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英蓮
摘要在建設五邑大學為僑鄉(xiāng)人民滿意的高水平大學過程中,學生黨員隊伍是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為進一步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五邑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主題教育活動,以增強黨員的歷史責任感和綜合素質,更好地發(fā)揮先鋒模范和帶頭作用。
關鍵詞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主題教育活動創(chuàng)先爭優(yōu)
根據《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關于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意見》,黨的基層組織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①。五邑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以“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為契機,響應校黨委 “創(chuàng)先爭優(yōu)迎七一,僑鄉(xiāng)大學黨旗紅”系列活動號召③,策劃開展了“尋訪黨的足跡,聆聽歷史回響”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增強了黨員歷史責任感和榮辱觀,扎實推進和加強學院的黨建工作,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推動僑鄉(xiāng)大學的特色與和諧發(fā)展。
1 案例介紹
五邑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尋訪黨的足跡,聆聽歷史回響”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實地調查、走訪為載體,通過組織學生黨員 “走訪歷史舊址”、“探訪老黨員”、“從僑鄉(xiāng)變遷看黨建發(fā)展”三部曲引領學生黨員深入了解黨的光輝歷史和豐功偉績,以增強了黨員歷史責任感和榮辱觀。各學生黨支部分為三組分別參加三部曲活動。此次活動的宣傳分三階段:活動預熱階段通過微博宣傳及學生黨支部內部動員;活動高潮階段:微博直播及校報記者報道,活動進行時由專人負責對活動進行圖文直播,增加活動現(xiàn)場感和感染力,另外,邀請校報記者進行新聞報道,提升活動知曉度?;顒游猜曤A段:主要利用圖片、視頻、文字合集進行成果展出?;顒咏Y束后開展心得分享交流會,開總結會表彰活動中的優(yōu)秀支部、個人加強教育實踐效果。
活動的成果通過“1個網絡平臺+3種展覽形式”模式展示。1個網絡平臺是指微博直播,通過信息工程學院學生黨支部微博發(fā)布活動即時信息,并對活動進行全程圖文直播。3種展覽形式分別為:圖片展覽,活動結束后,整理活動圖片資料,校園內以海報、展板展出,網上開設專欄展示,全面展示活動的情況和取得的效果;視頻展覽,整理影像剪輯資料,并制定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專輯,上傳至網上展示專欄;文字合集,將集合每位參加活動的黨員心得體會制成名為“尋訪黨的足跡、聆聽歷史回響”的心得合集。
2 案例分析
2.1 第一曲:歷史遠歌 聲如洪鐘——走訪歷史舊址
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曲是走訪歷史舊址,通過走訪舊址,參觀黨史教育基地,尋訪黨的足跡,發(fā)掘家鄉(xiāng)為新中國成立、為共和國建設貢獻力量的黨員、黨組織的不平凡事跡,使黨員普遍接受一次黨史和愛國主義教育。
“身臨其境、砥礪黨性”的抗日舊址尋訪活動,學生黨員們通過參觀周恩來總理視察新會紀念館、鶴山市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舊址,身臨其境、砥礪黨性。在周恩來總理視察新會紀念館,學生黨員感受到了偉人的風范,在革命舊址了解到廣東的解放革命歷程,更深體會到革命的艱苦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還采訪了當地的老革命同志,了解當地群眾的革命熱情,感受當地濃厚的革命氛圍熏陶。
“溫嶺南文化,尋黨的足跡”主題廣州尋訪組活動,領略了嶺南三千年深厚文化,重溫中國共產黨90周年光輝歷程。此次活動的尋訪路線為:黃埔軍?!獜V東博物館新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在活動中,尋訪小組以小隊為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小活動,如 “歷史故事我來講”、“歷史故事小導游”、“市民簽名”、“緬懷革命烈士”、“重溫入黨誓詞”、“高(下轉第27頁)(上接第25頁)唱國歌”等?;顒咏Y束后選擇90后學生黨員的優(yōu)秀心得在江門日報進行專題報道,提升活動的知曉度和影響力。通過策劃組織“溫嶺南文化,尋黨的足跡”主題廣州尋訪組活動,增強了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激勵他們要繼續(xù)發(fā)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tǒng),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地做好各自的崗位工作。
2.2 第二曲:歷史講述 銘記于心——探訪老黨員
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二曲是探訪老黨員,各黨支部主動聯(lián)系老黨員進行訪談,一方面,聆聽老黨員講述他們的崢嶸歲月,了解老黨員的人生閱歷,感悟其為黨奉獻的精神,把老同志的精神力量銘記于心;另一方面,學生黨員同志為他們講述自己的黨員故事,與老黨員進行互動,讓老黨員指導年輕黨員同志的工作。
其中探訪五邑大學外國語學院退休教師胡教授,使黨員同志們感觸最深。五邑大學的老黨員胡教授向學生黨員們講述了他的一生黨員歷程、參加的革命活動,講述了幾件令他銘記一生的有關黨員的事情,他感悟最深的是:“黨教會我做人!” 胡教授對大學生黨員提出了建議:要做到認真學習和樹立榜樣,做人要正直、勇敢、忠誠、勤奮,要有嚴格的言行。
2.3 第三曲:歷史今朝 唱響未來——從江門變遷看黨建發(fā)展
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三曲是從僑鄉(xiāng)江門的變遷看黨建發(fā)展,各黨支部選取能反映建黨發(fā)展對江門影響的素材,進行調研和資料收集,以圖片展板、視頻、文字等方式進行成果展出。改革開放30年以來,江門市經濟建設、社會和教育等各項事業(yè)不斷邁上新臺階,僑鄉(xiāng)江門變遷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的輝煌成就③,開展從僑鄉(xiāng)江門的變遷看黨建發(fā)展的活動,學生黨員能夠切身體會和認識到身邊的變化,從而更深刻地了解黨的政策、方針對江門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樹立共產主義的崇高信念,堅定發(fā)展的遠大目標。
第三部曲的活動中,學生黨員參觀了五邑大學校史館、五邑華僑博物館,通過這些展館了解學校25年來的變化,及江門市在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校史館內更加深刻領悟五邑大學“根植僑鄉(xiāng),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感受老一輩辦學人員為學校嘔心瀝血、不懈努力的奮斗歷程,使黨員倍受鼓舞和激勵。通過走訪調研江門市的新地標和舊的市政建筑,對比展示江門市在建黨90年以來的巨大變化,深切感悟到江門在黨的領導下一步一步地走向輝煌的今天。
在黨的基層組織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主題教育活動,有利于增強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增強黨的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高校黨務工作者更應創(chuàng)新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主題教育活動形式,提高教育主題的針對性、實效性,加大宣傳,有效展示活動成果,使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①李源潮.中共中央部署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中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文匯,2010(5).
②韋金艷.創(chuàng)先爭優(yōu)迎七一 僑鄉(xiāng)大學黨旗紅——學校舉辦紀念建黨90周年系列活動[N].五邑大學報,2011(330).
③江門市委黨史研究室.廣東改革開放30年成就剪影(江門篇)[J].廣東黨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