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合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不少小學生卯足了勁,準備在新一輪的班干部競選中大展拳腳。然而“童話大王”鄭淵潔的那條“小學班干部制度是在培養(yǎng)‘漢奸”的微博至今余音未消,給“班干部”這個金字招牌蒙上陰影。與此同時,四川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附小“2000多個孩子個個都是班干部”的新聞也引起廣泛爭論,這是給孩子提供了公平的鍛煉機會呢,還是助長了孩子渴望特權的虛榮心理呢?家長應不應該支持孩子競選小干部?孩子當慣了小干部會不會成了“官迷”?當選小干部對升學有沒有幫助?怎么能讓自家孩子在班干部體制中受益?對這些問題,大家可謂見仁見智,觀點不盡相同。
選舉亂象
學校里的班干部制度已經實行多年,為什么現在卻引發(fā)了全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呢?其實原因就在于,在本該是凈土的小學里,因為班干部選舉而滋生出一個亂象叢生的小社會,讓人大跌眼鏡。
孩子各出奇招
陸女士:假期時兒子提出了加零用錢的要求,追問才知道原來是為了開學請同學們吃飯。兒子告訴我,他們這些小班干部不僅是競選前要拉攏關系,開學后還要再維護關系才能爭取連任,像送些小禮物、體育課后請大家喝飲料都是必須的,有人還為差生提供“代寫作業(yè)”的服務。
賈先生:9歲的兒子為了評上優(yōu)秀干部,不惜偷偷向老師打“小報告”出賣同桌好友,讓對方失去參評機會。我很痛心。
家長背后使勁
江蘇張女士:女兒五年級,去年9月份要參加大隊委競選,我們特地做了張大海報,結果發(fā)現這方法已經不算什么了。班里有的孩子給每個同學發(fā)禮物,有的甚至印了宣傳名片到其他班級發(fā)放。
上海徐匯區(qū)的肖女士:競選前我接到其他家長的電話,要求私下“結盟”—— 讓各自的孩子互投選票、互相提名。有個家長居然讓我堅決不要投某個學生的票,因為這個孩子是他孩子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有些家長打完電話還不放心,還專門將“禁投黑名單”和“宜投名單”發(fā)到我手機上,生怕我弄錯了。這也太夸張了吧!
觀點PK臺
小學班干部的競選竟然如此大張旗鼓,甚至出現了賄選、暗箱操作等不和諧音符,難怪會飽受詬病。對于現行的班干部制度,學生、家長、老師和專家又各有什么意見呢?
學生的聲音
小學生王欣:上次競選提名時我剛鼓足勇氣想上臺,可聽到老師說:“自薦的同學先自己衡量一下看自己有沒有資格?!蔽揖托沽藲狻N覜]資格—— 我的學習不太好。其實我也想當小干部,學校有好多活動他們都能參加,平常也能指揮我們干這個干那個,很神氣。
小學生余宗怡:我們班也曾經實施過人人有“官”當的做法,但我認為一個班一定要有“領頭羊”,一盤散沙做不了事情。有些同學自己本身都不自覺,沒有責任心,最后還是要把事情落在別人身上。
家長的聲音
妙然媽媽:現在的小升初推優(yōu),要求連續(xù)三年的“三好學生”,當上班干部基本上就能鎖定“三好學生”名額,而且當班干部的確是對孩子能力的綜合鍛煉,我覺得不宜簡單取消也不可能取消。
媽媽李女士:我兒子念小學四年級,就是不愛勞動。那天回到家,像變了個人。一放下書包就開始整理房間,吃過飯還搶著洗碗,弄得我直納悶。他最后才自豪地說,同學推選他當勞動委員,當選理由還真“用心良苦”:他的抽屜是全班最亂的,希望通過擔當此任,自我約束?!皩W校的抽屜我已經整理干凈了,以后在家我也要勞動,”兒子很認真,幾個月下來他的自我管理能力越來越強。班干部的榮譽只是一時的,而責任心卻是跟隨孩子一生的。
沈先生:現在女兒班上實行班干部輪換制,半個月輪一次,全班都會輪到。以往班干部名額有限,老師總將目光鎖定在“尖子生”的身上。一二年級時女兒沒得到老師的鼓勵,感覺自己不受重視,甚至一度產生過自暴自棄的心理。后來女兒當上了副班長,一開始我們很自豪,但慢慢發(fā)現她產生了優(yōu)越感,做事情喜歡“指揮”?,F在通過班干部輪換的方式,大家能上能下,她既能在不同的崗位上得到鍛煉,也能體會做“平頭百姓”的感受,還能學會謙虛、多向別人學習,對她今后成長很有利。
老師的聲音:
上海復旦附中副校長吳堅:班干部學生在“推優(yōu)”和自薦中,無明確加分。但是如果在簡歷中寫到自己曾做過班干部,那在面試時,老師很可能就會針對這方面,進行相關的提問。如果學生確實展示出自己在該方面的能力,老師也會對此有一定印象的。總體來說,面試老師會結合學生平時成績和該生的社會工作表現來做出最后的認定。
廣州長壽橋小學郭老師:我贊成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把機會給每一個學生!當班干部成績好和差是次要的,關鍵看學生有沒有興趣、有沒有某一方面的特長。我們班把班干部改成工作崗位,強調的是服務,只要覺得自己行,每個學生都可以來鍛煉。如此一來,班干部的宗旨就不再是“管”,每個人的特長都有了發(fā)揮的空間,每個人都有了服務同學的意識,大家都完全融入到了集體中,凝聚力特別強。
專家的聲音: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師陳默:小學班干部招來這么多非議,不是因為班干部制度本身的問題,而是其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成人化“官本位”傾向,導致一小部分學生享受過多待遇,大部分學生沒有得到足夠的正向肯定,不利于成長。
教育學者熊丙奇:班干部制度導致班級官場化、官僚化,滋長了學生的權力意識,培養(yǎng)的是學生等級觀念,與平等原則相違背,異化了教育的本質。讓學生失去了獨立人格。
獻計獻策:
四川電子科大附小校長康永邦:完善班干部制度,一方面可以考慮讓每個孩子輪流做班干部,既讓大家都能得到公平的鍛煉機會,還能讓他們形成人人平等的理念,從小樹立人人有責的公民意識。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強調班干部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減少班干部對應的各種“官本位”的弊端,讓學生通過當班干部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正確意識。
四川電子科大附小程云帆媽媽:我十分支持學校的全員班干部制度,這是對孩子的一種正面鼓勵。女兒通過輪崗的嘗試,自己放棄了當班長的想法,只想把自己目前的“小職位”做好,這種自我認知對于她的成長很重要。
福州東方心理研究所毛朝灼:導致孩子功利化,最該反省的是家長。如今家長總是給孩子灌輸一個思想:只有第一或是班干部才是最好的。長此以往,孩子就變得凡事只追求結果,不僅忽略了過程的樂趣,或許還會不擇手段。因此,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不應將成人世界的“潛規(guī)則”過早地暴露在孩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