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了《翻滾吧!日記》中各位大家與日記的故事,不知手捧雜志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對日記有一點改觀,想要再次和她攜手?現在我們一起看看各位小編與日記的情緣。期盼小編的日記故事能喚起你的一點點回憶或共鳴,讓我們將日記,無論何種形式的,都進行到底!
日記,讓我和歲月快樂攜手
英 若
上初中時,我開始了寄宿生活。第一次離家,吃不到熱氣騰騰的飯菜,有的只是排隊到最后剩下的涼水面;沒有了父母兄長的呵護,有的只是同學間的你追我趕。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讓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使我備感孤獨與無助。這時,日記便走進了我的生活,成了我唯一的傾訴對象。
“今天排隊打飯的隊伍很長,從食堂門口一直排到宿舍門口。好多男生在插隊,也沒有人管。臨到我們幾個女生時,連涼水面都沒有了……”“今天我們班外縣的一個男生被本地的學生打了,從站著一直被打到趴下……”就這樣,日記成了我每日發(fā)泄負面情緒的垃圾桶。每次寫完后,我都不愿再看第二遍。
很長一段時間,在我的日記本上,似乎沒見過陽光和溫暖的字眼,滿頁都是烏云和陰霾。直到工作后,我的日記內容有了改觀,更多的是讀書筆記。每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遇到富有靈性的語句或者啟發(fā)想象的詞句時,我都會記在日記本上,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當時的感受,有時還會寫上一首即興而成的小短詩,或者散文小段落。
“初升的太陽一邊快樂地嬉戲,一邊往窗戶里偷看……她用另一只手輕輕地把陽光撫摸了一下。”“靈魂,你想淘氣呀!”“他說得很慢,好像在沒有說出口之前,把每一個字都撫摸了一遍似的。”讀讀這些美麗的句子,想象一下句子背后的語境:陽光像小孩一樣好奇,探著腦袋往窗戶里偷看,善良的老婆婆像撫摸孫兒一樣,把陽光愛撫了一下;他內心有堅定的信念,雖然話說得很慢,但每一個字都鏗鏘有力,主人公對語句的字斟句酌在作者富有才情的筆下卻成了撫摸文字。這些想象,是不是也給你帶來了一絲新鮮的感覺?
誠如發(fā)起“日記”課題的劉加民老師所說,日記要陽光一點,記錄才能快樂一點。當我們重溫日記的時候,才能感受到曾經的美好和對未來的期許。如此,我們才能和歲月相互攜手,互相尊重,搖曳生姿。
專家意見:英若的日記都那么像詩,寫得多么精致啊。
磚家意見:大家發(fā)現沒有?英若單喜歡和“撫摸”較勁兒。
沒有秘密的日記本
子 衿
關于日記本的想法是少之又少的,因為我從來都不寫日記。還在上小學的時候,我身邊的女同學幾乎人手一個精美的小本子,本子的邊緣嵌著一個精致的密碼鎖。她們每次打開本子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仔細觀察,確定四周沒人注意以后,才用手捂著,將密碼鎖打開。在寫完東西之后,又小心翼翼地將本子用密碼鎖鎖住。仿佛這樣一鎖,便鎖住了自己不為人所知的世界——那是一個秘密營地。曾經我也學她們那樣擁有過這樣的日記本,但可惜的是,里面從來沒有秘密,而且多半不到幾天,密碼就會被我遺忘,本子也因此打不開了,也就被丟棄在一旁不用。后來,日記本漸漸地丟失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除了老師規(guī)定要寫的日記之外,我再也沒有額外記過什么事情。有一段時間,我覺得不記錄生活應該是件令人遺憾的事情,因為丟掉的可能不僅僅是回憶那么簡單。我也曾想過重新拾起這樣一個習慣,但是好景不長,眾多精美的本子都在幾天之后被用來做了別的。好在當下使用網絡很方便,于是,博客日記、微博日記和QQ空間日志彌補了我的這一缺憾。
專家意見:子衿同學很誠實,度過了一個沒有秘密的學生時代。
磚家意見:子衿,銀行卡的密碼還記得吧?
為了自己而寫的日記
明 燈
日記本應該是給自己看的,但有時候它卻不是那么一回事。上小學時我寫日記,目的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許是每天重復的生活的確不值得用心寫下來,也或許是我不善于發(fā)現生活中蘊涵很多道理的小細節(jié),時間久了,老師發(fā)現我每天的日記內容都是如出一轍,有所變化的只是時間和天氣,老師自然不許,說這叫流水賬。于是,我覺得寫日記漸漸變得越來越難,幾乎要絞盡腦汁才得一篇,才不至于被老師批評,這是我寫日記的第一階段。
隨著網絡時代的興起,日記又被冠以博客之名。這時我的主動性有了提高,日記又變成給網友看的東西。人只有在僅僅面對自己的時候才是最真誠的,只要和外界一接觸總是會不自覺地戴上面具。很多時候,在寫博客時更多的不是真實地記錄所發(fā)生的事情,以及自己所有的真實想法,而是幻想別人在讀這些東西的時候對自己會是一種怎樣的想法,喜歡別人來評論,喜歡別人來瀏覽。所以,博客實際上成了一種刻意加工過的文學產品,這是我寫日記的第二階段。
為寫日記而寫日記是落入下乘的,不隨心而動的日記與其叫日記,不如說叫文章。文章的意義在于讓人明白某種東西,為的是用某種高明的手法或者技巧表達一種情懷,而日記可以不必如此。倘若一句話就能將心情完全釋放,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寫下來,這就是一篇成功的日記,這也是我現在寫的日記:只是為了自己而寫。
專家意見:明燈同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述了“日記”與“文章”的區(qū)別。
磚家意見:俗話說,情感是私密的,情理是公開的。明燈同學由公開轉向私密,難道是……“陷”了?
新人報到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剛剛加入新作文雜志社編輯隊伍的小編呂冉,大家可以叫我小冉姐姐。我性格嘛,或內向,或外向,視情況而定,所以比較容易和不同性格的你們打成一片哦。再加上有過在中學支教的經歷,我也會比較容易了解同學們作品中的種種:快樂的、清新的、悲傷的、幸福的、成長的、友情的、親情的……所以我們不只可以做相互支持的作者與小編,更可以是關系親密的兄弟姐妹!希望大伙兒能多多投稿哦。讓我們一起懷著美好的理想與愿望,一同開始美妙的閱讀與寫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