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之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鳥,方成其壯闊。”
當“黃香暖席讓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毛主席邀請老師參加開國大典”、“朱總司令為媽媽洗腳”、“居里夫人給自己的小學老師歐班寄去機票,請她來參加鐳研究所的落成典禮”等一個個動人的感恩故事,出現(xiàn)在一堂又一堂感恩演講中時,座下聽眾無不潸然淚下。這就是當今中國感恩教育的成功之處。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感恩文化始終占據(jù)著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人說,感恩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里最為溫暖的一部分,亦是其中最有活力、最有時代價值的部分。此言不謬。像“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銜環(huán)結草,以報恩德”,還有“漂母的一飯之恩”、“鐘子期的知遇之恩 ”、“士為知己者死” 、“重恩義,富貴不移”等,無不體現(xiàn)著溫暖的感恩思想。魯迅先生則要求人民要“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陡卸髟~》更是讀來朗朗上口:“讓我們以至誠的心來感恩:感謝天地滋養(yǎng)萬物,感謝國家培養(yǎng)護佑,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感謝同學關心幫助,感謝農(nóng)夫辛勤勞作,感謝大眾信任支持,感謝一切付出的人,感恩的心永無止盡!”
由此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感恩文化內容豐富,個性鮮明,情感強烈,極具民族特色。這種體現(xiàn)在感恩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孝”?!缎⒔?jīng)》云:“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边@段話是說,感恩始于孝也終于孝。元代的《二十四孝》記述了自上古至宋代24位孝子的故事,有虞舜“孝感動天”、老萊子“戲彩娛親”、郯子“鹿乳奉親”、仲由“百里負米”、曾參“嚙指痛心”、閔損“蘆衣順母”、漢文帝“親嘗湯藥”等,是感恩文化的精華所在。
感恩文化,是指由感恩的精神活動所產(chǎn)生的思想價值體系、身體行為方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會制度、物質產(chǎn)品。就其文化層次而論,有學者將其主要內容概括為六個組成部分,即:尊祖敬宗、孝順父母、愛悌同胞、敬畏天地、忠君愛國和尊重師友。在感恩的形式上,中華民族也有獨特之處,那就是以祭祖活動作為最重要的外在展現(xiàn)形式。比如,清明掃墓祭祖,便是表達懷念感恩的一種最常見的形式。有一個乾隆報恩的故事,既是這種感恩方式的集中體現(xiàn),又是大膽突破陳腐陋規(guī)的典范。乾隆童年時代康熙還活著,并且非常喜歡他,于是康熙便安排自己的兩個妃子,愨惠和惇怡負責撫育照顧他,乾隆即位后,知恩圖報,對這兩個奶奶非常孝順,分別封她們?yōu)榛寿F妃,并且下諭旨,為這兩位皇貴妃另建園寢。在清朝,皇貴妃死后并沒有單獨建園寢的先例,當乾隆打算為這兩位皇貴妃建園寢時,曾遭到大臣們的極力反對,認為乾隆破壞祖制,是大逆不道,但是乾隆硬是頂著壓力,力排眾議,不僅修改了祖制,從自己即位不久便開始修建,還給了兩位貴妃死后最大的哀榮。這是當錦衣玉食已經(jīng)無法完全表達乾隆的感恩之心時,以這種特有的方式來緩解他的思親之情。這個故事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乾隆為了感恩,敢于挑戰(zhàn)祖宗定下的規(guī)矩,打破舊的框框限制。這也給我們今天的感恩教育提供了可資參考的借鑒。
感恩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燦爛輝煌,令人心存敬畏,莫敢仰視。今天我們要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感恩文化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新的時代和歷史的責任,要求我們繼承中華民族知恩、感恩、報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創(chuàng)造精彩的人生和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