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光
農(nóng)村完小普遍存在運動場地偏小、體育器材缺乏的現(xiàn)象,學校所擁有的場地器材遠不能滿足體育工作的需要。盡管客觀因素實實在在地存在,但作為一名體育老師,應(yīng)努力讓農(nóng)村孩子真正熱愛體育,并能在體育活動中得到快樂,得到鍛煉,得到發(fā)展。
一、自強一點,爭取領(lǐng)導的重視
要得到學校領(lǐng)導的高度重視,體育工作者自己必須高度重視。如果體育教師面對體育教學都顯出無所謂的樣子,時時“放羊”或改成“自修”、甚至被文化課“占用”都坐視不管。試問能得到領(lǐng)導的重視嗎?更何況“完小雖小五臟俱全”,全校投入涉及方方面面,如果領(lǐng)導看不到體育方面亮點,在有限的學校資金情況下哪還會加大投入呢?如果在困境下我們還能力盡所能,想方設(shè)法地去開展體育工作,并能取得小小的成績,相信領(lǐng)導一定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必然會在學校爭一點,向上級爭一點,向社會籌集一點,多渠道來加大體育設(shè)施投入。正所謂“有為才有位”,有了在領(lǐng)導心目中的位置才能爭取更多的條件。
二、自備一點,為學校分解壓力
1.自帶“三小件”
“三小件”是指比較廉價的體育器材,三件加起來也不會超過10元的體育器材。如:毽子1元、繩子1元、皮筋2元、壘球5元……對每個學生、每個家庭來說這都是能輕松擁有的廉價器材,但對于學校集體購買來說卻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優(yōu)點:玩法隨心所欲,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幾個人玩,而且不受時間、場地限止;充分發(fā)揮社會力量,尋求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不占用體育室擺放空間,小件器材隨身攜帶方便;讓學生懂得愛護和維護器材;分解學校購買體育器材所帶來的經(jīng)濟壓力。
2.自備“一大件”
“一大件”指較貴重的體育器材,單件10元以上的,甚至幾十元的體育器材。這對學生個人來說是一件大投資,因此要根據(jù)學校特色方向選擇帶哪種器材。例如,排球特色學校讓學生備一個排球;籃球特色學校讓學生備一個籃球;抖空竹特色可以讓學生自備一副空竹……對于資金緊缺的學校來說發(fā)展體育特色必然是一條有效途徑。優(yōu)點:(1)大大節(jié)省了學校經(jīng)費投入;(2)滿足了每個孩子器材的擁有;(3)豐富了大課間、體育課、課外活動以及學生課余文化生活。
3. 自制一點,為活動添油加彩
(1)“路是靠人走出來的”
完小體育教師要懂得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地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體育條件。只要有心,身邊有很多資源都可以開發(fā),如:用廢棄礦泉水瓶裝沙子后,做成“簡易保齡球”“啞鈴”“接力棒”等;用廢紙做“毽球”“投擲物”“拼圖”等;發(fā)動家長制作高蹺、陀螺、沙包等等。在此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快樂” 中鍛煉,在“娛樂” 中增強體質(zhì),在“玩練” 中受到教育。經(jīng)過長期積累,體育室里的“接力棒”、“套圈”“高蹺”“沙包”“陀螺”“跳繩”等應(yīng)有盡有。這樣不僅緩解了器材緊缺的矛盾,又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給完小體育帶來無限生機。
(2)“移花接木再生器材”
雖然完小體育器材不是很多,但總有一些不被使用扔在一邊的廢舊器材。由于這些器材有缺陷,棄之可惜,用之無奈,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來個“變廢為寶”,讓它們再現(xiàn)昔日的風采。這樣不僅達到了廢物再利用的目的,還能展現(xiàn)孩子們聰明才智,何樂而不為呢?如:壞掉的乒乓球拍,改制成籃球記錄臺犯規(guī)次數(shù)牌;跳高架壞了,可以把它改裝成標志桿;破了的球,可以吊起來做摸高標志物,制作操場標志點,也可以灌進沙子當作實心球練習;體操棒斷了,可以把它改裝成接力棒等等。
熟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話雖如此,情理卻不見得如此。真正的“巧婦”不單單擅于“加工米”,更擅于“找米”,她絕不會因“無米”而不“為炊”,眼看待哺的孩子饑腸轆轆而被動等待有人“送米”來。所以,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發(fā)揮自己的鉆勁、巧勁,通過爭取經(jīng)費、自帶器材、自制器材三個途徑來彌補因體育器材短缺造成的教學缺憾,真正能讓農(nóng)村完小的孩子們享受到體育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