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模式它是教學論研究的一個綜述性課題。歷史上對模式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人們普遍認為,美國的喬尹斯、韋爾在1972年合著的《教學模式》一書為教學模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劃定;層次;特點;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06-0180-01
一、模式的劃定
教學模式是在教育思想指導下,在教學基礎上,為了特定教學目標和內容形成的教學結構及其可操作的實踐行為方式。
該模式受到教學內容、概念的制約。在使用過程中還受教師的素質、學生水平、能力結構,以及方方面面約束。我們應用本身并不是目的和內容,而它是實現(xiàn)目標和內容的手段。
模式是在數(shù)學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在實踐的基礎上而生成的。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秩序,而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以實踐為前提,才保證了它的合理性和推廣應用的可行性。
二、模式的層次
數(shù)學教學模式的結構是教學的多因素及之間的聯(lián)系。它們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內容包括:
(一)基礎理論
數(shù)學教學理論,是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它既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方向,又滲透到模式中的其它方面。教學目標是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這種教學思想是教學模式的一條主線,在教學模式各個方面都有體現(xiàn)。
(二)目標教學
目標教學的設計應當明確、合理,應當是具體的、易于操作。應具有層次性和漸進性,從低到高的漸進過程。要達到由知識、技能轉化為能力。既有近期的,又要有一個“長遠”目標。
(三)流程操作
模式一般會有一套相對穩(wěn)定的操作流程,這是它的特征。流程操作表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步驟。我們應用不僅要考慮到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同時更要照顧學生的年齡情況。流程操作只是相對的,不可能一成不變。
流程操作應考慮具體情況。要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感性到理性的規(guī)律。其次,要遵循從理解到運用的認知規(guī)律,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推進。
(四)條件實施
不管何種教學模式都不是萬能的,它可能適合某一類型課,并只適用于某年齡段的學生。它的實施條件一般有:學生、教師、內容、設備等因素。
我們一定考慮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方法,還有學生的能力水平等是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可以迷信某一種教學模式,應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選用合理模式。
三、教學模式的特點
(1)不管那一種教學模式都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明析的流程操作,讓人們便于理解、掌握和運用,這是與一般教學理論的重要區(qū)別之一。它是從具體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提煉出來的規(guī)律,并為我們提供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
(2)該教學模式的產生和其它模式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一個由經驗到理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需要不斷改進完善一種模式,不會是一成不變的。
數(shù)學模式教學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封閉的體系,卻是一個開放性、互補的系統(tǒng)。在我們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完全可以同時利用不同的模式教學,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取舍。
四、實施的意義
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是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方法經過概括、總結,而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體系理論。提供給其它教師一種有依據(jù),并可模仿使用的具體做法,使教師能夠放棄憑經驗、感覺進行教學的狀況。
一個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不僅應具備數(shù)學專業(yè)知識外,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在當今一個教師不懂得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要把學生教好,是不可能的。例如:數(shù)學思維作為數(shù)學和思維科學的交叉學科,又受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生物學以及腦科學等多門學科影響,當代思維教育正呼喚數(shù)學思維研究,國內外許多數(shù)學家及心理教育學家正致力于這一方面的研究,我們如果不掌握一點相關知識是不可想象的。
數(shù)學教學模式對數(shù)學教學層次進行了整體的考慮,具有頂層設計的含義。將行之有效思想、原則、方法、教師、學生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就能弄清課堂教學中學生與老師之間行為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學心理學[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8.
[2]廖其發(fā).《當代中國教育改革研究》講座稿提綱,2002,4
[3]斯托利亞爾.數(shù)學教育學[M].丁爾澤.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5
[5]趙家驥.教育管理新論[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