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孩學走路,重要的,是他自己走,而不是對他進行走路的“指導”:提起右腳,重心落到左腳;右腳前移,重心隨之前移;右腳落地,重心逐漸落在右腳上。左腳提起,重心落在右腳上……
其實,小孩子哪懂什么“重心”,哪懂什么“逐漸”,它只會使孩子害怕學走路,以為“學走路”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你讓孩子自己走,走得搖搖晃晃,不要緊;要摔跤,趕去扶一把;扶不上,摔跟頭,也沒事,爬起來不就得了。學走路,小孩第一要的,不是“走”的技巧,而是“走”的勇氣、“走”的實踐。
多鼓勵孩子,孩子多走了,走多了,嘗到自個兒走的甜頭了,哪能學不會?孩子會走了,你看著孩子走,適當?shù)臅r候,提醒提醒,注意前面,別跟人撞;注意腳下,有絆腳的東西。那不就得了?
小孩子學說話,哪個年輕的爸媽,先教孩子“主謂賓”的?有的話,準是書呆子。孩子聽多了,咿咿呀呀多了,自然會說。孩子會說了,說的時候,有不準的,不妥當?shù)模嵝烟嵝?,哪個字發(fā)音要準一點,哪句話不該那么講,要這么講。
小孩子學走路、學說話,都是“先”開動實踐,“后”評點幫助。沒學之前,你“指導”來“指導”去,反把人整糊涂了。
二
小孩子寫作文,咬著筆桿,怎么也寫不出來,你不要去“指導”。一“指導”,完了,負面效應大啦——
(1)他以后一拿起筆來寫作文,心里就誕生出一個“依賴”,找老爸、老媽去;(2)寫之前,一“指導”,他只知道循著你的路走,永遠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走。
你真要“指導”,也行,放孩子寫好作文后,放孩子自己動過一番腦子、絞盡一番心力后,你認真讀孩子的作文,“指”出哪句寫得好,句子就該這么寫;哪段寫得好,段落就該這么斷;哪篇的結(jié)構(gòu)好,結(jié)構(gòu)就該這么處理,作文就該這么寫。
或者,“指”出哪里有問題,有什么問題,該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寫出作文后的“指導”,就是實實在在的“指導”,這樣的“指導”,貼近孩子作文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最有效。孩子寫出作文前,他的作文還是個子虛烏有,你“指導”得再賣力,到底還是“空對空”的虛浮。
孩子的作文出來了,看得見、摸得著了,你的“指導”就實在,孩子不會聽得云里霧里。也不用你花心思、費力氣地找什么“教作文”的點子,孩子的作文就是實打?qū)嵉陌凶?。你一邊看孩子的作文,一邊發(fā)現(xiàn)孩子作文里的亮點或缺點,那就是你等會兒要做的“指導”。
少在孩子作文前,“指導”這個、“指導”那個。作文寫出來之前,你所有的“指導”,都只是你的猜測。即便你是猜謎高手,也不能保證每次都猜對,何況在作文這件撲朔迷離的事上,我們還真只是猜謎的菜鳥。
三
幼兒園老師對小朋友說,管老師給你一個蘋果,王老師給你一個蘋果,張阿姨給你一個蘋果,你有幾個蘋果?小朋友開心地說:“我有四個?!崩蠋煵婚_心了,耐心啟發(fā):“管老師給你一個梨,王老師給你一個梨,張阿姨給你一個梨,你有幾個梨?”小朋友開心地說:“三個?!庇虚T啊,老師回到“蘋果”上。“四個?!崩蠋熣魫災?,小朋友從桌兜里掏出一個蘋果,“老師,早上奶奶給了我一個蘋果呢?!?/p>
問題沒暴露之前,你哪知道癥結(jié)在這里——奶奶給了一個蘋果呢?很多事兒,不能提前干?!爸笇А币彩恰T┠翘?,你說,我要提前去吃感冒靈、阿莫西林,理由是,今年我肯定會感冒幾次的。你要那么說,家人一定很緊張,以為你腦子里的某根筋,搭錯了。
有人說,打預防針不也先“指導”,效果挺好嘛!預防針是個好東西。每一個預防針,都是醫(yī)學專家反復權(quán)衡,反復試驗,每一針的生產(chǎn),都科學規(guī)范。你能確定,孩子作文前,你的“指導”能像預防針那樣科學嗎?
四
教學這事兒,學生在前面小跑,教師在后面跟著,學生遇到坑坑洼洼,要摔跤、要跌倒,老師上前去扶一把,告訴他要注意的事項。而不是老師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學生在后面跟啊跟;跟不上,恨不得把他們臭罵一通。
親愛的朋友,你若要“指導”孩子的作文,道理完全一樣。“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順學而教”,聞名全國的洋思經(jīng)驗、杜朗口經(jīng)驗,不就這幾個字嗎?學作文,也要遵循,那就是“先寫后教”“以寫定教”“順寫而教”。
孩子作文前,假設學生會有什么問題,提前防范。那是以科學的理性思維,解決人文的模糊思維。“寫人”的作文,作文前,很多老師要學生注意人物外貌、對話、動作、表情等。沒有“外貌、對話、動作、表情”,就不能成為一篇好的寫人作文?絕不是。老師假設的問題,以及假設的解決方略,只是老師的,不是學生的。對甲學生來說,你的假設可能是如魚得水的金箍棒,對乙學生來說,可能是深惡痛絕的緊箍咒。
作文,要先“號脈”,再“下藥”,孩子寫出了作文,有什么問題,你給診斷,給開藥方,這藥就能下得準,藥到病能除。藥到病不能除,也沒啥副作用:孩子已經(jīng)寫出作文了。
很多老師看了我班上學生的作文,說:“你的學生的作文,就是不一樣?!辈灰粯釉谀睦铮克麄冋f,鮮的、活的,各有各的話,各有各的樣。我想了N年才明白,為什么我的學生的作文“不一樣”——
學生寫作文前,我不“指導”;我的力氣,都花在學生寫出了作文之后。
盆景制作有兩種典型方式:(1)強制地將枝桿朝著人為的方向前進,從而制作出大量相似的盆景;(2)順著枝桿原有的姿態(tài),做必要的牽引,每一個盆景都是不可復制的唯一。
讓孩子自己寫作文,寫出來后,你順著孩子的作文,做必要的指點,走的正是第二種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藝術(shù)生命的制作方式。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