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俠
地膜加小拱棚雙覆蓋栽培香瓜(薄皮甜瓜),是目前很多地區(qū)主要推廣的一種栽培模式,面積在逐年擴大。它具有成本低、經濟效益高、便于管理、容易倒茬等優(yōu)點,是比較適于廣大農村采用的一種栽培方式。此項技術可使香瓜的成熟期比露地直播栽培提早20~30天,比單層覆蓋地膜提早10~15天,由于上市早、品質好、價格高,所以經濟效益可觀。
1基地選擇
基地應遠離工業(yè)區(qū)和城市污染源,環(huán)境條件良好,基地的大氣、灌溉水、土壤要分別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大氣質量標準、生產田用水質量標準和農田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大氣、土壤、水源等環(huán)境中所含有毒物質都不超標的地塊作為香瓜生產基地?;亟⒑?,必須切實加強對瓜田的環(huán)境保護,防止大氣、水質、土壤污染,尤其要防止工業(yè)“三廢”的污染,同時在瓜田生產過程中,要科學進行栽培管理、輪作倒茬、施用肥料和防治病蟲害,以免污染瓜田。
2品種選擇
選擇優(yōu)質、高產、抗病性強的香瓜品種,是無公害香瓜生產的重要因素,較抗病的香瓜品種有:紅城脆、齊甜2號、香蕉瓜、龍?zhí)?號、白馬王子、黃金道、紅城5號等。
3培育壯苗
3.1育苗設施:根據(jù)當?shù)貧夂?,地膜加小拱棚雙覆蓋栽培甜瓜在4月上旬,利用日光溫室前底角、塑料中棚內扣小棚或大棚內扣小棚的方式,地面采用地熱線育苗,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管理方便的地方。床面南北寬2米,東西長10米或更長一點。床底鋪5-6厘米厚碎草或馬糞做隔涼層,上鋪一層5厘米厚細田土。采用營養(yǎng)缽或營養(yǎng)紙袋育苗,營養(yǎng)缽或紙袋高8厘米,直徑6~8厘米。
3.2種子處理及播種:用55%溫水燙種,攪拌至常溫后換水浸種12小時。浸種后放在30%左右條件下催芽17~20小時,萌芽后即可播種。將營養(yǎng)缽或紙袋澆透水,每袋播人一粒催芽種子,覆土1厘米厚。
3.3播后管理:播后溫度白天25~30℃,夜間15~18%為宜。第一片真葉展開后,白天25~30℃,夜間13~15%,第三片真葉展開到定植前5~7天降低溫度,煉苗,定植前3~5天將棚膜全部撤掉。水分控制,播種前打透底水,扣棚后如太干時澆1~2次水,定植前不宜澆水。苗齡一般在30天左右。苗床注意防鼠害。
4整地與施肥
香瓜耐熱喜光,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下15~20厘米深處,要選擇地勢高燥、有灌水條件的沙質土或壤土。甜瓜忌重茬、迎茬,輪作要求3~5年。前茬以谷糜、玉米、高粱、小麥為宜。
采取春翻地,在土壤化凍15厘米后,翻耙破壟施肥、起壟鎮(zhèn)壓等連續(xù)作業(yè)。無公害香瓜生產原則上以腐熟好的農肥和有機肥為主,實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結合整地667平方米施經過無害化處理的腐熟農家肥3000~4000千克;氮、磷、鉀各15%的三元復合肥15~20千克。香瓜收獲前20天內不得追施任何肥料。起壟,壟寬70厘米,壟高15厘米。整地質量一定要達到壟直、土細、無坷垃的圓頭壟。
5定植、覆地膜與扣小棚
一般在5月初,選晴好天氣,按株距35~40厘米刨埯,坐水定植。定植同時覆膜,邊覆膜邊拉緊壓嚴,使地膜與壟臺貼緊。栽好苗后,在苗頂膜處破膜放苗,封好苗孔。也可在定植前一周,將膜先覆于壟上,定植時,用打埯器打埯,栽苗后封嚴苗孔。然后立即扣小拱棚,2條壟上扣1個小拱棚,一般用竹竿、毛竹片彎成弓形做支架,兩端插入土中,寬度為1.5米左右,高度為0.5米左右,上面覆蓋塑料薄膜,膜兩邊用土壓嚴。5月末6月初撤掉小拱棚即可。
6田間管理
定植后,經常檢查小拱棚和地膜,破損透氣處及時壓好,及時查田補苗,有條件的地方遇旱及時灌水。
6.1追肥:根據(jù)地力和長勢情況及時追肥。第一次追肥,伸蔓期在膜外開10厘米深長條小溝,每667平方米追施餅肥40-50千克,施后覆土蓋嚴。第二次追肥,于果實膨大期,往葉面噴施2%磷酸二氫鉀溶液。灌水時,做到看苗、看天、看墑情,適時適量灌水,防止病害發(fā)生。
6.2整枝摘心:早熟品種栽培,當幼苗主蔓3片真葉時摘心,選留3條健壯子蔓,利用子蔓結瓜,每株留3個瓜。當最后一個瓜坐住時,瓜后留2-3片葉掐尖。中晚熟品種栽培,當幼苗主蔓5-6片真葉時摘心,選留3-4條健壯子蔓,當子蔓伸長到8-10片葉時掐尖。利用子蔓和第一孫蔓基部第1~2葉位上的雌花結瓜,每株結4~5個瓜,其余子蔓全部除掉。病蟲害防治要采取無害化防治原則,采用綜合防治方法,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7適時收獲
香瓜到生理成熟時及時采收。果實成熟標志是:皮色鮮艷,花紋清晰,果面發(fā)亮,果柄附近茸毛脫落,果頂開始發(fā)軟,瓜面用手掐彈時發(fā)出空濁音,現(xiàn)出本品種特有香味的就是熟瓜。
(作者單位:161437黑龍江省嫩江縣伊拉哈鎮(zhèn)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