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莉萍
摘要:青春期的學生難以溝通,青春期的師生關系難以駕馭,現(xiàn)在的學生不好管教是老師最頭疼的問題。如何從生活中學會讀懂學生的眼神,讀懂學生的心思,如何與學生們相處是老師們一直探究的問題。與學生溝通把握原則:應該是方式大于內容、用循環(huán)邏輯代替直線邏輯、用積極的期望取代糟糕的假定、所有的體驗都是資源。
關鍵詞:溝通;期望;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61-02
初中任教的老師比較頭疼的事情之一是:青春期的學生難以溝通,青春期的師生關系難以駕馭,但又確實是一門非常藝術的科學。在教育孩子這一點上每個老師更來不得半點馬虎。工作多年以來,好奇心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煩惱和抱怨。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現(xiàn)在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不好管教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也是老師最頭疼的問題。關系太親密了,怕沒有威嚴;關系疏遠了,又擔心學生抱怨老師的不近人情。如何從生活中學會讀懂學生的眼神,讀懂學生的心思,如何與學生們溝通是老師們一直探究的問題。根據實踐經驗,我們必須學會運用多種多樣的教育技巧和方法來喚起學生的情感,促使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一帆風順。與學生交往溝通中應該遵循的原則:
一、方式大于內容(有效性大于正確性)
老師教育的方式是否正確,在于老師的教育行為對學生是否產生效果。有些老師對學生使用的教育語言可謂天衣無縫條條有理,但是學生就不買賬。而有些老師對學生管教極其嚴格,可學生特別相信他,其關鍵是老師是否把有效性放在第一位,將“情”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把“理”放在第二位。實際上班級既是講理也是講情的地方,特別是對于正處在青春逆反期的學生的教育,更要注意這個道理!老師在和學生溝通時還需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意即注意傳遞信息的方式,它往往決定了與學生溝通的結果。學生首先是感受與老師的人際關系程度,來決定是否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是否愿意來遵守此位老師所提出的要求,是否喜歡參與此老師所提供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老師之所以作出對學生而言屬于“無效的反應”,是因為使用了不恰當?shù)恼Z言和站錯溝通立場所造成的。由于這些不恰當?shù)恼Z言和錯誤的立場,導致沖突和誤會。例如:“你怎么這么懶?!休假三天英語作業(yè)還沒寫完。重寫三遍?!睖贤ǖ谋疽馐窃儐栐颍兂闪丝謬?。再如:某學生期末物理成績比平時高很多,老師問:“是你自己答卷嗎?抄沒抄?”溝通的本意是“了解、鼓勵學生”,說出的話表達成了對學生的“懷疑”:“我不相信你會答得好”。諸如此類的話語在老師的教育教學中有很多。許多老師認為批評是為了幫助學生,實際上過多指責令學生自卑、不安和愚笨,激起學生的反批評和掩飾,從而失去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學生是先喜歡老師,再喜歡老師所提供的教育,接受老師所施加的教育影響。老師必須注意和學生溝通的有效性和方式方法。
二、用循環(huán)邏輯代替直線邏輯
循環(huán)邏輯是非線性的復雜的邏輯,對事物持謹慎的認識,不輕易對自己的學生的行為下結論。而直線的邏輯思維則是用簡單的因果來對待自己的學生。舉例:學生學習不好,肯定因為他不用功,這是直線思維。而如果去尋找多種原因綜合分析則是循環(huán)邏輯思維。最后經過分析,孩子的成績后退可能是他太用功,以致于壓力太大,發(fā)揮失常所致!
三、用積極的期望取代糟糕的假定
這在心理學上叫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積極的期望而使“雕像”變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鮮見。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研究人員提供給一個學校一些學生名單,并告訴校方,他們通過一項測試發(fā)現(xiàn),該校有幾名天才學生,只不過尚未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其實,這是從學生的名單中隨意抽取出來的幾個人。有趣的是,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比其他學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認為,這就是由于老師期望暗示的影響。老師認為這個學生是優(yōu)秀的,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課時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yōu)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學習倍加努力,他會取得好成績。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fā)揮作用。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老師是學生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之一,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重要的人之一。老師不能給予學生消極、糟糕的假定:“我不相信你會做得好”、“你太笨了,這么講都不會。”等消極暗示。如果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會使學生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老師對學生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學生的心田,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么,我們的期望有多高,學生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消極的期望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fā)展,人們通常用這樣來形象地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币胧挂粋€人發(fā)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促使他有積極向上的希望和動力。
四、所有的體驗都是資源
面對學生的缺點,老師要采取冷靜態(tài)度,充分了解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要求,給予他適當?shù)淖杂?,這有助于開展與學生的正常關系。容許學生犯某個年齡都可能犯的錯誤,但一定要他明了自己還需要承擔犯錯誤所帶來的后果和責任。給出學生的成長空間,學會在學生面前裝傻,思考學生的問題學會換位思考。促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權利與責任并行?。▽W生要求權利是理所當然的,只是在他要求某種權利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讓他承擔某種責任。)
總之,老師要掌握正確的原則,選擇恰當?shù)姆椒ê蛯W生溝通,才能促進師生關系的良性發(fā)展,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得到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