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2011年中國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景觀的調查、分析和評價,總結出該屆園博會以中自然環(huán)境、藝術特征、文化傳承、當代創(chuàng)意相融合的景觀特色。表達,凸顯了“天人長安,創(chuàng)意自然”的主題。
關鍵詞: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景觀特色;藝術性;文化性;創(chuàng)意性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2)06-0000-00
1 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景觀特色概述
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世園會)在西安浐灞生態(tài)區(qū)舉辦,該本屆世園會以“天人長安·創(chuàng)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倡導“綠色引領時尚”的理念[1]。西安世園會的景觀特色突出包括了藝術性、文化性和創(chuàng)意性。
2西安世園會景觀的藝術性
本屆世園會薈萃了國內(nèi)外名家作品。大師園邀請了世界著名的景觀設計師創(chuàng)作了9個花園。世園會四大標志性建筑之一——長安塔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設計,代表新古典主義;其它三項:——廣運門、創(chuàng)意館、自然館,由英國著名設計師伊娃設計,體現(xiàn)都市景觀主義的主張。這些建筑都中西合璧、相輔相成。
2.1 領略生命的故事——萬橋園
萬橋園是世園會里九座大師園之一,設計師別出心裁的構思地賦予了其深刻、豐富的內(nèi)涵。萬橋園的設計簡潔有力,細小的黑色鵝卵石道路貫穿連接著全園僅有一個出口和一個入口,狹窄的道路在竹林中蜿蜒,同時巧妙地在五座橋之間上下穿梭。五座橋共分高、中、低三種類型,一高三中一低。每座橋都是由兩個半弧混凝土模件拼接而成。橋的內(nèi)表面保持光滑,僅留有扶手方便參觀者攀爬。外部結構以混凝土翻模竹葉印花裝飾。外部紋理涂以有紅色環(huán)氧樹脂,中國紅是最佳的選擇。由于紋理凹凸不一,歲月和環(huán)境將進一步雕蝕這些紋理,使橋隨著時間的演進呈現(xiàn)出愈來愈美的狀態(tài)姿態(tài)。
漫步園中,樹在身旁,橋在頭頂;置身橋上,樹在腳下,人在空中。整座園林像個迷宮,綿延不絕的蜿蜒小路綿延深入通往茫茫自然,帶你去渡萬座橋。萬橋園的設計利用透視的設計手法、極限以及驚喜的感官體驗,讓人們領略生命的故事,身處其中仿佛游歷迷宮般曲折無盡的生活迷宮旅途[2]。
2.2 流動的花園——長安花谷
從世園會的主入口廣運門走而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非常寬闊,、線條非常流暢的景觀帶,那它是由大片花海組成的主題園藝景點——長安花谷(圖1)。長安花谷是世園會的迎賓景點,設計者意在圖用不同的花卉展現(xiàn)從古至今人們對天庭五彩云霞美景的認識和想象,給人以大氣感和震撼力[3]。長安花谷以“流動的花園”為主題,采用了景觀都市主義理念,注重建筑和周圍景觀的連續(xù)性,打造了一條內(nèi)容豐富的軸線而非孤立的節(jié)點。長安花谷為兩邊高、中間低的地勢,山坡上的花卉品種成塊分布,分布面由石材分割,設計師運用了鉆石切割面的設計理念,使得6.6萬 平方米㎡的花卉面積有機分布在整個花谷區(qū)111個鉆石面中。這些鉆石切割的區(qū)域不僅僅起到形成了錯落有致的景觀效果,也成為園藝工人養(yǎng)護花卉的工作通道和游人留影的平臺。
世園會從開幕到結束橫跨共178天,歷經(jīng)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為保證各時段花卉都有最佳的觀賞狀態(tài),周期性的花卉更換和花期調控技術會得到的應用也成了必需。
3西安世園會景觀的文化性
徜徉西安世園會,享受唯美詩意的畫卷中潑墨著濃郁的文化神韻,噴薄而容易使人生發(fā)出天人相諧、萬物共生的審美情愫。
3.1 詩畫與園林的完美結合——人文山水·詩意長安園
人文山水·詩意長安園位于世園會會址中央小終南山坡,占地超過33 000多平方米㎡,園區(qū)景點包括文杏館、竹里館、臨湖亭、桑園等,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詩畫意境與古典園林完美結合的生態(tài)自然景觀。展園里種植有傳統(tǒng)詩歌中詠唱的植物70余種,如杏、竹、蓮、松、柳、桑、車前草、荇菜、香蒲、唐棣等。
園子主要參考王維山水詩《山居秋暝》里描繪的情景。走進文杏館,便可見門框上“觀感古人文 ,詠懷山水趣”一副之對聯(lián)出現(xiàn)在文杏館門框上,柴扉、茅屋、清泉、菜園映入眼簾,緋紅的杏花笑意妍妍。而在竹里館,瀟疏幽篁,簡潔竹舍,輕撫焦蕉尾,清越琴聲穿林渡水而去。以竹為摯友,在遠離塵世的竹里館,感受隱逸的自得從容。中國古典標志性亭臺閣樓在這里也顯得格外有情調,其中的臨湖亭就坐落在水岸邊,水里種植大片的蘆葦、荷花,形成菖蒲擁棧橋,芙蕖簇輕舟的景觀。游人可以飲酒賞荷,興起時憑欄高歌,體驗古時文人的快意生活。桑園是以桑為主角的景區(qū),在這里可以品味有關桑的詩句,從《豳風·七月》《衛(wèi)風·氓》到李白的《春歌》,和陸游的《殘雨》皆可觀,桑的果實甜美可口,桑的文化和歷史源遠流長。
整個人文山水·詩意長安園把古代文人書畫、對弈、作詩、飲酒、撫琴等生活場景設置其中,使人們體會回歸山野的輕快自然,和領略文人高士的生活情趣。
3.2 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盆景園
在西安世園會園區(qū)的小終南山上,精心建造了面積為16 660平方米㎡的盆景園(圖2)。向人們展示源自中國的精妙盆景藝術,以及其在世界上的傳播發(fā)展。盆景園像幅美麗畫卷,四周環(huán)以白色的礫石小路,像給小終南山鑲嵌了白玉腰帶般,山頂?shù)乃闹苌⒙渲黝惻杈埃拖袢缤浯湟粯予偳对谏缴?。盆景園主要由關中園、五大流派園、木園、天趣園組成。步入關中園,別具陜西特色的各類石器,如磨盤、飲馬槽、拴馬樁、石俑等被巧妙利用起來。園中擺放盆景的“架”由磨盤堆疊而成,飲馬槽被用來當做花盆、蓄水盆,妙趣橫生。五大流派園是集錦中國經(jīng)典盆景藝術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海派的集錦,以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海派為代表。木園之名取自日本江戶時代稱盆景為“文人植木”之意。園中以日本枯山水庭院為主,布置黑松、石燈籠等特色小品。天趣園中,通過種植大量槐樹等植物,塑造了一個自然森林般的微地形。每一棵樹都各具姿形,每一塊石頭都奇趣可玩。行走園中,可盡情感受“天然去雕飾”的自然與純凈。
4 西安世園會景觀的創(chuàng)意性
“天人長安,創(chuàng)意自然”是西安世園會的主題詞。其中“創(chuàng)意自然”是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前提下,修復自然、利用自然,并賦予自然以人文意義和時代精神[4]。
4.1 “香·港·風·情”——香港展園
主題“香·港·風·情”展述示香港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以風(風能樹)、山(地質公園)、水(循環(huán)不息之水)、喜(觸動喜樂之心靈)配上蝴蝶起舞,雀鳥悅耳歌唱聲及三環(huán)綠化帶(西安本土之外、的華東植物、香港本土特色植物)為創(chuàng)意,展現(xiàn)了獨具特色的香港風情(圖3)。
走進展園,翠綠的大樹上有好幾十個綠色小風車,陣陣風吹過,幾十個小風車一起轉動起來,還能聽見“沙沙沙”如樹葉般的聲音,這是一棵綠色風能樹,風車轉動帶動樹下水流至樹頂,然后徐徐流下,經(jīng)過垂直綠化植物,重回水池[5]。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自然能量的轉化,感受風動、水動、心動的效果。風能樹的后面,是高低錯落的六角形仿真巖柱群,隨著時而高時而低的道路此起彼伏高低起伏,將香港的動感在以靜中態(tài)的方式很好地體現(xiàn)展現(xiàn)出來。在其間走動,還能找一個高低正好的柱子來歇腳,就像是隨時為你游客準備好的小凳子一般。坐在上面欣賞著周圍既有西安本土、又有香港本地的特色植物,用三層不同地域的植物營造出層層漸變的效果,讓你在園中看可欣賞到本土植物與外來植物的融合之美。
香港展園通過將環(huán)保理念、現(xiàn)代都市、園林景觀相融合,給人們帶來了人類、城市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獨特體驗。
4.2 文化創(chuàng)意——綠雕
西安世園會彰顯了“花、綠、水”的魅力。園區(qū)內(nèi)矗立的巨大綠雕更是別具一格、引人入勝。綠雕是人類對大自然的藝術設計,也是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的藝術想象。綠雕被譽為世界園林藝術的奇葩,是有生命的植物雕塑。綠雕一般內(nèi)設鋼材構架,然后在構架上填充栽培土,再于其上種植一年生或多年生小灌木或草本植物,鋼架表面的植物覆蓋率至少要達到80%,即采用掛泥插草或卡盆工藝把不同顏色的花草覆蓋在結構造型的表面,巧妙地把雕塑造型與花卉園藝結合在一起[6]。
西安世園會規(guī)劃了大、中、小型綠雕三十30余件,造型美觀、形態(tài)各異。其中有展示世園會LOGO的《世園之光》、《吉祥如意》;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玉樹臨風》、《太極推手》、《青龍白虎》、《馬踏飛燕》;表達陜西地域特色的《瑞兔迎賓》、《秦嶺四寶》;彰顯創(chuàng)意自然的《西游記》、《喜氣洋洋》、《世紀之門》;突顯現(xiàn)代時尚的《高跟鞋》、《摩登時代》;呼吁愛護自然的作品《鮮花霓裳》、《母子情深》、《生態(tài)家園》等。所有綠雕中很最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錦繡湖畔,與長安塔隔湖相望,名稱與西安世園會主題歌一致的《送你一個長安》(圖4)。其造型為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翻轉、交錯,植物雕塑構成中間空心的四方有鏡頭感的“取景框”,將長安塔恰到好處地收入框中,頗具創(chuàng)意。
5 結語
西安世園會以文化為脈絡,以園藝、園林為載體,生動再現(xiàn)文化、藝術、科技、綠色創(chuàng)新。這里有詩意棲居的園林景觀,也有水墨丹青的藝術畫卷,是關中印象與異國風情的交融與匯聚。展現(xiàn)了西安“花、綠、水”的生態(tài)魅力,并將古今西安的壯美、厚重、現(xiàn)代、活力展示于世人面前。
參考文獻:
[1]王軍,丁學俊,和紅星,等.天人長安 創(chuàng)意自然——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綜述 [J].建筑學報,2011(8):1-5.
[2] West8城市規(guī)劃及風景園林事務所(荷蘭)撰.晗冰,魯沐驕翻譯.萬橋園[J].風景園林,2011,(3):66-67作品:流動的花園、大師園、深圳展園[J].風景園林,2011(03):66.
[3]蘇定,王志宏.春風得意馬蹄急 ,一日看盡長安花——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園[J].花木盆景,2011(06):4-5.
[4]周儉,王洛軒,李毅.“天人長安,創(chuàng)意自然”——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場址規(guī)劃思想探源[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11(4):10-14.
[5]馬靜.西安世園會港園 ,展風能樹倡環(huán)保[N].香港文匯報,2011.(4).:23.
[6]楊爭戰(zhàn).花雕在西安世園會中的技術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1(11):95-97.
作者簡介:
馬莉(1984-),女,江西人,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專業(yè)碩士,工程師,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筑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從事園林景觀設計工作,
eE-mail:375663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