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江,劉立明,劉 俊,王玉忠,邵學紅,王振亮
(1.青縣林業(yè)局,河北 青縣062650;2.青縣劉立明鮮食棗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河北 青縣 062650;3.河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冬棗以其外觀美麗、肉質脆甜、營養(yǎng)豐富、適口性強等特點倍受人們青睞,被譽為棗中“珍品”等美稱。但是冬棗在露地成熟期晚、上市晚、市場供應期短,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為解決冬棗這一稀優(yōu)果品成熟晚、上市晚、市場供應期短的難題,我們于2007年開始進行了自然日光溫室冬棗促成栽培研究,取得了顯著效果。
該試驗園設在青縣曹寺鄉(xiāng)西蒿坡村,青縣劉立明鮮食棗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試驗基地。該試驗占地面積5200m2,共設計建造日光溫室5棟,溫室實際種植面積2296m2。
為降低成本,簡化操作,采取先建園、后建溫室的技術路線,即按設計要求先定植苗木建園,待培養(yǎng)好樹形后再建造日光溫室,即刻投入生產研究。
為節(jié)省投資,降低成本,易于推廣,采用如下材料、設備。
1.3.1 冬棗苗木 選擇基徑粗度1~1.5cm,根系完整、發(fā)達、健壯無病蟲的2a生苗木。
1.3.2 日光溫室主體結構 墻體就地取土,建造1m厚的土墻,后坡為一層5cm厚草苫,加一層塑料。溫室骨架采用無立柱鋼梁,溫室膜選用高透光、高保溫、消霧、無滴、祛塵,天津二塑生產的EVA日光溫室膜。膜上覆蓋物選擇5cm厚的草苫,草苫卷放采用單壁卷簾升降機。
1.4.1 溫室布局 依據(jù)試驗地東西長度和南北寬度,共設計建造5棟日光溫室,南北排列,間距為5m,東西走向,方向朝南偏西4°。溫室東西室外長度70m,南北室外跨度8m,脊高3.1m,后墻高2.1m,后坡長度1.2m,后坡仰角60°。溫室鋼梁間距1.2m,棚面設兩道通風口,上通風口距后坡上端1m,下通風口在距南底腳上弧面長1.25m處。溫室東西室內長度68m,室內南北跨度7m。單棟溫室占地560m2,室內種植面積476m2。第5棟溫室東西室外長58m,室內長56m,溫室占地462m2,室內種植面積392m2,5棟溫室實際種植面積2296m2。2008年11月完成了全部溫室建造,并投入使用。
1.4.2 建園 2007年4月10日完成建園,冬棗種植株行距1m×2m,南北行向,每行種植6株,每個溫室種植33行,每個溫室栽植198株。東、西兩個邊行分別距溫室東西山墻2m,每行南、北兩個邊株分別距南底腳和北溫室內墻1m。
2009~2012年日光溫室促成栽培試驗園果實采摘期提前46~67d。正常情況下冬棗于7月底8月初即可采摘上市供應。
經過6a的研究,實現(xiàn)了2a成形,3a投產,4a豐產,5a高產的目標。
(1)首先選擇根系完整發(fā)達的2a生無病蟲健壯苗,做到隨起苗、隨栽植、隨澆水,確保一次性建園成功。
(2)采用挖定植溝的方式定植。定植溝寬80cm,深70cm,定植溝土全部用于打墻備用,定植溝間表土與底肥混合后回填定植溝內。每公頃底肥施用量120m3(腐熟的糞肥)+NPK復合肥225kg/hm2。
(3)定植當年成活后7月份追施尿素1次,追肥量525kg/hm2,并澆水促生長,對于個別未成活單株及時帶土移栽補植,確保不缺株。
(4)樹形采用有中心干開心形,每株選留4~5個主枝,其余做輔養(yǎng)枝處理。主枝及時開張角度,角度維持70°以上。輔養(yǎng)枝及時拿枝軟化、摘心,控制生長。
(5)每年萌芽期追肥澆水,每公頃追施尿素525kg;7月生長旺季追肥澆水,追施尿素525kg/hm2;秋施基肥(糞)澆水,基肥施用量120m3/hm2。生長季及時中耕松土、保墑、除草,每年澆凍水1次。萌芽期及時防治綠盲蝽蟓,生長期及時防治紅蜘蛛、棗銹病等病蟲害,確保枝葉完整。
(1)扣膜時間。滄州地區(qū)日光溫室的扣膜升溫時間以12月底1月初為宜。
(2)土肥水管理技術。日光溫室扣膜后澆1次水,并及時覆蓋地膜。開花前澆1次水,滿足樹體開花對水分的需求。疏果后及時追肥澆水,追肥為全元素復合肥225kg/hm2,白熟期澆水1次,滿足果實生長對水分的需求,防止果實萎焉。
(3)生長期修剪。冬棗萌芽后主要任務是及時抹除枝干上多余的萌芽和棗股上萌發(fā)的棗頭一次梢(保留基部棗吊)。
(4)花果管理技術。①開甲。盛花末期開第1次甲,甲口寬度依照樹勢強弱掌握在5~8mm,甲口愈合在40~50d,過早愈合回甲(將愈傷組織撥掉)。甲口涂抹果樹傷口愈合保護劑,20d再涂抹1次。第1次開甲后60d再開第2次甲,第2次甲口愈合后再行枝干環(huán)割1~2次,提高果實品質,進一步促使成熟。
②疏果。當果實長到花生米大小時及時疏果。疏果標準為:疏除弱小、病蟲、畸形、過多幼果,每吊保留2~3個正常果,木質化棗吊適當多留,在5~8個之間。
(5)病蟲害防控技術。①萌芽前溫室內全園噴布1次殺菌劑,清除菌源,如:80%乙蒜素2500倍、雙氧水1000倍或3°Be石硫合劑等。②萌芽后噴布1次吡蟲啉+氯氰菊酯,防治綠盲蝽蟓,同時樹干纏粘蟲膠帶。③生長季節(jié)及時防治紅蜘蛛、棗銹病、綠盲蝽蟓、果實病害。
(6)溫濕度調控技術。溫濕度的調控措施主要靠開關通風口、調節(jié)通風口大小、上下通風口協(xié)調,室內澆水、噴霧,膜面加蓋草苫等措施加以調節(jié)。
①升溫催芽期溫濕度調控。升溫催芽期是指從扣膜后升溫時起到棗股芽鱗開裂顯綠(棗股萌動)止。
此期的溫度控制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大約10d左右,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20℃,晚上保持3~5℃;第二階段大約10d左右,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25℃,晚上保持5~7℃;第三階段大約10d左右,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30℃,晚上保持5~8℃。這段時間盡快提高地溫是關鍵。
此期的濕度控制:相對濕度不得低于61%。
②棗吊花蕾生長分化期(棗吊萌發(fā)至初花)溫濕度調控。棗吊花蕾生長分化期是指從棗股芽鱗開裂顯綠、棗吊開始生長到花蕾開始開放時止。
此期溫度控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高溫促發(fā)階段,大約7~8d的時間。從棗股顯綠開始進行高溫催芽,白天溫度提升并控制在35℃以下,夜間11~12℃,直至樹冠上中下芽全部發(fā)齊并長至1~2cm時止。第二階段為降溫保持正常生長分化階段。經過高溫促發(fā),樹冠上中下棗股全部萌發(fā)整齊后,白天最高溫度降至30℃以下,夜間9~10℃,這樣保證棗吊正常生長,不至于徒長、旺長,保持節(jié)間短,花蕾分化充實飽滿。
此期濕度控制:此期相對濕度不得低于40%。
③開花坐果期溫濕度調控。開花坐果期是指從花蕾開始開放到幼果形成時止。
此期的溫度控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高溫促花階段(初花至盛花期),大約7~10d時間,白天溫室內氣溫升高并控制在40℃以下,夜間15~18℃;第二階段為保溫坐果階段(從盛花至幼果顯現(xiàn)),這段時間大約20d左右,經過高溫促花,冬棗進入盛花期后白天最高溫度降低35℃以下,維持30~35℃,夜間溫度保持在17℃以上。
此期的濕度控制:相對濕度不得低于70%。
④果實生長發(fā)育期溫濕度調控。果實生長發(fā)育期是指從幼果開始生長到果實果個形成進入白熟期時止。
溫度調控:幼果生長期白天最高溫度控制在30~35℃,夜間保持15~20℃,進入麥收期(5月底6月初)撤掉草苫。白熟期果個不再膨大,果色綠退白進,此期的主要任務是保持晝夜溫差,加速糖份轉化,促進著色,白天溫度控制在30~35℃,夜間降至棚外溫度。
濕度控制:冬棗疏果后澆水1次,白熟期澆水1次,白熟期防雨淋。
⑤果實采摘期溫濕度調控。果實采摘期是指從果實點狀著色,果肉脆甜,適口性較好可以采摘上市時起到全部果實采摘完止。
溫度控制:白天溫度控制在30~35℃,夜間降至棚外溫度。
濕度控制:一般情況樹下不澆水,如果土壤含水量過低,果實有點發(fā)糠,需澆小水。樹上防雨淋,特別是長時間小雨天氣。
3.3.1 日光溫室撤膜時間 由于冬棗的成熟采摘期正值雨季,棚膜具有避雨防裂功能,因此日光溫室膜應在果實采摘后及時撤掉。
3.3.2 撤膜后的管理技術 ①及時防治紅蜘蛛、棗銹病和綠盲蝽蟓。②果實采摘后及時施基肥,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糞)120m3,施肥后及時澆水。③落葉后及時清除枯枝、落葉、殘留果,并做好冬季修剪。④土壤結凍前及時澆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