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紅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記憶、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陣地;是大眾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欣賞藝術、文化休閑的理想場所;是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升公民素質,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平臺?!边@是文化部部長蔡武同志對博物館社會服務功能的高度概括。隨著全國文化建設的快速發(fā)展,作為具有公益性的社會文化事業(yè)單位的博物館,除了具有文物的收藏保護、科學研究和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等三項基本功能之外,在教育,科學,文化,旅游等社會文化活動中發(fā)揮著特殊的作用,是社會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保障公眾基本文化需求的社會責任。
一、博物館在社會文化中的重要性
1、博物館具有典型的社會公益性質
2007 年8 月,在維也納召開的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第21屆全體大會通過的《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章程》中,對博物館的定義是:“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fā)展服務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機構,并向大眾開放。它為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人類及人類環(huán)境的物證?!辈┪镳^作為服務社會并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承擔著重要的社會使命。
作為公益性社會文化機構,其性質決定了博物館是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為骨干,以全民為服務對象,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博物館建設并充分發(fā)揮博物館在公眾社會文化生活中的影響力,對促進人與社會的發(fā)展、人自身的發(fā)展及人的精神與體魄的和諧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博物館具有社會教育的功能
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和文化機構,既是科學與文化知識的寶庫、人類社會文明教化的殿堂,還是促進人類精神與體魄和諧發(fā)展的大課堂,承擔著傳播、傳承文明、促進和諧、增進國際文化交流和培養(yǎng)先進文化的責任。博物館是一個高層次的學術研究機構,通過專業(yè)的藏品研究及其學術成果的展示,能夠提升博物館的學術水平。
博物館具有社會教育作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并不只是古老文化的收藏場所,它對我們這個文明古國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更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愛國主義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愛國主義的培養(yǎng)正是建立在對國家、對家鄉(xiāng)、對城市的深刻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博物館以實物為基礎的陳列極為直觀和生動,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的社會道德正處于深刻的轉變期,在目前學校教育體制還存在著一定不足的條件下,博物館作為培養(yǎng)社會道德最理想的人文環(huán)境之一,以其豐富的資源大大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
3、博物館具有“以物說話”的教育方式
博物館是人類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寶庫,是展示人類文明的櫥窗。其豐富的藏品是人類智慧的凝縮,其中不僅保存著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成果,也蘊含著人類對未來發(fā)展的天才構想。以其特有的“以物說話”方式,真實紀錄了人類社會不同領域的演變進程;承載了國家、民族、城市和它所在地的血脈和靈魂,承擔著讓人們面對過去認真思考現實與未來的社會責任。
一座博物館就是人類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系統(tǒng)研究和解釋藏品中的智慧寶藏,不僅使人們獲得豐富的知識,更有助于人們掌握探索和發(fā)現的方式方法。博物館藏品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們都可從中發(fā)現和獲取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信息,這使博物館成為人們終身學習的社會大課堂。
4. 博物館在“社區(qū)文化活動” 中的位置
博物館是社會生活的重要伙伴,是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博物館本身具有地域性特點,分布于一定區(qū)域內的博物館是社區(qū)的組成部分,參與社區(qū)文化塑造,是博物館服務社會的重要體現。在當前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人們開始關注高尚的精神追求。博物館具有無可比擬的實物優(yōu)勢,它推出的展覽等活動能豐富群眾的生活內容、繁榮社區(qū)文化、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社區(qū)對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博物館正積極參與到社區(qū)文化塑造和優(yōu)化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的建設中去,努力使自身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特殊陣地和宣傳本地區(qū)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對社區(qū)文化建設產生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二.博物館服務社會文化的欠缺
當前,博物館在聯系社會,容入社會,服務社會的基本功能定位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一些博物館和管理部門仍將博物館看作是文物藏品保護和研究機構,認為自身是國家文化遺產的守護人,只對政府管理負責,對學者研究負責。一些博物館習慣于坐等參觀者上門,對自己的展覽宣傳不夠,社會民眾對博物館信息和活動了解很少;一些博物館僅根據文物藏品特點來確定所傳播的知識與信息,對觀眾的需求與關注熱點反應遲緩,從而在公眾心目中形成博物館“保守、刻板,遲鈍 ”的印象,缺乏必要的親和力以及凝聚力,沒將博物館文化融入到社會文化的發(fā)展中,沒有使博物館真正成為“產生意義”,體驗快樂的地方。
三、多層面加強博物館社會服務建設
1.推進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精品工程。
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思想和服務理念,從觀眾的需求出發(fā)開展工作。根據不同人群的需要,有計劃的實施展覽和服務,使展品的歷史和審美價值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現,完成文明傳承與交流的使命。盡可能地運用文物、場館、設施、技術等自身公共資源,為游客提供優(yōu)異的展覽,實現博物館公益性社會價值的最大化,
2.完善社會職能,服務公益事業(yè)。
舉辦各種活動,讓觀眾參與,培養(yǎng)觀眾的興趣的同時吸引人們成為博物館的長期支持者。為大眾提供免費信息,如網站咨詢,資料查詢等,還可以提供展覽設計,文物修復,文物攝影等專業(yè)的服務。這些服務都不應以營利為目的,通過這些服務活動,積極推動博物館向文化平臺和社區(qū)活動邁進。
3.整合社會資源,提供多元化文化產品。
依托自身在館藏、學術、技術、服務以及聲譽等方面的公共資源,聯合社會上的企業(yè)、媒體、民間組織和個人的力量,舉辦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打造多元的公共文化產品,激活文化事業(yè)的創(chuàng)造力,以公益為終極目的,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展覽和服務。
4.創(chuàng)新博物館文化傳播手段。
充分運用信息,互聯網,多媒體等技術手段,通過數字博物館,遠程教育網絡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博物館的文化成果。
結束語
博物館即是社會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家整個社會公共服務事業(y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傳承和發(fā)展民族文化,落實公民文化權利和滿足城鄉(xiāng)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方面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如何認識博物館的社會使命,完善其提供社會服務職能,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與機遇。作為一名文博工作者只有通過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業(yè)務水平,加強服務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從而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