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縣
【概況】伊川縣的河流大部分屬黃河流域伊、洛河水系,極少部分屬淮河流域北汝河水系。河流共20余條。伊河是伊川縣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發(fā)源于欒川縣張家村,在伊川縣境內(nèi)的長度達39.7千米,枯水期流量為2.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1.93億立方米。沿伊河兩岸有8個鄉(xiāng)(鎮(zhèn))66個行政村20萬人,1.07萬公頃耕地。沿河川區(qū)人口稠密,土地肥沃,是全縣的主要糧食產(chǎn)區(qū)和工業(yè)基地。伊河較大的支流有白降河、順陽河、銀河、曲河、杜河等。伊河水系在伊川境內(nèi),控制流域面積943.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91%。洛河水系在縣境西部,僅有一條支流甘水河,流域面積68.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6%。屬淮河流域的北汝河水系在縣境的半坡鄉(xiāng)南部,流域面積24.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4%。2011年,伊川縣全年共解決農(nóng)村飲水安全4.66萬人,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4座,治理水土流失15.05平方公里。
【飲水安全】2011年繼續(xù)把解決農(nóng)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全縣水利工作的重點之一,共完成投資2206萬元,完成打井36眼,新建管理房37座,管網(wǎng)鋪設30萬米,建蓄水池17座,共解決11個鄉(xiāng)(鎮(zhèn))36個村、4.04萬人和13個學校、0.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河道治理】一是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重點實施的為白降河治理工程,總投資2534.56萬元。2011年治理范圍為陸渾水庫東一干渠郝灣渡槽至白沙鄉(xiāng)徐村橋,第一批資金計劃下達1649萬元,共完成清淤6.56千米,土方開挖31.3萬立方米,新建堤防長度9.68千米,土方量27.12萬立方米,完成混凝土3萬立方米,完成投資1649萬元。二是伊河除險加固工程,重點對白元謝莊段,城關周村—羅村交界段河道堤防進行除險加固,工程于8月中旬完工,共完成加固堤防760米,新建石垛1座,完成投資130萬元。
【水庫除險加固】2011年重點對楊寨、程村、掉劍溝、洞子溝4座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截至2011年底,楊寨、程村2座水庫已全部完工,楊寨水庫完成資金415萬元,完成工程量3.7萬立方米;程村水庫完成資金412萬元,完成工程量2.3萬立方米;掉劍溝水庫批復資金442萬元,完成投資280萬元,完成工程量2.1萬立方米;洞子溝水庫批復資金516萬元,完成資金80萬元,完成工程量3000立方米。
【抗旱應急工程】2011年春全縣發(fā)生嚴重干旱,3月份上級下達抗旱應急工程計劃405萬元,涉及沿河先鋒、順陽、永安、永昌、幸福、解放6條萬畝(667公頃)灌區(qū),劉瑤、范店、雷溝、丁惠、尹灣5座水庫灌區(qū)和西干渠及白沙提灌站等工程建設,效益面積2113公頃,解決半坡、酒后、高山、呂店、葛寨5個鄉(xiāng)(鎮(zhèn))10個村莊4400人吃水困難,工程于3月初開工建設,4月底全部完工,在春夏抗旱工作中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為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增收提供了有效的水利保障。
【水土保持】2011年重點以白降河項目區(qū)水保治理為重點,堅持點面結合,預防與監(jiān)督并重,高質(zhì)量完成水保治理面積15.05平方公里。一是白降河項目區(qū)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共完成投資116萬元,治理面積3.06平方公里,其中,修水平梯田0.17平方公里,造水保林0.79平方公里,造經(jīng)濟林0.4平方公里,封山育林1.7平方公里。二是荊山、沙溝河小流域綜合治理,完成總投資16.6萬元,治理面積0.15平方公里,造水保林0.09平方公里,造經(jīng)濟林0.06平方公里。同時,積極推進面上水保治理,共完成治理面積11.84平方公里,其中,造水保林5.62平方公里,造經(jīng)濟林2.32平方公里,修水平梯田3.9平方公里,完成投資723萬元。
【防汛抗旱】2011年的防汛工作以汛前檢查、防汛責任制落實、應急預案完善、河道清障、防汛物資儲備、防汛值班、督導檢查等為重點,明確責任,抓好落實,確保了防汛工作扎實開展。在應對9月份華西秋雨帶來汛期期間,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到河堤巡視,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水利局調(diào)派專業(yè)技術人員從隱患排查到河堤搶險指揮,制定明確措施,確保了河道不發(fā)生決堤并安全度汛。
2011年春季,全縣發(fā)生了嚴重干旱,面對旱情,縣委、縣政府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在渠道、水庫、井站全部開閘放水的同時,充分挖掘一切水源,啟動所有灌溉設備。水利技術人員分赴各鄉(xiāng)鎮(zhèn)村,科學調(diào)水,指導抗旱,縣抗旱服務隊出動機械設備300余臺次,到各鄉(xiāng)鎮(zhèn)村服務抗旱。同時積極爭取上級抗旱資金,解決臨時吃水困難及灌溉問題,發(fā)揮了水利抗旱主力軍作用。
【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根據(jù)省、市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總體安排,伊川縣從2011年2月份開始,經(jīng)過4個月的緊張建設,各項工作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是建成了高標準防汛視頻會商室,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掌握資料,上級配備的24臺電腦、15臺傳真機已發(fā)至各鄉(xiāng)鎮(zhèn),并已經(jīng)接通運行。二是完成縣級及12個鄉(xiāng)鎮(zhèn)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的編制。三是建成14處自動雨量及111處簡易雨量站,看護人員也已落實到位。四是認真組織有關鄉(xiāng)鎮(zhèn)及村莊在顯著位置刷寫標語、警示牌、轉移路線、預警信號等,讓群眾明白各項措施內(nèi)容。
(張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