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勇
金代扶植的劉豫傀儡政權,所鑄造的阜昌錢迄今遺留不多,屬泉界追逐的稀見品。
據所見古今錢幣史料及錢譜,均未有鐵錢記載,而在我已故父親留下的遺物中,卻有一枚“阜昌重寶”。此錢經先父收得,至今最少已有70余年(中間經“文革”抄家掠走,后歸還),應稱之為生坑傳世品。目前尚未見有同樣品種出現(xiàn)。
此錢為開門見山之品,入土之前曾行用流通過。錢文書法凝重熟練,氣韻貫通,“阜昌重寶”之“寶”字磨損較為嚴重,但作為極易氧化的鐵錢,經千年歲月保存至今,實屬不易。
以此錢為例,觀鐵銹色以辨?zhèn)?,應注意以下諸點:
一、千年鐵銹,早已生根,所謂生根即氧化過度,銹與錢體連為一體。若清除塊狀銹,會造成錢體本身凹陷脫落?!皩殹弊窒虏垮X邊脫落即可說明“阜”字上方紅點,背穿上方缺口,亦同此理。
二、反光發(fā)亮之油滴狀銹漬,如背穿上下及左側銹亦為真品銹之特點,曾見漢代出土鐵劍亦有之。
三、錢體銹跡呈鱗片狀,此錢正背多處可見,“昌”字下部及背部多處均如此,乃鐵器數(shù)百年至千年埋地下之自然銹。
曾目睹贗品鐵“五銖”,開元當十(背上星)等,皆為褐黃色粉狀浮銹,與錢體錢文及邊廓界限分明,字體拙劣生硬,與真品大相徑庭。
另,此錢既為真品,雖眼下為孤例,相信同品及“阜昌通寶”、“阜昌元寶”鐵錢亦應有之。待出土或傳世品之驗證。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