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王
[味覺記事]
“小冬勝似年。”每年冬至前幾天,像逢年過節(jié)一樣,兩家老人就為冬至這天的菜肴而忙乎開了,等待我們的必定是一桌非常豐盛的美酒佳肴。
冬至的飯菜兒子是不感興趣的,卻獨獨對冬至這天的另一個吃食——“驢打滾“情有獨鐘。所謂的“驢打滾”,只是民間老百姓對在冬至這天吃的一種元宵湯圓的俗稱。和春節(jié)元宵節(jié)吃的元宵湯圓不同,“驢打滾“雖也是用糯米面制成,餡兒卻是咸的,可以用不同的蔬菜伴著肉絲制成餡,最常用的餡兒是用黑菜或薺菜伴肉絲。因為知道孩子喜歡吃“驢打滾”,所以每年冬至的這天,兩家老人總會做很多的“驢打滾”讓我們吃個夠,走時還非讓我們帶上很多的“驢打滾”給孩子回家慢慢的吃。
做“驢打滾”是件很費力的事,母親在冬至的前幾日就得先買回家很多的薺菜,然后花上許多時間來揀菜。薺菜是一種極鮮嫩可口的野菜,在野外長得蓬松而低矮,故而揀菜時也就非常麻煩,得一棵棵的仔細的檢查,那么一大堆的薺菜最后做成餡心時卻沒有多少。餡心做好后,母親便和面包“驢打滾”,記得小時候夜里一覺醒來,常常還見著母親在燈下沒完沒了的搓著那些“驢打滾”,母親說得多搓點兒,讓家里人在冬至的那幾天都吃個夠。
“驢打滾”的形狀也不同于春節(jié)時吃的圓圓的元宵湯圓,而是被搓成橢圓形狀的,有點像成滾兒的驢糞蛋蛋,說驢糞蛋蛋多少有點不雅,所以就叫“驢打滾”好聽點吧。
“驢打滾”雖說不太好聽,不過吃起來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咬一口綿綿軟軟的,薺菜餡心鮮美味濃,香嫩可口,也難怪孩子到了冬至這天看著滿桌的菜肴卻無動于衷,鬧著非要吃“驢打滾”不可,一天三頓的吃也還是吃不過癮,母親在一旁看著他狼吞虎咽的樣都感到害怕,一個勁的嘮叨著:這東西可扎實的很,別吃太多了撐著啊,慢慢點的吃啊,鍋里多的是。不過看到孫兒吃了那么多的“驢打滾”后心滿意足的吧噠著小嘴時的樣,母親心里的微笑就都寫在了臉上,沒有比這更讓她高興的了。
我其實也是很喜歡吃“驢打滾”的,小的時候也是不吃的肚兒圓圓到實在是吃不下去時才肯罷休,不過我吃“驢打滾”很慢很慢,是細細的品味,慢慢的咀嚼,以便好好的享受這世上又一種美味食品。常常是別人早已囫圇吞棗的吃完了,我卻還在不緊不慢的咬著“驢打滾”,一小口一小口的吃得有滋有味,儼然如一位認真的美食家。
又快到了冬至吃“驢打滾”的時候,似乎又聞到了吃時的那濃濃的香味,這會兒母親興許又在家里忙著做那薺菜餡,真想問一聲朋友,今年的冬至,你也吃“驢打滾”嗎?冬至吃了“驢打滾”,那春天的腳步也就近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