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風景如畫但是十分閉塞的自然村落,一條約十公里的簡易村路從山外的縣道通到村子。每個星期,她的父親都要從這里送她走到縣道上,然后搭車去四十公里外的鎮(zhèn)上讀書。由于交通閉塞,村子里條件好一點的家庭,都把學生轉到山外讀書去了,她就成了這里唯一的“走讀生”。見到她時,她正在家里做飯,這個嬌小的十八歲少女,由于發(fā)育不良,看起來只有十三四歲的樣子,做起事來很吃力。可是,她的“廚齡”已有十二年了,那時,她還沒有灶高,就在腳下搭了個板凳做飯。
這是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三間土坯房,由于年久失修,好像隨時要倒掉的樣子。家里沒有一點像樣的家具,唯一值錢的,是一臺十七寸電視機。她的爸爸今年四十八歲,由于過度操勞,顯得十分蒼老。她的爺爺今年八十二歲,體弱多病,還要操持許多家務。至于媽媽,早在她六歲那年,因為耐不住家庭的貧困,偷偷走掉了。媽媽的印象,只能停留在她遙遠童年的灰色記憶里。她在給筆者的信中寫道:“現在我已經記不清媽媽的長相了,我很后悔,當時為什么不阻止她離開我呢?也許她會念在我是她女兒的分上留下來,可現在說什么都晚了,再次想到這兒,我的鼻子一陣酸,眼淚就滾出來了?!绷€薄地、一頭豬、一片山林,是他們家經濟來源的全部,一家人辛苦一年,除去開銷,結余不足兩千塊錢。
因為家庭貧困,本來該七歲上學的她,熬到九歲才讀小學一年級。每個星期日的早晨,四點多就要從家里走路去上學。那時,天都還沒有亮,特別是冬天。走夜路很麻煩,路上沒有人家,感到害怕,又買不起充電燈,只好砍了許多竹子,做成火把,打著一路走出來。她告訴筆者說,火光可以趕走害怕,再說冬天太冷了也可以烤烤取暖。記不清多少個夜晚,她和爸爸輪流打著火把行走在這條山路上,也記不清多少個日夜,爸爸為了接她回家,獨自在這條路上奔波。這還不是最艱苦的,路上有三道河流,夏天發(fā)山洪時淹了路,還要爬一座很大的山繞道。說起這些,小桂玲非常難過。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敖桂玲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做飯、洗衣服、種田、喂豬、打柴。最難做的是挑水和打豬草,因為桶很大挑不動,她就找了許多小瓶子,用繩子連起來拴在扁擔上挑。由于坡很陡,常常摔跤,“至今腿上還有一條很深的傷疤。”背簍也顯得很大,每次打豬草時,背著與體格很不相稱的背簍,使盡了全身的力氣。每個星期六放學走回家時,已經到了下午兩點鐘的樣子,第二天早上四點又得離家去上學,在家的時間僅有十四個小時。就是這短短的十四個小時,她要洗全家人的衣服,還要做飯、喂豬、復習功課和睡覺,有時忙著忙著就睡著了。又怕耽誤了上學時間,常常從睡夢中驚醒。
前年冬天,她爸爸外出去走親戚時,遭遇車禍,肋骨被撞斷了,住院治療花了兩萬多元。東家湊,西家借,使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又添了新的債務。這無疑是雪上加霜,肋骨基本治好了,卻從此不能做重活了。這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子幾天之間愁白了頭發(fā)。在學校,敖桂玲為了節(jié)約錢,從來不吃零食,吃飯時,專挑便宜的飯菜,常常一天只吃兩頓飯。她把節(jié)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攢起來,放學后,給爸爸和爺爺買點小東西帶回去。
她有一個夢想,卻一直在為這個夢想而困惑。在給筆者的信中她這樣寫道:“現在我已經上初三了,我將面臨第一次重大選擇,我左右為難,我怕自己考不上好的高中,給爸爸丟臉,更怕自己考上好的高中以后,沒有錢讀書。因為爸爸都這么大歲數了,身體又不好,卻還在供我讀書。我不知道該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多么希望可以幫助爸爸,為他減輕負擔,可是我還在花錢?!彼莻€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老師對她抱有極大的希望。
她說,她希望用知識改變命運,考上縣一中以后,再讀一個好大學,將來研究電腦,為祖國作貢獻,也能使全家走出窮山溝。她希望爸爸和爺爺以后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住上美麗的房子,穿上舒適的衣服??墒牵@也許只是她的一個美好夢想,當前經濟上的障礙,可能是他們無法逾越的難關。
社會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們攜手幫她一把。
她叫敖桂玲,生于1993年,是巡檢中學九年級學生,家住南漳縣巡檢鎮(zhèn)甘溪村二組——一個漳河岸邊叫漫峪的小山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