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麟
由歐債危機而引爆的歐元危機將導致歐盟走向何方,是全球政治家、經濟學家和銀行家都在提出的問題。然而誰也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場危機盡管是從希臘公共債務引發(fā),因葡、西、意、愛、?!皻W豬五國”債務而加深,但實質上卻是歐盟建設在設計之初就存在的一個缺陷:建立統(tǒng)一貨幣,卻未建立統(tǒng)一財政政策而造成的。
從更深層次還可以看到,歐洲各民族國家在建立歐盟過程中對各自主權的有限出讓(目前僅僅涉及財政權,遠未到達政治和防務等更為重要的主權領域)仍然持保留態(tài)度,仍抱有很大的懷疑。在12月上旬最新一輪“拯救歐元”的歐盟峰會上,歐盟的“壞小子”英國斷然拒絕法德共同提出的修訂《里斯本條約》的倡議就是一個新的例子。事實上,就是在歐元區(qū)兩大核心國家法德之間,也存在著經濟模式的矛盾和摩擦。消費型的法國對出口型的德國貿易逆差自歐元誕生后的2001年,從幾十億劇升至今天的270億歐元。
這一現(xiàn)象也存在于經濟實力遠遠超前的德國與其他歐盟國家之間。歐盟和歐元區(qū)都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德國問題”。德國85%的貿易順差來自歐盟內部。而德國的競爭力也是歐元區(qū)17國和歐盟27國內首屈一指的。這些問題都在希臘債務危機的沖擊下逐漸顯現(xiàn)。希臘就像是歐盟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一旦倒下,將不可避免地沖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乃至法國等其他歐洲國家。對歐元危機的走向如何評判,成為2012年幾乎是全球級的重大課題。
歐洲輿論對歐元前景意見不一
從最后一輪歐盟峰會來看,應該說法德軸心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除了英國以外,其他26國都已經表示支持法德倡議,準備將杜絕預算赤字的“黃金準則”納入各自的憲法,并同意在違約時接受懲罰,從而使歐盟“經濟政府”向前艱難地邁進了一步。
但盡管如此,歐洲輿論對這一綜合性歐元危機對歐洲本身、對世界格局——包括金融和政治格局——以及對歐洲國家政治與經濟體制將會產生何等的影響,仍然可{胃眾說紛紜,無去產生最低共識。
綜合而言,目前共有三大觀點、兩大趨勢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因為在全球化的今天,歐洲的危機將不可避免地涉及中國。不僅擁有至少4000億美元巨額現(xiàn)金的中國主權投資基金需要研究歐元危機的動向,以便決定是否要出手救援;而目正在躍躍欲試、想到歐洲分一杯“羹”的中國私人資本也準備借機投資歐洲,因而也急切需要了解歐元區(qū)的真實狀況。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近期國內對歐元區(qū)的報道大量出臺。從總體而言,中國經濟專家對歐元區(qū)前景相對要比歐洲自身更為樂觀。
對于歐元前景,歐盟內大致有兩派觀點:悲觀崩潰派和危機中前進的樂觀派。而歐元危機將導致的三大趨勢,一是歐洲總體實力遭到削弱,國際戰(zhàn)略態(tài)勢出現(xiàn)重組,美國重新趨于一超位置;二是在歐盟內部,德國將成為“霸主”,從經濟上成為歐洲的真正核心;三是2012年歐盟將深陷危機,債務將會壓得歐盟、特別是歐元區(qū)各國喘不過氣來;而緊縮政策將很有可能使戰(zhàn)后西歐建立在福利體制基礎之上的社會首次出現(xiàn)生活水準下降和家庭購買力大幅退步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一場空前的社會動蕩危機。
歐元崩潰論甚囂塵上
在危急關頭,最吸引眼球的,總是危言聳聽的“悲觀派”觀點。歐元債務危機也不例外。
法國學者雅克·阿塔利最近在接受采訪時一句“圣誕時歐元有一半幾率消失”的話,在法國引起軒然大波。阿塔利本人雖然不是“悲觀派”,但他卻用最明確的語言勾勒出悲觀派一直在喋喋不休的觀點。
悲觀派認為,歐元在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建立統(tǒng)一貨幣而未建立統(tǒng)一財政制度,因而是注定要失敗的。歐洲原本應建立一種共同貨幣,即在保留各國貨幣的同時,強化一種共同貨幣,這樣便既可有統(tǒng)一貨幣的好處,又可避免沒有統(tǒng)一財政政策的劣處。與此同時,悲觀派還認為,要使歐盟建立統(tǒng)一財政政策,進而朝著歐聯(lián)邦方向發(fā)展,是與目前歐洲輿論背道而馳。法、荷兩國在2005年全民公投中否決了當時提出的歐盟憲法草案,就證明歐洲民眾已經開始懷疑“歐羅巴聯(lián)邦”的合法性,對歐洲走向聯(lián)邦說了“不”。
這種觀點在法國不僅得到極右翼的國民陣線的一再鼓吹,而且也得到一部分傳統(tǒng)左、右翼的“民族派”勢力明里暗里的支持。更何況,悲觀派認為,希臘危機是無解的。希瞄與德國是兩個主權國家,難以想象德國會將自己勒緊褲帶創(chuàng)造的財富,去為希臘“只知曬太陽享樂”的“懶漢”買單。即使默克爾總理作為一個政治家有這樣的念頭,也會遭到其選民的反對而無法這樣去做。因此任由今天的危們拖下去,直到連累意、西、葡甚至法國時,歐元區(qū)的崩潰就不可避免了。
悲觀派提出三種方案:一是希臘退出歐元區(qū),將其債務重組,將這—包袱徹底丟掉。但事實上目前再行此方案已經太晚。二是德國退出歐元區(qū),這樣其他歐元區(qū)國家將能夠對德國進行貨幣貶值,使歐盟內部的競爭力重新于平衡,以使經濟得以重振,在恢復增長的前提下,再逐漸消化巨額債務。最后一種方案就是干脆取消歐元,重新建立各國貨幣。這意味著歐盟建設的徹底失敗。盡管這種可能性極小,但歐洲不久前謠傳歐洲央行特別是英國金融監(jiān)管機構“正在研究歐元解體和恢復各國貨幣的可行性”,正是這種觀點的一種反映。
“邁向穩(wěn)定聯(lián)盟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歐盟建設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一股強有力的樂觀派觀點。他們堅信,歐盟建設的步伐歷來是在危機中前進,這次也不會例外。樂觀派認為,這是當年歐盟設計者早就已經料到的一幕:設計在沒有統(tǒng)一財政預算前提下的統(tǒng)一貨幣,就是要用危機來逼迫歐洲各國領導人走向歐聯(lián)邦?;仡櫄W盟建設過程中,倒也確實如此:從馬斯特里赫特談判到《里斯本條約》的簽署、從歐盟憲法草案的失敗到12月26國達成的新財政預算協(xié)議,歐盟確實總是在艱難的談判中蹣跚前行。
樂觀派將希望建立在法德兩國軸心的全面合作上。自希臘危機以來,兩國領導人頻頻會晤,在歐元問題上—再協(xié)調立場,終于達到今天幾乎“默契”的地步。正如默克爾所聲稱,“一年來我與薩科齊在一起的時間比與我丈夫還多”。然而這種默契,用法國反對黨左翼社會黨總統(tǒng)候選人弗朗索瓦·奧朗德的話來說,主要是“薩科齊向德國做出了全面讓步”的結果。奧朗德甚至在歐盟達成12月9日協(xié)議時立即表態(tài):如果明年5月份是他本人當選的話,他將推翻這一協(xié)議而重啟與德國的談判。這究竟是一種“競選姿態(tài)”呢,還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目前難以預料。
法國做出的讓步主要集中在是否要動用歐洲央行對貨幣實行量化寬松來救市。德國擔心如果放任央行放債和收購主權債務的話,將會引發(fā)歐元區(qū)嚴重的通貨膨脹和歐元貶值,這是德國所不愿意看到的。德國和法國顯然認為,目前已經達成的協(xié)議,用默克爾的話來說,是“邁向穩(wěn)定聯(lián)盟”的突破。但從體制上來看,法德兩國尚未就
真正建立財政聯(lián)盟乃至在歐盟框架內建立一個真正的跨國“財政部”達成一致。但他們希望,市場信任并接受12月9日達成的現(xiàn)有協(xié)議,即嚴格控制預算、并由歐盟對各國進行預算監(jiān)控和自動對違規(guī)行為進行懲罰,已足以使歐元和歐元區(qū)公共債務穩(wěn)定下來;而各國財政在歐盟的約束下逐漸走向收支平衡,從而穩(wěn)步走出危機。到目前為止,這還僅僅是理論上的樂觀前景。
歐元區(qū)危機帶來的三大趨勢
由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fā)的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最終演變成為希臘誘發(fā)的歐元區(qū)危機,這是全球經濟學家們均始料未及的。盡管歐洲的危機與美國根源不同,但都是從金融引發(fā),都是債務造成資金鏈斷裂,都會對全球金融與經濟局勢產生重大影響。從目前來看,至少有三大趨勢正在引起觀察家們的注意。
一是世界是否正在重新經歷戰(zhàn)略重組,美國正在重新成為世界超強的“一霸”?種種跡象表明,歐元在與美元的角逐中正在敗北。歐洲經濟在歐元危機的沖擊下面臨嚴重挑戰(zhàn)。法國國家統(tǒng)計局已經公布,明年法國經濟將正式進入衰退。歐元區(qū)整個經濟增長率2012年將僅僅維持0.2%的低水平。相比之下,美國則將達到2%;失業(yè)率歐元區(qū)將從2011年的9.9%上升至2012年的10.3%;而美國則從9%降至8.9%。美國稍好于歐洲。明年預計歐元將會出現(xiàn)貶值,與美元將可能形成1歐元兌換1美元的格局。目前1歐元相當于1.4美元左右。這證明歐元區(qū)經濟仍然不被看好。這樣,美元是否正在戰(zhàn)勝歐元?
二是德國正在成為歐盟無可爭議的老大。德國不僅經濟比昕有其他歐盟和歐元區(qū)國家都要好得多,而且德國正在充分利用歐盟,建立起自己以出口為支柱的整個經濟結構。無論是從金融的健康程度、制造業(yè)的競爭實力還是外貿出口的強勁,都表明德國已經成為歐盟的“霸主”。難怪希臘一些媒體在竊竊私語:當年德國通過戰(zhàn)爭沒有達到的目的,今天是否通過經濟已經完全達到?由此可窺,德國在歐盟內部勢力的迅速擴張確實已經成為國際關系格局中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
三是緊縮政策將使西歐福利社會首次出現(xiàn)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民眾生活水準真正下降而引發(fā)嚴重社會動蕩的局面。美國《時代》周刊將“抗議者”選中2011年的封面人物。其中已經包含了歐洲部分國家如西班牙、希臘、意大利等國的“憤怒者”抗議民眾。但應該說,2011年歐洲僅僅開始實施緊縮政策。對于民眾來說,要對生活產生直接的、重大的影響,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會充分顯示出來。2012年上半年不僅是緊縮政策開始沖擊老百姓錢包的時候,而且也是歐元區(qū)各國評級水平被降低的關鍵時刻。因此,可以預測,2012年將是一個歐洲動蕩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