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同山 (山東省煙臺市園林管理處南山公園動物園 264001)
?
煙曲霉菌引發(fā)雛天鵝死亡的病例診治
周同山 (山東省煙臺市園林管理處南山公園動物園 264001)
霉菌在自然界分布極廣,環(huán)境和飼料都存在霉菌的污染,當環(huán)境條件差,空氣中懸浮大量霉菌孢子,或長時間飼喂發(fā)霉飼料都會引起霉菌性疾病,其中廣泛報道的禽曲霉菌性肺炎是由真菌中的煙曲霉或其它霉菌引起的雞、鴨、鵝和鴿的急性或慢性呼吸道傳染病。特別是幼禽常暴發(fā)該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2010年南山動物園在發(fā)病的雛天鵝中首次確診了一例由煙曲霉引起的天鵝霉菌性肺炎和氣囊炎的病例。
動物園2010年5月引進雛天鵝(約40日齡)5只,初期飲水欲正常,活潑好動,但引進后15d開始發(fā)現(xiàn)5只天鵝表現(xiàn)為不振、減食、飲水增加,多臥伏,呼吸困難、伸頸張口,呼吸有濕性羅音;面部發(fā)紺、下痢。有的有眼炎、結膜腫脹充血,眼瞼腫脹粘連。眼球突出,眼球表面有黃色的干酪樣凝塊。
死亡天鵝表現(xiàn)為消瘦,氣管淤血,內含粘液,肺臟蒼白色,可見有肺泡氣腫和大量的滲出液,同時可見肺、胸氣囊和腹氣囊上有粟粒大到黃豆粒大的黃白色結節(jié),質地較硬,如沙粒狀,切開為干酪樣,可見層狀。腹膜增厚,與腹氣囊黏連在一起形成腹膜炎。
3.1 顯微鏡檢查 取肺臟和氣囊的黃白色結節(jié)置于載玻片上加15%~20%的氫氧化鉀少許,用針劃破病料,壓碎,加蓋玻片,后用顯微鏡進行鏡檢,為使菌絲清晰可見,可在氫氧化鉀中加入墨汁染料,可見分隔的菌絲和分生的孢子柄和孢子。
3.2 病理學診斷 取病變肝臟和肺臟進行病理切片,可以看到肺臟的霉菌結節(jié)樣病變,多核巨細胞、淋巴細胞、異嗜細胞的浸潤灶。肝臟主要表現(xiàn)為肝小葉結構被破壞,細胞脂肪變性,結構消失。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細胞浸潤,含鐵血黃素沉積,毛細血管擴張并有瘀血,肝細胞索上可見菌絲體,菌絲體伸入肝臟內部。
3.3 病原分離及顯微鏡檢查 用剪刀取含有結節(jié)的肝臟和肺臟病料0.5~1cm3,涂抹接種并最終置于沙保氏培養(yǎng)基內37℃培養(yǎng),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霉菌菌落。在沙保氏培養(yǎng)基上生長非常迅速,培養(yǎng)10d菌落直徑可達6~7cm。菌落剛開始為白色,菌絲體緊密。隨著分生孢子的形成,菌落逐漸變?yōu)辄S色,稍微帶有綠色,而菌落的邊緣仍為白色。
用接種針挑取少量培養(yǎng)物,置于在玻片上加少量生理鹽水,注意分開菌絲體,加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形態(tài)特征為串珠樣分生孢子,在孢子柄膨大形成燒瓶形的頂囊,囊上呈放射性排列,菌絲為圓柱形,色澤綠色。通過培養(yǎng)和鏡檢鑒定為煙曲霉菌。
通過病理顯微形態(tài)鏡檢、霉菌培養(yǎng)特性、病理學檢查判定煙曲霉菌,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可能與天鵝雛較小,機體抵抗力弱,同時育雛室潮濕。同時散落的飼料易發(fā)生霉變,未能及時清掃,舍內通風不良,加重了舍內霉菌的繁殖。
根據(jù)病因,消除霉菌的來源,同時加強管理、更換墊料、加強通風、降低舍內的濕度,同時用1:2000的硫酸銅全舍地面和墻壁噴霧。
飼料可適當添加霉菌的吸附劑或拌服制霉菌素連用3~5d;用青霉素鈉80萬IU肌注,2次/d,防止繼發(fā)細菌性感染和霉菌菌落死亡后形成異物性肺炎,同時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特別是維生素A、E及B族維生素等。因為通過對死亡雛天鵝的解剖,發(fā)現(xiàn)肺部、氣囊等處都有霉菌生長,所以采取了將制霉菌素溶解于水后少量滴鼻,藥物能通過氣管和肺部直接吸收,收到較好治療效果。
(2011–09–27)
S858.93
B
1007-1733(2012)01-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