為普遍:報喜不報憂,異化媒體功能,官腔空話,語言套餐。把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錯位理解成掌權者和既得利益者的宣傳工具;理解成某一領導人或團體的私家娛樂班,是他們自己豢養(yǎng)的歌功頌德的吹鼓手和狗仔隊。新聞腐敗、有償報道亂象叢生,宣傳策劃,主題先行,地方專版、行業(yè)板塊,廣告新聞、金元新聞泛濫成災;失實報道、虛假報道此起彼伏;輿論監(jiān)督層層向下,等級森嚴,對象往往是普通群眾或低級公務員。雖然腐敗在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但發(fā)生在傳媒領域的腐敗比其他領域的腐敗后果更嚴重,它可能會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近年來,各級政府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用于維穩(wěn)。但很多地方的社會問題卻有增無減。為什么會陷入這種維穩(wěn)怪圈呢?這與長期形成的僵化的穩(wěn)定觀不無關系。如果我們還拿著階級斗爭觀的老皇歷對待群眾上訪和群體性事件,就只能將民眾的利益表達與社會穩(wěn)定對立起來,將公民正當?shù)睦嬖V求視為不穩(wěn)定因素?!搬斪討簟迸c開發(fā)商的矛盾,多數(shù)是一種利益矛盾,是可以通過談判和協(xié)商來解決的,但很多地方既沒有這個耐心,又缺乏這個能力,把它政治化和意識形態(tài)化了,動輒以妨礙公務敲詐政府擾亂秩序治罪,把原本能談的問題搞得水火不容。由此推及失業(yè)、下崗、農民負擔、官場腐敗等事件引發(fā)的對峙和沖突,都是因為我們把社會矛盾的基本定位搞錯了,誤解了人民群眾做出過激行為的初衷,以致把他們活生生地推上犯法和犯罪的道路。
北京大學的孔慶東教授是一個敢說敢當?shù)穆市蕴釂柕膶W者。他在2012年第5期《人物》雜志上涉及媒體和記者的言論讓很多媒體人汗顏:“凡是跟重慶有關系的都不談。因為什么呢?所有媒體都不是好東西,你說什么他都會給你斷章取義,都會過度闡釋。”“現(xiàn)在大部分媒體都淪陷了,大部分媒體都是不講道德的,這個人本來是個好人,可這個人在那里工作,為了這個工作,立馬就不講道德,這個很可怕?!笨紫壬脑挭q如一條鞭子抽打著我們媒體和媒體從業(yè)者。只要給錢,我就說或不說;只要有權有勢,我就趨之若鶩;儼然不顧新聞操守。把本該客觀公正的媒體當作木匠的斧子一面砍,只對上負責對黨委對政府負責,不能很好地把黨性與人民性融會貫通,甚至有時候還把黨性和人民性隔絕開來、對立起來,成為黨和人民之禍。
信息時代,新的傳播方式層出不窮,傳媒生態(tài)瞬息萬變。尤其是經(jīng)濟體制和文化體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外來媒體的步步逼近,使媒體的市場化程度更迅猛、更廣泛、更無孔不入。我國主流媒體既承擔著莊重的社會責任,又接受著市場經(jīng)濟的嚴峻挑戰(zhàn)。只有研究新聞的價值屬性,遵循新聞規(guī)律,回歸馬克思主義新聞本質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才有可能提升公信力、引導力,才有可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之路。
總之,輿論是社會的屬性,輿論猶如陽光和空氣。正確的積極向上的輿論監(jiān)督,不會導致社會矛盾;不監(jiān)督反而會不斷積淀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一個又一個小問題生了銹,一個又一個小矛盾長了毛,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滴水成冰,匯流成河。智慧的選擇是因勢利導,開發(fā)輿論資源,讓各種意見有充分表達訴求的平臺,為各類問題的解決提供制度化渠道與方法,讓輿論監(jiān)督成為社會矛盾的減壓閥,成為民主與法制的助推器。唯有如此,社會才能和諧,才能長治久安。
正如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所言,“我是帶著千種憤怒感情和千百個問題去采訪的”。所以我為邯鄲“釘子戶”代言的行為,其實不是一隅或局部行為,希望我所涉及的當事人包容和諒解。
(作者單位:河北日報社)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