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開錫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系統(tǒng)性教育。但從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實效性不強,主觀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沒有對實踐課的教學以準確而統(tǒng)一的定位,使得實踐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針對這一現狀,需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引,著力提高其實效性。
[關鍵詞]科學發(fā)展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2)08-0031-02
一、掣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現狀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使大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具體教學實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教師教學方法簡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低,無熱情,甚至厭學;教學內容重復泛化,教師提不起教學興趣。這些問題的存在,掣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究其原因,關鍵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受重視程度嚴重不夠,使教育很難達到預期目的。筆者結合自己的多年教學實踐,對該現象的“綜合治理”進行了相關的探索與思考。
二、以科學發(fā)展觀的視角,審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與時俱進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此,在破解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難見實效的瓶頸問題上,科學發(fā)展觀可以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如今,由于高校教育的開放性,高校校園文化不斷受到社會上的浮躁與急功近利思想的沖擊。部分高校領導片面地強調專業(yè)課在學生就業(yè)中的重要位置,一味增加專業(yè)課程學時,壓擠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時,這就造成高校的思政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對學生的要求嚴格程度大大降低。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指標,一般分為兩大部分進行,一是理論教學進度與課程的考核,對于這部分的考核是有固定的指標作為標準進行衡量的。[1]另一部分就是對實踐教學的考核。而這一板塊內容的考核沒有固定和統(tǒng)一的標準,導致多數高校只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據統(tǒng)計,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缺席率遠遠大于專業(yè)課的缺席率,主要原因是學生覺得老師所講知識離自己太遠,且枯燥無味,沒有多大用途。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實踐教學這塊短板引起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設計了四門必修課,需要從科學發(fā)展觀的角度出發(fā),將四門課程進行整合。通過課程內容的銜接與配合,處理好各門課程之間的史、論與應用的協(xié)同性,使學生通過理論課的學習知“理論”,通過實踐信“理論”、用“理論”,便于學生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結合現實應用,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科學發(fā)展觀研究教學內容的協(xié)同性,在功能上給每一門課程進行準確定位,真正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指導性作用。
三、以科學發(fā)展觀的維度,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學生清楚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容。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僅僅局限于學生的假期社會實踐,造成實踐教學泛化為課外學習活動的形式。這樣的教學過程只會割裂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聯(lián)系,刻意地將實踐教學定位為教學形式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梢姡瑢嵺`教學需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的維度,打破具體單一的形式與方法,利用一切機會,師生全員參與,有計劃、有目的、持續(xù)性地開展下去。
四、從科學發(fā)展觀的角度,創(chuàng)新實施“以人為本”
部分高校對于“以人為本”理解片面,簡單地概括為“以生為本”,一切根據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就在課時上進行壓減,降低年終考核的分數比重。這明顯是對“以人為本”思想的片面性理解和對學生的一味遷就。應從科學發(fā)展觀的角度出發(fā),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科學制訂學期初的教學計劃,“以人為本”制訂出適合本屆學生的教學預案,在課堂上下做好統(tǒng)籌協(xié)調工作,精心組織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將實踐教學應有的德育功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傳統(tǒng)的實踐教學視學生為教學客體,忽略了大學生的個體人格與價值,沒有擺正大學生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因而實踐教學沒有取得相應的教育人、感染人的實際效果,更不能解決大學生的實際需求。要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塑造人的實效,就應重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科學發(fā)展觀的角度認真遵循“以人為本”的主導思想。選擇貼近大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實例,使教學形式與教學手段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樂于參與的熱情。
五、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實現實踐教學手段多樣化
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改變,大學校園師生的思維模式也因現代高新科技的發(fā)展而出現思維模式的改變。高校將高科技含量的教學設施引進課堂,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不斷變換教學手段,將新的現代化電教手段運用到高校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和課堂教學效率,需要高校教師開發(fā)大量的多媒體資源,激活學生的相關潛能。如綿陽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進行“精彩思想政治一堂課”、“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熱點難點解析”、“學生參與式教學”等探究式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利用數字音像材料的優(yōu)勢,構建立體化教材體系,學生動手動腦,師生角色互換,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當前,網絡已經普及到了各行各業(yè)。據2012年6月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第24次報告用戶調查統(tǒng)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3.38億人,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28.17%。在校大學生是網民中的重要成員。[2]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高校教師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開發(fā)新資源,借助網絡教學實現校內、校外資源共享的獨特教學優(yōu)勢,探索出實踐教學數字化新途徑。
六、將科學發(fā)展觀貫穿在實踐教學考核機制的建立健全中
對于高校的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定,了解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對知識接受與掌握的程度,需要通過科學考核的方法來檢驗。教師教學積極性的調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教學質量,都需要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的建立。同時,將科學發(fā)展觀貫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建立中,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歷經多次改革,雖然取得了些許效果,但依然沒有形成相對獨立完整的考核評價體系。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在考核的過程中,評價方式方法簡單,考核評價標準比較模糊,有的評價機制在操作中難以執(zhí)行,能被操作的也往往與時代發(fā)展不相適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與純理論講授的課程不同,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公正客觀地評價高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師的授課效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的質量與教學效果,需要將科學發(fā)展觀貫穿于科學合理的教學考核機制的建立和健全之中,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發(fā)展。
此外,筆者認為,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復雜而特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圍繞教學目標,認真落實教學計劃,完善實踐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構建科學的制度體系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施保駕護航,保障其良性發(fā)展。學校要給相關教師提供更多的外出學習、參觀、考察平臺(綿陽師范學院近幾年來每年都利用暑假組織全體思政課教師外出考察),使老師們擁有豐富的、最新的知識儲備,講課有底氣,講課有特色,使得實踐教學朝良性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協(xié)調化的方向發(fā)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天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10).
[2]張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煤炭高等教育,2009,(5).
[3]姚紅.高職學院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探討[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8).
[4]馬新平.基于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大學教育,2012,(6):64.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