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鐵力
如果沒有毛遂當年的千古佳話珠玉在前,筆者這塊朽木破磚其實沒膽氣在全國的觀眾面前自說自話的。不過,當團隊的第三個電影作品《北漂魚》化作映像,將要在年底和觀眾見面的時候,筆者卻也愿意厚著臉皮撰文自薦一把,聊以自勉,畢竟,咱也是北漂。
當艾美思特影視文化公司成立的時候,雄心勃勃的導演余治林就想過要打造自己的公司文化,自己的系列電影,自己的明星名導,當然,也包括組建一套專業(yè)而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團隊。這其中,自然包括要仿造好萊塢模式——建立有別于國內(nèi)傳統(tǒng)模式的編劇隊伍。
歐洲即便是藝術電影的大本營,但和好萊塢團隊化專業(yè)化的電影工業(yè)模式相比,頂多只能算是電影農(nóng)業(yè)。和人文氣息濃厚得有點曲高和寡的歐洲相比,好萊塢商業(yè)電影或許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差強人意,但至少足夠能夠引燃觀眾們的爆點,足夠好看,足夠消遣,足夠讓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艱苦工作的吾輩小民百姓宣泄消遣。對比起晦澀、深沉、凝重的歐洲藝術電影,似乎還是爆米花搭配著后者更能吸引吾輩凡人們的注意力。
藝術是個人的,也是屬于天才的;但大眾卻是屬于團隊的,是屬于合作的。按照余治林導演的說法,“一部純藝術的電影可能是一位天才在內(nèi)室冥思苦想出來的,但一個成熟的,讓大眾都接受的電影模式,卻絕對一個團隊一起聊出來的?!?/p>
電影并不只是簡單的感官刺激,哪怕是被很多“文化人”詬病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好歹也把“美國精神”和“美國夢”千篇一律但天衣無縫的融合在喧囂熱鬧的劇情中,并且將美式價值觀向全世界輸出。
冠冕堂皇的說,中國電影需要一種更專業(yè),更有效率的創(chuàng)作模式來對抗準備一統(tǒng)天下的好萊塢;現(xiàn)實一點來說,這個世界上天才總是比大熊貓的,但吾輩凡人一樣也有創(chuàng)作的夢想和激情,吾輩凡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許無法媲美天才,但加起來的誠意至少是天才們的好幾倍。
團隊的每一次開會都像是一場聚會。在外面人看來,我們這些“不務正業(yè)”的臆想家們關在室內(nèi),為每一個虛構(gòu)的人物、場景、對話爭論得面紅耳赤,卻也樂此不彼趨之若鶩。也就是在這樣看似毫無營養(yǎng),毫無現(xiàn)實意義的碰撞中,團隊的每一個人的能力都能夠得到升華,撞擊出的火花或許還不絢爛,但終究會越來越響,越來越亮,遲早會有照亮蒼穹的一天。
當年,在《炫舞天鵝》的劇本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先遣人員們就早一步踏足了貴州,在現(xiàn)場去體會人物的情感世界,反復推敲每一個場景和每一句臺詞?!鹅盼杼禊Z》在貴州拍攝的時候,駐組的團員還要根據(jù)現(xiàn)場環(huán)境和演員表演的習慣,臨時修改臺詞,往往都要熬夜到凌晨兩三點鐘。
《炫舞天鵝》是團隊第一個化作映像的合作劇本。這并不是一部好萊塢式的大制作工業(yè)化影片,自然也不會有讓人血脈賁張的感官刺激;但在這部小成本的影片中,我們在試圖盡自己所能傳達一種“永不放棄”的“中國夢”精神。因為在我們看來,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的時候,即便視聽享受無法和好萊塢媲美,至少在故事和情感上要得表達出一種樸實的普世價值。
幾年時間的努力,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的手中擁有了正在磨合,但大體定稿的五個電影劇本,也有了第二部投拍的《北漂魚》——這是為了向我們,以及每一個“漂之族”的夢想和青春祭奠與致敬之作。
高滿堂老師曾經(jīng)說過:“做編劇就要把苦吃透”。其實,編劇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并不容易。創(chuàng)作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而在我們的作品成名之前,更要忍耐住收入微薄帶來的煎熬;而當我們選擇這條道路成為自己主業(yè)的時候,本身就有了孤注一擲的覺悟。
選擇“北漂”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不服管束,渴望夢想的激情以及橫下心來不管不顧的勇氣。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只能帶著滿身的疲憊和傷痛回到家鄉(xiāng),但至少大家都收獲到了一種平淡的生活永遠無法給與自己的回憶和感動。
茫茫的人海之中,我們這群魚兒能夠相遇一起向龍門進發(fā),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跡,絕對不是生命的奇跡,而是夢想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