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晨
(廊坊市林業(yè)局,河北 廊坊 065000)
法桐是陽性速生樹種,抗逆性強,抗病性強,適應性強,又耐修剪整形,具有吸收有害氣體、抵抗煙塵、隔離噪音能力,并且具有耐干旱、生長迅速、樹干高大等優(yōu)點,是優(yōu)良的行道樹種,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近年來一些病蟲危害,致使法桐樹葉被吃光,或黃化提前掉落,樹枝干枯,除了影響法桐樹生長外,還影響了綠化美化效果。對法桐主要病蟲害開展調查,研究綜合防治措施,提高樹勢,增強綠化效果非常必要。
1.1.1 懸鈴木方翅網(wǎng)蝽(Corythucha ciliate Say) 懸鈴木方翅網(wǎng)蝽原產北美,是近年新傳入我國的危險性林業(yè)有害生物。1a可發(fā)生2~5代或更多世代;繁殖能力強,平均每個雌蟲可產卵284個;以成蟲在寄主樹皮下或樹皮裂縫內越冬。該蟲可借風或成蟲的飛翔做近距離傳播,也可隨苗木或帶皮原木做遠距離傳播。懸鈴木方翅網(wǎng)蝽成蟲和若蟲以刺吸寄主樹木葉片汁液為害為主,受害葉片正面形成許多密集的白色斑點,葉背面出現(xiàn)銹色斑,從而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導致樹勢衰弱。受害嚴重的樹木,葉片枯黃脫落,嚴重影響景觀效果。
1.1.2 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 又稱秋幕毛蟲,具有食性雜,危害嚴重,繁殖能力強,傳播速度快等特點,是一種世界性檢疫對象,我國兩種極度危險性林業(yè)有害生物之一,危害300多種闊葉樹。1a發(fā)生2~3代,第1代幼蟲見于5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下旬和9月中旬為各代幼蟲危害盛期。幼齡幼蟲吐絲綴葉,群居其間取食,受害葉片僅留葉脈,遠看成白色的網(wǎng)幕。5齡后幼蟲爬出網(wǎng)幕分散取食,受害葉片呈缺刻或網(wǎng)孔狀。并爬至老樹皮下、樹洞、樹下表土層、房屋周圍磚瓦堆、柴垛和其他物品的縫隙內越冬,或被帶至遠處。
1.1.3 紅蜘蛛(Tetranychus cinnbarinus) 1a發(fā)生10多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一般在3月初開始孵化,4月初全部孵化完畢,越冬后1~3代主要在地面雜草上繁殖為害,4代以后即同時在樹和雜草上為害,10月中下旬開始進入越冬期。卵主要在樹干皮縫、地面土縫和雜草基部等地越冬。其為害方式是以口器刺入葉片內吮吸汁液,使葉綠素受到破壞,葉片呈現(xiàn)灰黃點或斑塊,葉片桔黃、脫落,甚至落光。
1.1.4 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 Snellen) 1a 1代,以老熟幼蟲在護囊內過冬,次年不再取食。4~5月間化蛹,5~7月羽化、交尾、產卵。幼蟲5月下旬孵化,為害至10月中旬開始越冬。幼蟲孵化后,在護囊內停留3~5d后,蜂涌而出,靠風力或吐絲擴散蔓延,遇枝葉便降落附著,疾速吐絲,綴葉營護囊,終生躲藏其中。護囊隨蟲體增長而加大。取食或遷移時均負護囊活動,常集聚于樹枝梢頭。3齡后食葉咬孔,或僅留葉脈。7~9月間幼蟲食量增大,為害最烈,嚴重時常把葉片吃光。
1.1.5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1a發(fā)生1代,或2a發(fā)生1代。以幼蟲或卵越冬。來年4月份氣溫上升到l0℃以上時,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為害。5月上旬至6月下旬為幼蟲化蛹期。從做蛹室至羽化為成蟲共經(jīng)41d左右。6月上旬開始出現(xiàn)成蟲,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直到10月份都有成蟲活動。6月中旬成蟲開始產卵,7~8月為產卵盛期,卵期16d左右。6月底開始出現(xiàn)幼蟲,到11月氣溫下降到6℃以下,開始越冬。幼蟲蛀食樹干,為害輕的降低木材質量,嚴重的能引起樹木枯梢和風折。
1.1.6 六星黑點蠹蛾(Zeuzera leuconolum Butler) 華北地區(qū)1a發(fā)生1代,以老熟幼蟲或蛹在寄主蛀道內越冬。翌年5月出現(xiàn)成蟲,有趨光性,日伏夜出,卵產在傷口、粗皮裂縫處,卵期約20d。幼蟲較活躍,有轉移為害習性,先繞枝條環(huán)食,然后進入木質部蛀成孔道。
1.2.1 白粉病 該病是我國新出現(xiàn)的懸鈴木葉部病害。法桐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新梢、芽。新梢部位表層遮蓋一層白粉,得病新梢節(jié)間短,后期病梢上的葉片大部分枯干剝離;葉片背面萌生白粉狀斑塊,正面葉色發(fā)黃、深淺不均,發(fā)病嚴重的葉片正反兩面均布滿白色粉層,皺縮卷曲,致使葉片干枯焦黃,提早剝離;白粉病菌危害嫩芽,使芽的外形瘦長,頂端尖細,芽鱗散松,嚴重時造成芽當年枯死,得病輕的芽在第2年萌發(fā)后形成白粉病梢。白粉病菌侵染法桐后,隱伏在樹體內,一般在每年5~6月發(fā)病,發(fā)病開始的一段時間,在葉片正面或背面萌生白粉小圓斑,后漸漸擴張,造成嫩葉皺縮、縱卷、新梢扭曲、萎縮,影響該樹的正常成長,發(fā)病嚴重時,在白粉層中形成黃白色小點,后逐漸變化成黃褐色或黑褐色,造成葉片干枯萎縮提早剝離。白粉病有賴風力,傳染性比較強,病程短,再侵染發(fā)生次數(shù)多且難于扼制。
1.2.2 懸鈴木霜霉病 此病主要危害胸徑4~6cm的小樹。葉片正面出現(xiàn)近圓形深黃褐色至褐色斑,葉背出現(xiàn)灰褐色霉層,病菌在病葉上越冬。5月下旬可見到零星病斑,6~7月為為害高峰期,梅雨期長、夏秋雨水多有利于病害發(fā)展。綠地病害主要發(fā)生在種植密度大的小樹上,病斑多時葉色變黃,一般大樹不會發(fā)病。
1.2.3 黃化病 表現(xiàn)在嫩葉上。由于土壤中缺乏某種微量元素引起的。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病,7月中旬至8月下旬病情迅速擴展,葉片顏色失綠,逐漸轉變?yōu)榛液稚?,呈枯死狀?/p>
(1)做好移栽前檢查,防止引入危險病蟲 由于法桐大樹移栽成活率較高,目前城鎮(zhèn)園林綠化中為了提高綠化速度,大量從外地引進大苗栽植,大苗容易攜帶干部鉆蛀性害蟲,形成輸入性危害源。因此,應加強對引進法桐苗木引入前的檢疫檢查,杜絕帶活蟲栽植,保證栽植后樹健康成長。
(2)強化管理,增強樹勢 強化法桐栽植后水肥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抵抗力;一些害蟲在枝條上、樹皮等處越冬。通過合理修剪,整形樹冠,剪除病蟲枝條,消除來年蟲源隱患,起到治蟲和提高綠化效果的作用。
(3)加強措施,適時防治 法桐害蟲主要為葉部和蛀干兩大類,對各類害蟲的防治要根據(jù)不同危害特點,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抓住最佳防治時期,進行有效防治。食葉類害蟲以做好第1代幼蟲發(fā)生期防治為主,采用苦參堿、高滲苯氧威、滅幼脲和吡蟲啉等環(huán)保高效殺蟲藥防治。蛀干性害蟲防治抓好成蟲羽化期和幼蟲活動期的防治,成蟲羽化期可運用性誘劑和黑光燈等誘殺成蟲;幼蟲活動危害期打孔注藥和根埋施藥等措施,除治樹干內幼蟲。
法桐是城市綠化的主要樹種,已成為許多城市街道兩旁的主要景觀。良好的樹勢和樹形能夠發(fā)揮更好的景觀效果,反之,則會帶來不良的影響。為了發(fā)揮更好的綠化美化效果,要從法桐苗木引進、栽植后撫育管理和發(fā)生病蟲害時防治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著手,有針對性的采取合理有效措施,除治病蟲,提高樹勢,增強綠化效果。
[1]張連生.北方園林植物常見病蟲害防治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201.
[2]國家林業(yè)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0.
[3]黃少彬,孫丹萍,朱承美.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