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
2012年是中美重新互開大門40周年,1972年尼克松成為第一位身在“大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tǒng),這在中國已是路人皆知。而鮮為人知的是,曾經(jīng)有一位美國青年,于113年前,遠渡重洋到中國“打工”,積攢了人生“第一桶金”,他后來成為美國第31屆總統(tǒng)。更少有人知道的是,這位總統(tǒng)在中國時愛上了青花瓷,此后一生堅持收藏中國明清瓷器,并具有很高的鑒賞能力。
這位總統(tǒng)就是赫伯特·胡佛(1874-1964年)。
到中國淘金
1898年末,正在澳大利亞做采礦工程師的斯坦福大學(xué)首屆畢業(yè)生胡佛意外地接到了一份新的“工作邀請”—到中國去采礦,年薪7500美元另加10美分。這在當時對一名年僅24歲的青年是一份很誘人的工作,令人難以拒絕。胡佛在決定接受這份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在斯坦福大學(xué)地質(zhì)系讀書時的同學(xué)露·亨利拍了個電報,內(nèi)容只有一句話:“嫁給我嗎?”
接到了肯定的答復(fù)后,胡佛馬上回到加州,于1899年2月10日草草地舉行了一個婚禮,買了一些有關(guān)中國的書籍,打點了一下行裝,在婚后不到10天,就登上了開往中國的輪船。當時從美國到中國走海路需要一個多月,胡佛夫婦正好有時間在船上惡補了一下有關(guān)東方的文化習(xí)俗。
胡佛到達中國后才知道,他的這份工作有兩項職責,一是為清朝光緒政府設(shè)在北方的開平煤礦做總工程師,另一個是當美國公司的中國代表。盡管這兩項工作在今天看來有明顯的“利益沖突”,但在當時,中國官方似乎并不介意。胡佛的中國老板交待給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方尋找金礦。只是胡佛帶領(lǐng)的勘探團隊,走遍了中國北方的山山水水,最后還是無功而歸。后來,胡佛憑借他的商業(yè)和金融專長,精明的頭腦和特殊的地位,很快在中國積累了一筆財富。史學(xué)家公認,就是這“第一桶金”,為他后來在美國經(jīng)商和從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在天津淘寶
胡佛夫婦在中國共生活了將近3年的時間(1899-1902年),他們把家安置在天津。露·亨利是一位美麗善良的女性,頗有語言天才,能講多種語言,除了從事家務(wù)還在當?shù)氐尼t(yī)院做義工。一到中國,他們就請了一位漢語家庭教師,很快,露·亨利的中文就有明顯長進,能夠自由交談,辦事買東西也不成問題。而胡佛的中文雖有進步,但用他自己的話講,“掌握的中文從來沒有超過100句”。露·亨利的天才還在于,她竟然能夠?qū)⒕秃鸬某跫壷形?,用中文同丈夫交談。后來胡佛入主白宮后,在一些特殊場合,胡佛夫婦如果需要講些私事,不便讓旁人聽到,二人就用中文談話。
大概就是從天津開始,胡佛夫婦開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生了興趣,尤其是迷上了中國古代的青花瓷器。同其他古董收藏者來比,胡佛夫婦至少有兩個優(yōu)勢:一是清朝末年,天津是個收藏皇室古董不可多得之地,很多清朝宮廷的遺老遺少和太監(jiān)宮女,家就住在天津,天津的古玩市場十分興旺。另一點是胡佛夫婦的經(jīng)濟寬裕,適逢美元堅挺。
胡佛夫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了他們對中國青花瓷器的收藏。隨著收藏的增加,胡佛夫婦的鑒賞能力不斷提高,并將主要興趣轉(zhuǎn)移到明代和康熙時期的青花瓷上,而這兩個時期的青花瓷,正是中國歷史上青花瓷器發(fā)展的頂峰。當時正值中國的清朝皇室衰落,義和團運動、洋務(wù)運動、外國勢力的入侵等等巨大社會變化,造成了中國宮廷和民間文物的大量流失,對腰纏萬貫的外國人來講,要收藏中國古董正是最佳時機。露·亨利日漸嫻熟的中文,無疑十分有助于她提高對中國瓷器的鑒賞眼力。就是在中國天津,胡佛夫婦積累了他們的“第一桶”青花瓷收藏。
一生收藏明清青花
據(jù)相關(guān)資料記載,胡佛夫婦一生在不同時期,收藏過250到400余件中國的青花瓷,其中不乏明代和康熙時期的青花瓷精品。從天津開始,他們收藏青花瓷的熱情似乎從來沒有間斷過,即使在做了總統(tǒng)和從“大位”退下來后,胡佛仍然沒有中斷同古董商人和收藏家的聯(lián)系。據(jù)紐約曼哈頓的一位專門經(jīng)銷中國古董的店主介紹,有一次,聽說胡佛總統(tǒng)在外面看到了他們店櫥窗中的中國瓷器,傳過話來,表示很有興趣。店主問,喜歡哪一件,得到的答復(fù)是,所有的青花瓷。店主至今還保留著當年胡佛總統(tǒng)經(jīng)常坐的沙發(fā)椅。
明代和康熙時的青花瓷,即便是在清末和民國時代,也是十分珍貴。尤其是官窯瓷器,普通人更無法染指。胡佛夫婦的特殊愛好和地位,使他們有機會接觸很多名貴稀少的青花瓷珍品,并時常收到囊中,仔細玩賞,這無疑會培養(yǎng)和鍛煉他們的鑒定眼力。據(jù)說,在鑒定方面,有語言天賦的總統(tǒng)夫人要勝過總統(tǒng)一籌。一次,胡佛在外地看到12個中國青花盤子出售,每個要價10美元。胡佛看了半天,還是拿不準是不是真品。于是只買了一個,郵回去給夫人看,露·亨利接到盤子以后,回電指示:“不論什么價格,全部買下”。結(jié)果胡佛再去找那位古董商,已經(jīng)不見蹤影,甚為遺憾。過了幾年,胡佛驚訝地看到,其中的一個盤子在倫敦拍賣,售出千余元之多。
胡佛夫婦對青花瓷的熱愛體現(xiàn)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據(jù)熟悉他們生活的人回憶,幾乎所有胡佛夫婦居住過的地方,從他們的美國鄉(xiāng)間別墅,到倫敦的“紅房”,再到晚年居住的曼哈頓華爾道夫酒店公寓,所有的客廳擺設(shè)中都有名貴的中國青花瓷。就連他們?nèi)胱“讓m的短短四年,也沒有忘記帶上他們的青花瓷收藏,擺設(shè)在顯眼的地方展示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據(jù)美國飛虎隊陳納德將軍的遺孀陳香梅女士回憶,她在先生過世后不久,就接到了胡佛總統(tǒng)的慰問電,并邀請她去曼哈頓華爾道夫公寓見面,交談之際,陳女士還注意到室內(nèi)擺設(shè)了很多珍貴的中國青花瓷。
夫妻的紐帶和感恩的禮物
胡佛夫婦對青花的熱愛,從他們夫妻的共同興趣發(fā)展到感情的紐帶,甚至成為共同的遺產(chǎn)。據(jù)報道,露·亨利從天津開始收藏中國青花瓷,連續(xù)40余年,成為明代和康熙青花瓷的鑒賞專家,她一生不斷積累,收藏了一套近乎完整的青花瓷器。有點遺憾的是,直到她于1944年因心臟病突然去世,此套瓷器還缺兩件沒能找到。胡佛十分欣賞他夫人對瓷器的鑒賞水平,并沒有因夫人的去世而中斷收藏,相反,仍然繼續(xù)苦苦地尋找。
說來也巧,就在夫人過世不久,胡佛到住在馬里蘭州的一位“重要人物”家里去做客,偶然在主人的壁爐架上看到一件青花瓷器擺件,正好是他夫人收藏中缺少的一件,于是就耐心地向主人解釋了他和夫人收藏中國青花瓷的經(jīng)歷。主人聽過后大受感動,決定忍痛割愛,將此件藏品作為禮品送給客人。胡佛很高興地接受了這件盼望已久的瓷器,但執(zhí)意要按市場價格付費,主人堅持不過,只好同意。胡佛的到訪還有意外的收獲,因為這位朋友還知道到哪里可以找到另一件胡佛夫婦缺失的青花瓷。當胡佛聽說亞特蘭大的一位古董商存有他要的東西時,馬上回到紐約的家里,定了下一班的機票,直飛亞特蘭大,將最后一件青花瓷器拿下。當他把最后一件瓷器擺入夫人留下的青花瓷收藏時,胡佛說道:“我希望露知道我完成了她的收藏,并因此而感到欣慰?!?/p>
然而,胡佛先生并不是一位只進不出的“守藏奴”,他不但多次慷慨地將藏品捐贈給有關(guān)機構(gòu),還偶爾將珍藏的青花瓷作為禮品贈送給他人以示感激。1964年夏季,胡佛患了一場大病,診斷為腸癌,經(jīng)過醫(yī)生手術(shù)和護士的精心照料,到了年底,病情基本康復(fù)。為了感激一位貼身護士多年來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胡佛破例選了一件畫有青花鳳凰紋的瓷瓶作為圣誕禮物送給這位護士,并附了一封真摯而又不失幽默的親筆信如下:
1962年圣誕節(jié)
親愛的杜克小姐:
這是一個康熙早期制作的瓷瓶。
此瓷瓶有三個用途。
1. 圣誕和新年快樂!
2. 對你在我不適期間的精湛技術(shù)和奉獻表示感激。
3. 如遇生活窘迫或?qū)Υ似繀捑霑r,把它送到蘇富比拍賣行去,千萬不要扔到垃圾箱里。
你真誠的 赫伯特·胡佛
說來也巧,30余年后,胡佛總統(tǒng)當年送給護士的瓷瓶和親筆信,以及總統(tǒng)先生同兩位護士的合影照片,一同出現(xiàn)在美國的一個拍賣會上,筆者有幸得到了這一套具有珍貴歷史意義藏品。經(jīng)考證,這件精美的瓷瓶是“鳳穿云紋青花釉里紅膽瓶”。而“釉里紅”應(yīng)該是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胡佛一直活到90歲,于1964年去世,在他之前,只有一位美國總統(tǒng)活到了91歲。據(jù)說,胡氏夫婦一生所收藏的中國青花瓷最后有三個歸宿。大部分捐給設(shè)在愛荷華州的胡佛總統(tǒng)圖書館及博物館,以及在加州斯坦福大學(xué)的胡佛研究所,公眾現(xiàn)在還可以在這兩個地方參觀胡佛總統(tǒng)留下的精美中國青花瓷;還有一部分留給了他的兩個兒子,兒子去世后由孫輩繼承,其中也有些捐獻給不同機構(gòu);僅有一小部分,流入民間私人收藏。(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