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實
1.整地
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nèi)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對連作反應(yīng)很敏感,生產(chǎn)上一定要避免連作。如果一塊地上連續(xù)種植馬鈴薯,不但引起病害嚴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養(yǎng)分失調(diào),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產(chǎn)量低,品質(zhì)差。馬鈴薯與玉米、小麥等植物輪作增產(chǎn)效果較好。
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前作收獲后,要進行深耕細耙,然后作畦。畦的寬窄和高低要視地勢、土壤水分而定。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寬畦,地勢低,排水不良的則要作窄畦或高畦。
2.選種
選用脫毒種薯脫毒馬鈴薯出苗早,植株生長健壯,葉片肥大濃綠,根系發(fā)達,抗逆性強,增產(chǎn)潛力大,比未脫毒馬鈴薯增產(chǎn)50%左右。以早熟為主的可選用中薯一號、早大白、東農(nóng)303等;若早熟豐產(chǎn)兼顧,以高產(chǎn)取得高效的可選用魯引一號、津引8號等。
3.種子處理
(1)用種量
人工播種140~150公斤廠畝。
(2)困種催芽
種薯于播前15~20天出窖,置于溫度13~15℃,黑暗處平鋪2~3層,將種薯逐漸暴露在散射光下,每隔2~3天翻動一次,使種薯充分見光,催紫芽,當芽長至0.5~1厘米左右時,即可切塊,準備播種。催芽時要避免陽光直射、雨淋和霜凍等,同時淘汰病、爛薯。
(3)種薯切塊
切刀用70%酒精或5%來蘇兒水消毒,選用健康種薯豎切,每塊栽子確保1—2個健壯芽眼。機械播種,每塊重40-50克為宜。人工播種,每塊重35-40克為宜,為防止病毒傳播,提倡整薯播種。
(4)拌種、悶種及種子包衣
100kg種薯用百菌清0.1kg和1kg滑石粉及微量元素(如鉬、硼、銅、鋅、鎂)拌種后,放在通風(fēng)處1~2天,待創(chuàng)傷愈合即可播種。最好實行種薯包衣處理,可有效防止播種后爛種,殺菌、降低田間發(fā)病率,提高出苗率。
4.適時播種
確定馬鈴薯播種適期的重要條件是生育期的溫度。原則上要使馬鈴薯結(jié)薯盛期處在日平均溫度15-25℃條件下。而適于塊莖持續(xù)生長的這段時期愈長,總重量也愈高。多數(shù)是收了晚稻或中稻以后種植。
5、田間管理
(1)除草劑封閉
每公頃用33%除草通乳油22.5公斤兌水750公斤,播后苗前封閉,可有效地防除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
(2)查苗補苗
大田苗高4~5厘米時,查看苗情,缺苗處用備用苗帶土坐水移栽,使后補的苗與“坐地苗”具備相同的生長條件。
(3)幼苗期(出苗~現(xiàn)蕾)管理:
①中耕培土。苗期實行三鏟三趟,第一次鏟趟時間在苗高6厘米左右,此期地下匍匐莖尚未形成,可合理深鏟,趟成方頭壟,回犁土要達到10厘米深。10天后鏟第二次,此期地下匍匐莖未大量形成,要合理深鏟,趟成較大的方頭壟,達到層層高培土的目的,回犁土要達到10厘米深?,F(xiàn)蕾初期進行第三遍鏟趟,此期地下匍匐莖已形成,而且匍匐莖頂端開始膨大,形成塊莖,因此要合理淺鏟,以免鏟傷匍匐莖,趟地拿起大壟。苗期三鏟三趟,增強土壤的通透性,為馬鈴薯根系發(fā)育和結(jié)薯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②遇干旱澆水。最好采用噴灌,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間持水量的60~70%最適宜。
③防治害蟲。苗期乃至結(jié)薯期、長薯期的主要蟲害是蚜蟲和紅蜘蛛,田間發(fā)現(xiàn)個別蚜蟲,即可防治。防治藥物盡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nóng)藥,以不用樂果乳油為最好。
④追肥。在土壤肥力好,底肥充足的條件下,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有追肥之必要時,可在6葉期追肥,追肥過早,起不到追肥作用,追肥過晚增產(chǎn)效果差,甚至貪青徒長,造成減產(chǎn)。
(4)結(jié)薯期(現(xiàn)蕾~落花)管理
①對于有效花粉過多,能造成地上部大量結(jié)實的品種,要摘除花蕾,節(jié)約養(yǎng)分,尤其節(jié)約光合產(chǎn)物,促進地下部結(jié)薯,但摘除花蕾時,不要傷害旗葉,以保持植株的向性。
②此期是需水最多的時期,要避免干旱,遇干旱要澆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③此期易發(fā)生、流行馬鈴薯晚疫病,可在發(fā)病初期,用50%退菌特500倍液和65%代森鋅500倍液交替噴霧兩次,每次間隔7-10天;也可用40%乙磷鋁200倍液和64%殺菌礬500倍液交替噴霧兩次,每次間隔7-10天;還可以用CUS045H201000倍液和50%敵菌特500倍液交替噴霧兩次,每次間隔7-10天。這樣可有效預(yù)防、控制馬鈴薯晚疫病的流行。
(5)結(jié)薯期(落花~塊莖生理成熟)管理
此期根系逐漸衰老,吸收能力減弱,要注重防早衰,每10-12天葉面噴施一次3%0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2-4次,可有效地防早衰,使地下塊莖達到生理成熟。
6.收獲
(1)收獲方法
①人工收獲
人工破壟,要求趟的正,不跑茬、不偏墑,摟凈揀光,隨起隨送,堆放田間的馬鈴薯一定要蓋好,防止曬成青薯。
②機械收獲
收獲前將馬鈴薯秧割掉或化學(xué)滅秧,并將莖葉清理出收獲地塊,起收時挖掘深度要合理,防止丟薯和破皮傷薯。
(2)收獲保管
收獲后要注意裝運時應(yīng)輕拿輕放,運輸和貯藏時防止日曬、雨淋和凍害。
(作者單位:150700黑龍江省延壽縣壽山鄉(xiāng)農(nóng)業(yè)技術(shù)綜合服務(w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