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皆
張愛玲說得明白: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zhuǎn)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這話絕對不虛,《小團圓》的確是一個誠懇的熱情故事,張愛玲不是想寫一個始亂終棄的俗套,她就是想寫一個熱情故事。
世上男人竟然還有這樣一個品種
讀胡蘭成的《今生今世》,我是且笑且罵,對于這樣一個男人,實在無法明確自己的態(tài)度,只能說:如果不讀《今生今世》,我將永遠不會知道,世上男人竟然還有這樣一個品種!
雖然一直為張愛玲抱屈,但仍殘存著最后的安慰:無論如何,胡蘭成是最會愛悅張愛玲的那個男人。唯有他,最懂得她的好;他最懂得的,也唯有她的好。因為此前就讀過他的《民國女子》等,知道“天下人要像我這樣喜歡她,我亦沒有見過。”“世上但凡有一句話,一件事,是關于張愛玲的,便皆成為好?!薄胺彩菒哿岬模叶枷矚g?!笨墒?,讀完整本《今生今世》,我才發(fā)現(xiàn),胡蘭成豈止最會愛悅張愛玲,所有的女人他都最會愛悅,所有女人的好他都最懂得,女作家有女作家的好,女護士有女護士的好,農(nóng)婦亦有農(nóng)婦的好……端的是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世界上不是缺少好女人,而是缺少胡蘭成。真真奇人也。
這個世界上,有的男人傾其一生只愛一個女人,還讓這個女人感覺他根本不愛她;有的男人一生輕輕松松愛過無數(shù)女人,卻讓每一個女人都感覺自己是他的最愛,即便慘遭辜負,仍然恨不起他來。胡蘭成就是后者,一個極稀缺的品種??梢?,愛不是力氣活,關鍵還得看會不會愛。會玩“情術(shù)”的男人,跟會玩“權(quán)術(shù)”的男人一樣容易成功。
陳村曾經(jīng)描述那些持“女性立場”的張迷們對“負心郎”胡蘭成的憤怒:“他竟連張愛玲的心都敢負!”我不是張迷,但這也曾經(jīng)是我的憤怒。總以為只有張愛玲辜負胡蘭成的份,沒有胡蘭成辜負張愛玲的份。結(jié)果,不僅張愛玲成為那個被辜負的人,而且被辜負得很慘。不必恨鐵不成鋼,不是張愛玲不爭氣,而是胡蘭成道法太高了,換成你,可能也一樣。剛剛謝世的季羨林老先生留下語錄:“根據(jù)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壞人,是毒物的。我還發(fā)現(xiàn),壞人是不會改好的?!卑V情的傻女人同理可證,而女人永遠是逢癡必傻的。
就像咖啡伴侶一樣,《今生今世》就是《小團圓》的閱讀伴侶,如果沒有《今生今世》,沒有網(wǎng)上曝出的那些張愛玲的隱私,看懂《小團圓》還真不容易?!缎F圓》寫得閃閃爍爍語焉不詳,單獨行世的話還需要做許多拾遺補缺注釋的功課,幸好已經(jīng)有了那樣的背景,方能以如此面貌被接受??春m成的《今生今世》,我是且笑且罵;看張愛玲的《小團圓》,我卻無論如何笑不出來。這就是胡蘭成和張愛玲的區(qū)別,或者說男人和女人的區(qū)別。愛結(jié)束了,男人還能讓你笑出來,女人卻讓你直想哭,或者發(fā)悶,或者長吁短嘆。對于胡蘭成而言,與張愛玲之間的一切就是一樁感情事件而已;對于張愛玲而言,與胡蘭成之間的一切卻是愛情的本身和唯一,是一場致命的感情事故。胡蘭成這樣的男人,很難有什么是刻骨銘心的了;張愛玲卻不然,與胡蘭成的感情是她的初戀,可能也是她唯一傾心的愛戀。這場感情事故,即便未令她喪生,也是終身殘疾了。
倒真是張愛玲先愛上的胡蘭成
張愛玲不僅是被辜負的一方,而且還是首先陷入愛情的一方??础督裆袷馈?,還以為是胡蘭成吹牛,料想一定是他費盡心機耍盡花招把張愛玲騙到手的,張愛玲對他根本沒那么一往情深??戳恕缎F圓》,才不情愿地確定,倒真是張愛玲先愛上的胡蘭成,而且,比胡蘭成寫的更愛。《小團圓》中,邵之雍有了小康之后,“他們的關系在變。她直覺的回到他們剛認識的時候?qū)λ麊渭兊某绨荩鳛檠a償”。她居然會崇拜他?!然而的確如此。關于與女人之間的“發(fā)生關系”,邵之雍對九莉說:“大概最后都是要用強的。——當然你不是這樣?!币馑籍斎痪褪菑垚哿崮俗栽?。
張愛玲和胡蘭成的第一次見面是她去回訪他,因為胡蘭成的首次來訪未能得見。一向清高自傲的張愛玲居然如此主動,已經(jīng)有點匪夷所思。更匪夷所思的是,僅這一次“初見”,張愛玲就動了心,說一見鐘情絕不過分。因為她太是“雛兒”了,而她的對手又太是老手了。胡蘭成是天才的“女性殺手”,有著滿滿一大本爐火純青的情場“必殺技”——胡蘭成若活在出版和傳媒如此發(fā)達的當下,光去寫寫講講愛情三十六計之類的,可能就夠顯赫的了,沒準比易中天、于丹什么的還有名。
這次“初見”,胡蘭成是險處用招,出奇制勝。他送她出來,兩人并肩走,胡蘭成突然說了句:“你的身材這樣高,這怎么可以?”這話笨人聽著很笨,靈透人聽著可就太靈透了,張愛玲當然屬于后者?!爸贿@一聲就把兩人說得這樣近,張愛玲很詫異,幾乎要起反感了,但是真的非常好?!暴ぉずm成自己炫耀道。如果是無關的男女,何必論個男高女低!這話的意思無非是:作為我的女人,你太高了!這樣親昵的嗔怪,只一句,就不顯山不露水地越過層層疊疊的距離,把兩人直接拉近到夫妻或情人的關系上了。說得那么當仁不讓,那么愛你沒商量。這樣巧妙的冒犯,這樣唐突的角色定位,讓人反駁都無處下口,但如果對方真起反感的話,當然可以不予反駁,拂袖而去。這一招的險就在“幾乎要起反感”上,這一招的奇就在“但是真的非常好”上,這個“幾乎”又“但是”的心理轉(zhuǎn)折,拿捏得多么微妙!這一招,若敗了,對方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來,若勝了,可就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了。
顯然,張愛玲喜歡這種冒犯的美感和僭越的刺激。她畢竟在感情上還是個處子,怎經(jīng)得起如此高明的撩撥和魅惑!不由得一面反感,一面卻又歡喜他的大膽。嗔則嗔,怪則怪,實際上還是希望男人多情得霸道一點的,這就是張愛玲。胡蘭成的策略用來駕馭張愛玲正合適,他成功了。張愛玲這樣的女人,注定就是要為情種所誤的,明知情種靠不住,卻又唯有情種能將其迷住,這就是宿命中的冤孽吧,張愛玲其實沒什么好怨的。張愛玲的第二任丈夫賴雅也曾經(jīng)是好萊塢的情種,只是遇到張愛玲時已經(jīng)日薄西山而已。
愛是不由自主的沉浸,無法說輕率與否。但張愛玲這么快就為這個風月場上的老手所迷,可能出乎當事人意料——我是指胡蘭成。胡對張原本并不是獵艷,而是愛才和獵奇,或者說,為她非凡的才華和家世所吸引。胡蘭成去尋訪張愛玲時,是懷著一些仰慕和敬畏的,心里根本沒底,更沒奢望得到她,因此才坦白大方,不畏不怯,氣度上正好有著張愛玲所欣賞的不局促。當張愛玲送照片給胡蘭成的時候,他說:“好像吳季札贈劍,依我自己的例來推測,那徐君亦不過是愛悅,卻未必有要的意思。”由此可見,胡蘭成未必是為了得到她。但是,張愛玲自愿獻出那“一低頭的溫柔”──“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焙m成便“亦只端然地接受,沒有神魂顛倒”了。意外收獲,不要白不要。
張愛玲為什么會愛上胡蘭成
張愛玲為什么會愛上胡蘭成?這個問題其實問得很蠢。愛根本沒有為什么,愛就是一種感覺,愛了,這就是全部的理由。愛是不講道理的,講道理是愚蠢的,只有不懂愛的人才會去講道理?!秱目Х瑞^之歌》中,高大俊朗的馬文·馬西為什么會愛上古怪的“男人婆”愛米莉亞小姐?愛米莉亞小姐為什么會愛上身體畸形、人品下作的小丑李蒙表兄?李蒙表兄又為什么會迷上對他白眼看雞蟲的馬文·馬西?沒有道理好講?!渡涞裼⑿蹅鳌分校纹ち胬狞S蓉偏偏不愛風流倜儻癡心不改的歐陽克,而愛上憨厚笨拙的郭靖,賢惠善良的穆念慈偏偏愛上壞透了的楊康,還有郭芙愛耶律齊,游坦之愛阿紫,阿紫愛蕭峰,楊過愛小龍女……也都沒有道理好講,如果硬要講,就是性情上的相逆與互補,正應了張愛玲所推崇的參差對照的美學搭配原則。比如穆念慈,她似乎更應該去愛郭靖這樣的男人,可她卻偏偏愛上了楊康,因為她是一個太標準的好女人,已經(jīng)厭倦了人性的善良與平淡,楊康的邪惡與詭詐反倒吸引她。愛情中總是充滿逆差與悖謬,反常也許比正常更加合道。
愛也不問值不值得?!度松分?,巧珍愛高加林,高家林愛黃亞萍,馬栓愛巧珍。可是,若要論值不值得,馬栓死心塌地愛巧珍,他的愛絕對可靠,巧珍應該愛他才是,可她偏偏不愛;高加林顯然是一個靠不住的男人,巧珍應該不愛他才是,可她偏偏愛得要命;而高家林愛黃亞萍,顯然也是如巧珍愛他一樣的自討苦吃。這樣一看,愛似乎就是弱智。是的,也許這反倒接近了愛的真諦。三毛可能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她以張胡之戀為原型編劇的電影《滾滾紅塵》中,特意安排了一個對沈韶華(以張為原型)極其癡情的馬老板,電影最后,為了救章能才(以胡蘭成為原型),韶華許諾跟馬老板去臺灣,馬老板便弄來了兩張像命一樣值錢的船票,可最后關頭,韶華把船票給了能才,能才生生地看著韶華與自己分離,卻并沒有跳下船來,倒是馬老板,一看韶華沒上船,便奮不顧身地跳了下來。馬老板這一出,簡直跟《泰坦尼克號》一樣感人,可是,我們卻一點都不為其感動,相反,我們依然傾心于那個自私的男人。一個蹩腳的男人,再怎么癡情都令人發(fā)笑。所以,再讓沈韶華選擇一百次,她肯定還是選擇章能才。人心是不滿足的,滿足了就平庸,但不滿足就容易變壞。不過不要緊,“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但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也是有條件的,這男人要壞得有魅力有成績有藝術(shù)才行。同樣,女人也可以喜歡死心塌地的男人,但他不能蹩腳。
明白了以上道理,再來討論張愛玲為什么會愛上胡蘭成,就容易得多了。原因無非有二:性情的原因,功利的原因。
胡蘭成頗具名士風雅,是一個典型的性靈派才子,天生地憐香惜玉,迷戀女兒性,風流卻也不乏真誠,想要許多女人,同時又會對哪一個女人都好。以現(xiàn)代的眼光,胡蘭成似乎欠缺男人魅力,一點都不酷,只是有一點風花雪月名士風流而已,雖然曾有個很男人的職業(yè)──政客,但也不過是一個紙上談兵的政論家。可是,張愛玲正是一個舊的人,她的眼光就是舊的而非新的。她需要一個聰明風雅的“解人”,而胡蘭成正與她的需要相吻合。張胡之戀的緣起就是胡蘭成愛才,張愛玲感動于他的知音。
張愛玲文字中對于人性銳利和幽深的刺探,給人造成某種錯覺,仿佛她一出道就是一個成熟而理性的女人了,與女孩扯不上邊。但其實她只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孩,正經(jīng)成名時也不過二十三歲,當然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樣對愛充滿幻想?!缎F圓》中寫道,二十二歲了,寫愛情故事,但是從來沒戀愛過,給人知道不好。這就是在胡蘭成出場之前張愛玲的心理背景。張愛玲性格孤傲,上的又是女校,本來就極少與男性打交道,又加上曲高和寡,一般男人不敢動念,這就導致了她的高處不勝寒。實際上,張愛玲這樣的女人,不管內(nèi)心如何曾經(jīng)滄海,行動上還是屬于“雛兒”一類的,燃點低,抵抗力差,很容易拿下。張愛玲也是甘愿被男人所駕馭的,只要這個男人是她所心儀的。她曾自言:“男女的知識程度一樣高,女人在男人面前還是會有謙虛,因為那是女人的本質(zhì),因為女人要崇拜才快樂,男人要被崇拜才快樂?!彼鋵嵤且粋€很小女人的女人,情愿享受“被屈抑的快樂”,她的強,不是女強人的強,而是黛玉式任小性的強??墒?,一般男人都為她的孤高冷傲和才情智慧所威懾,沒有慧眼看破這一點,也不敢第一個吃螃蟹,只有給胡蘭成這樣的愛情勇士搶到先機。
張愛玲正在遺憾中等待第一個男人出現(xiàn),胡蘭成就來了。來的為什么是胡蘭成呢?來的正該是胡蘭成,不是這個胡蘭成,就是那個胡蘭成,總之,是胡蘭成這樣的多情種子,是別人眼中最不該的那個人。她后來跟桑弧的那一段,也正應驗著這一點。另外,沒有安全感的生活以及被擱置的戀父情結(jié)使張愛玲有擇大的傾向,她生命中的男人(包括她曾經(jīng)傾心過的胡適和第二任丈夫賴雅)幾乎都比她大,無法想象,她會找一個像她一樣生澀如毛桃的男孩。男人和女人的配對如星座一樣,是大致跑不出某一類型的,有人總是容易招小男生,有人總是喜歡擇大。胡蘭成的婚姻和年齡之所以沒有成為張愛玲的障礙,就在于她正想要一個成熟的男人,而成熟跟年紀有關,也跟閱歷有關——試想,一個沒有經(jīng)歷過婚姻的男人怎么會成熟呢?
從功利的一面來看,張愛玲愛上胡蘭成,可能與他當時的地位有關——毋庸置疑,胡蘭成是一個有地位的漢奸。張愛玲也是不能免俗的。張愛玲骨子里的沒落貴族情結(jié)使她害怕窮酸,害怕寒傖,因為這都是可憐的,而她最受不了的就是可憐,對此極度敏感。張愛玲絕對不會愛上一介窮書生,無論他多么清高,多么風雅,那樣的姻緣在她看來可能都是尷尬的。她自己說過:對于我,精神與物質(zhì)上的善,向來是打成一片的。貧賤夫妻百事哀,所以,她不大可能去過《浮生六記》里沈復和蕓娘那種窮困至死的生活,不管有多恩愛。她熱愛富貴,所以,即便她不指望花胡蘭成的錢,胡蘭成達官貴人的身份應該也是她接受他的前提之一。再者,一個當時在汪偽政府里頗有威儀的人物的追求和寵愛,于她的虛榮心是一個大滿足,對她的名氣不無裨益,甚至有可能使她更暢銷,這也自不待言。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炒作由頭。人們對張愛玲的興趣,部分即在于對其隱私的好奇,在《雜志》舉辦的納涼晚會上,有人甚至直接表示了此意,遭到張愛玲的譏言和冷臉。
張愛玲在政治上是一個不甚分明的人,在她看來,達官貴人就是達官貴人,至于他是哪個政權(quán)的,可能不是至關重要。后來在美國遇到的賴雅,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也不妨礙張愛玲嫁給他。張愛玲對人的喜與不喜,不會從道德或政治來著眼,她要的是聰明、情趣、才藝,胡蘭成那種士大夫式的風雅和飄逸在她看來可能比道德高尚和政治正確可取。張愛玲不是超脫,她是天生就缺乏這種意識,可能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接受太少的緣故吧。后來在政治上受到極大連累,說明張愛玲只顧眼前風光,太短視,也說明缺乏政治教育是要吃虧的。
有人對于張愛玲居然對一個漢奸男人如此癡情纏綿殊覺憤慨和不能理解,實在是把政治與個人性情混作一談了,一個政治上有愧的男人就不能有任何個人魅力了嗎?個人魅力與政治屬性沒有必然聯(lián)系,政治上的反動不會完全剝奪男性魅力,尤其在一個不重政治的女人眼里。她面對的只是一個男人,他的政治身份可能使她遲疑一下,但一旦跨過了這一步,那就不是問題了,并不永遠橫亙在兩人之間。而且,正如《滾滾紅塵》中能才對月鳳說的:“我的手上沒有血?!焙m成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政客式的文人。
張愛玲選擇胡蘭成,從現(xiàn)實的角度看,可能還有在家族中爭口氣的成分??磸埣胰撕屠罴胰藢垚哿岬恼務?,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在張氏家族還是李氏家族,張愛玲家都是比較沒落的了。即便張愛玲已經(jīng)成名之后,甚至到了晚年,她家這一脈都是兩個家族中較為敗落的,且是一蹶不振,很為親戚們所看不起。張愛玲在家族內(nèi)的自卑肯定是有的,而她又是那么好強的人。固然她也看不起他們,但她的看不起是主觀的,而他們的看不起似乎更有客觀的依據(jù),更無可辯駁。衡量成功的世俗標準從來只有兩個:要么有錢,要么有權(quán)。這之外的文學,當然什么都不算,張愛玲還能說什么?張愛玲早年就與親戚疏遠,晚年更是離群索居,親屬一概不來往(其實她在美國就有很多親戚),可能也與自身及自家的不發(fā)達有關。貧病莫往人前站,也是一種自尊和自衛(wèi)。張愛玲現(xiàn)在幾乎成為一個小資閱讀的流行符號了,實在是一個殘酷的誤解。小資需要物質(zhì)和精神條件,可是,張愛玲在經(jīng)濟上很不小資,心情上也不小資,雖然離群索居的神秘賦予她某種高貴感,但她實際上活得很凄苦落魄。
張愛玲是一個相當現(xiàn)實的人,胡蘭成的地位,對于她在家族內(nèi)揚眉吐氣是有好處的。只有切身的利益和實惠才會在注重實際的人考慮之列,其余不關乎自身的諸如主義和政治之類,他們懶得太多審度和感興趣。以家族的世俗的價值標準,胡蘭成的政治問題也許未必成什么問題,只要人發(fā)達就行。張愛玲亦如是。
但張愛玲的“如是”,又包含著一些女性特色的神經(jīng)麻痹。對于張愛玲來說,政治是男人的事,女人應該沒興趣。張愛玲曾說:“自從一九三幾年起看書,就感到左派的壓力,雖然本能的起反感,而且像一切潮流一樣,我永遠是在外面的?!睆垚哿釋ψ笈晌乃嚨呐懦?,其實就是對政治的排斥,換成右派文藝的政治氣味,她可能也一樣排斥。對于胡蘭成的漢奸身份,張愛玲并不那么在乎,她甚至企圖連別人的在乎都不在乎,所以,抗戰(zhàn)勝利后她并沒有走;可是,解放后,她連假裝不在乎也做不到了,所以才倉皇走掉了?!缎F圓》中,邵之雍說,“我去辦報是為了錢,不過也是相信對國家人民有好處,不然也不會去”,《小團圓》中還寫道:“二次大戰(zhàn)要完了,”他抬起頭來安靜地說,笑著低聲呻吟了一下,“希望它永遠打下去?!敝撼料履榿淼溃骸八肋@么許多人,要它永遠打下去?”九莉依舊輕聲笑道:“我不過因為要跟你在一起。”離開大陸之后,胡蘭成一度又有點風光,其中當然沾了張愛玲的光,張愛玲不甘心,原本是巴不得坍他的臺的,可在《小團圓》中,她卻是這樣寫的,似乎她比他更“漢奸”,他倒比她更愛國,可見她的誠懇厚道,也可見她對胡蘭成政治問題的無所謂,或者說,政治根本就不是她的問題。女人一旦陷入愛情,全世界便只有那一個男人了,政治上本來就不敏感,此時更是一團漿糊。但張愛玲也不是毫無政治常識和顧慮,她自身似乎還是比較注意的,第三屆“大東亞文學者大會”曾經(jīng)叫她參加,報上登出的名單有她,她專門寫了辭函去,雖然報上仍舊沒有把她的名字去掉,但她后來還是特意在《傳奇·增訂本》的序言中進行了澄清。正是這一自我保護,使她在抗戰(zhàn)勝利后幸未被劃為漢奸文人。但我懷疑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胡蘭成的提醒,他比她清醒。胡蘭成跟她在一起后,在這方面是比較注意保護她的,以免她將來受連累,包括不公開結(jié)婚等,這是他對她負責的地方。
總有人不忘指出張愛玲不愛國,由此否定她的文學成就。愛國是一種美好的情操,這誰都承認。可是,愛國難道也是評判文學的首要或唯一標準嗎?有沒有必要一票否決?張愛玲不會聲稱自己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并且也不會為此而羞愧,愛不愛國從來都不是她的問題。她可能會說,我為什么要愛國?這個國特別可愛嗎?狗不嫌家貧之類的道德訓誡對張愛玲是沒有用的,但是,張愛玲也沒有做過禍國殃民的事,只是觀念上不強調(diào)愛國主義而已。
張愛玲確實沒有家國觀念,家和國是連在一起的,可是,家把她拋棄了,她從父親家逃出來,母親其實也是視她為累贅,不愿接納她的,那種心寒,那種自尊的磨折,使她決絕,乃至成年后執(zhí)意要奉還教育費給母親。一個沒有“家”的人,又怎么可能有“國”呢?對張愛玲來說,世界簡單到只有兩元:我和我之外的世界。在自己之外的世界再區(qū)分一個內(nèi)外,恐怕她會認為沒有必要的。她的觀念就是單純的“人”,人類的“人”,而不是哪國人。
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
《小團圓》出來之后,對于其寫作背景和意圖的揣測幾乎統(tǒng)統(tǒng)歸結(jié)為張愛玲出于某種意氣,或者對胡蘭成的打擊報復,因為他寫了《今生今世》,成了二人感情事件的第一發(fā)言人。這一觀點嚴重否定和遮蔽了張愛玲寫作中的誠懇。不排除《今生今世》催生了《小團圓》誕生的可能,但這只是一個直接的契機而已,而張愛玲寫作此書的愿望是由來已久的?!缎F圓》中,在邵之雍逃難前,九莉說將來要把兩人的事情寫出來,請他把書信留給她,邵照辦了。張愛玲與宋淇夫婦的通信也證明,那些信的確在她手里。由此可見,胡蘭成并不是一個自私到底無賴到底的男人,否則,他完全可以把書信留給自己,將來自己寫書用,或公布出去換錢。
張愛玲在《小團圓》中也絲毫沒有丑化胡蘭成的意思,她非常誠實地面對了曾經(jīng)的感情,并不因結(jié)果是否定的就從頭否定,并不因愛已變成恨就從頭恨起,這也是對自己的誠實。我看《小團圓》是從前言開始的,宋以朗大量引用了張愛玲與宋淇夫婦關于該書的通信。信中,張愛玲的確對胡蘭成多有鄙薄處,因此,在正文閱讀之前,我已經(jīng)做好了“看張愛玲如何刻薄胡蘭成”的心理準備。但真正讀來卻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這一點也非常令我感慨和感動。一個女人,如果面對自己的傾心愛戀都是虛假造作的,那就很可悲了。面對自己愛情的坦誠是最屬于靈魂的坦誠。女人的可歌可泣之處就在于,她們面對自己的感情是如此披肝瀝膽,即便杜鵑啼血,也要坦誠相見。唯此,才能證明這份感情有多真多重。看《今生今世》時我還吃驚:張愛玲確曾這么忘我這么弱智地愛過嗎?云怎么會墮入泥里!但后來我終于覺得,幸好她曾經(jīng)這樣弱智過。對于女人來說,最能證明愛情的就是弱智,張愛玲的弱智恰恰證明了她曾經(jīng)不折不扣地愛過,這比一個女人一生從來沒有傾心愛戀過一次強百倍,所以,我為她慶幸。冷漠是張愛玲的一副硬殼,唯有愛情,使她總算真實了一次,坦白了一次,柔軟了一次?;蛟S越是頭腦聰明的女人愛情上越弱智,這是上帝的平衡術(shù)。但我們總以為張愛玲會是個例外。其實那是我們的錯,是我們把張愛玲架到了空中。張愛玲已經(jīng)比許多女人做得好,最重要的體現(xiàn)就是她把結(jié)束處理得較為節(jié)制和干凈,沒有淪落到不堪。
也許,張愛玲是希望在《小團圓》中好好報復一下胡蘭成的,可是,真到了寫作中,又等于回到過去的愛情,她又被淹沒了,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不尊重和忠實于自己的感情,于是,她又低低地哀哀地放下了報復的旗幟,讓塵埃里開出花來了。這就是形象大于思維吧。一旦結(jié)束寫作的過程,從愛的惝恍緬懷狀態(tài)里走出來,她也矛盾得厲害,所以她在給宋淇夫婦的信中會有那些刻意的鄙薄——張愛玲對宋淇夫婦,也不是百分之百坦誠的,所以,有些話,她可以那樣說,我們卻未必要那樣信。與其說她恨胡蘭成,不如說她希望自己恨胡蘭成。何況,恨并不是愛的反面,愛的反面是遺忘和厭惡。而張愛玲對胡蘭成的遺忘和厭惡顯然是不夠徹底的。其實,看她在《小團圓》中這樣寫胡蘭成,便可以知道,她一輩子沒有真正走出胡蘭成。
《小團圓》絕對是一部真情之作,我們要看作品本身,不能為張愛玲與宋淇夫婦通信中對于胡蘭成的言辭所左右。張愛玲豈是那么老實憨厚說話交底的人!我們?nèi)绻嫘牛故潜康傲?。一本《小團圓》,出還是不出,到底也沒有拿出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張愛玲做人做事的矛盾纏繞由此可見一斑。可以說,這是張愛玲命定的一本書,張愛玲把這一切寫出來,從來不是為了報復胡蘭成,而是因為這份愛太深太重。關于賴雅,她不會寫一本書。牽扯到情感事件,女人的“放下”定然比男人艱難,愛情流產(chǎn)了,便寄望于另外的方式有所結(jié)晶。用文字來銘刻和紀念,也用文字來埋葬和祭奠,更用文字來打開并去除受傷的情結(jié),然后,徹底放下。這幾乎是寫作的女性的一種本能。
張愛玲說得明白: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zhuǎn)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這話絕對不虛,《小團圓》的確是一個誠懇的熱情故事,張愛玲不是想寫一個始亂終棄的俗套,她就是想寫一個熱情故事。
幻滅之后,究竟什么還在呢?斬而不斷,不理也亂,肉身與靈魂的矛盾與掣肘,理性與情感的無可奈何與不可理喻……女人與愛情之間,一切曖昧與糾纏的裊裊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