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娜
(哈爾濱師范大學 文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淺談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桃花意象
由 娜
(哈爾濱師范大學 文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桃花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重要意象,其意蘊非常豐富。擬從春天、美人、愛情、仙隱、悲情、情色六個方面來分析桃花意象所蘊含的意味,有助于更好地欣賞和品味桃花。
中國古代文學;桃花;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盎ㄒ庀蟆笔侵袊糯膶W中重要的意象。尤其是桃花意象,在文學作品當中,頻頻出現(xiàn)。桃花形色嬌艷,許多墨客騷人都鐘情于桃花,喜其形,愛其色,陶醉在花開的浪漫里,又心碎于花落的傷感中。桃花意象意蘊豐富,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桃花意象作一粗淺的分析。
《禮記·月令》云:“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意的代名詞?!爸裢馓一ㄈ齼芍Α背浞终故玖嗽绱旱木跋?。陽春三月,桃花怒放,艷壓群芳,占盡人間春色。桃花與春風嬉戲,一派濃濃春意。
正因為桃花的盛開代表著春天的到來,所以人們?yōu)榱烁柙伌禾?,也常常歌詠桃花。桃花名正言順地成為春天的形象代言?/p>
以桃花歌詠春天的詩詞不勝枚舉:“二月風光起,三春桃李華?!?高瑾《晦日宴高氏林亭》)“桃李出深井,花艷驚上春?!?李白《雜歌謠辭·中山孺子妾歌》)“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周樸《桃花》)“滿樹如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吳融《桃花》)“千朵秾芳倚樹斜,一枝枝綴亂云霞。憑君莫厭臨風看,占斷春光是此花。”(白敏中《桃花》)“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蘇軾《新城道中二首》)“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秦觀《行香子·春光》)當我們看到這些詩句時,一幅幅春意盎然,萬物萌生、艷麗明媚的桃花春景圖便浮現(xiàn)于腦海之中。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總是給人以希望的。生機勃勃的春天定會激起內心的生命活力。
桃花的色彩艷麗,就像美麗的女子一樣,嬌媚可人。桃花的美人意象,最早見于《詩經(jīng)·周南·桃夭》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是一首祝福新娘的詩。新娘出嫁的時候,正是桃花盛開之時,從花朵綻放到結滿果實、枝葉繁茂,都在祝愿新娘出嫁后幸福美滿,和和睦睦。累累的果實也象征著人丁興旺、家族興盛。爛漫的桃花、累累的果實、青蔥的桃葉,一派生機與活力。用紅艷的桃花歌詠新婚女子的嬌媚可人,同時又來烘托婚禮場面的熱烈氣氛,可謂相得益彰。清代學者姚際恒在《詩經(jīng)通論》中說:“桃花色最艷,故以取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狈接駶櫾u點《周南·桃夭》:“一章體絕,開千古詞賦香奩之祖?!?/p>
《天寶遺事》中記載,唐明皇和楊貴妃都愛桃花。宮中種植了許多桃樹,當桃花盛開之時,唐明皇都要摘下桃花插在玉環(huán)的頭上。他說:“此花最能助嬌態(tài)。”桃花美人,交相輝映,花艷人更嬌。
用桃花來寫美人的詩句比比皆是:“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妝初出紅猶濕?!?王建《春來曲》)“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韋莊《女冠子》)“塵昏菱鑒懶修容,雙臉桃花落盡紅?!?李中《春閨辭二首》)“誰憐頰似桃,孰知腰勝柳?!?于滇《宮怨》)“春風破紅意,女頰如桃花?!?溫庭筠《碌碌古詞》)“朱唇一點桃花殷,宿妝嬌羞偏髻鬟?!?岑參《醉戲竇子美人》)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桃花,常常與美麗的愛情故事相依相伴。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shù)“人面桃花”的故事了,故事源于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在明媚的春光里,詩人邂逅了美麗的少女,少女依桃樹而立,桃花與人面相得益彰,詩人一往而情深。少女的模樣深深地刻在詩人的心上,揮之不去。詩人以“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美貌,表達愛戀的情思。若只寫桃花,則詩中不見人情;若只寫人面,則詩中不見色彩?!叭嗣嫣一ㄏ嘤臣t”一句將花與人交織在一起。因為有美人,桃花綻放更絢爛;因為有桃花,美人才更加嬌艷動人?!叭嗣娌恢翁幦ィ一ㄒ琅f笑春風?!泵利惖纳倥恢チ撕翁帲皇O麻T前一樹桃花臨風盛開,笑對詩人?!耙詷肪皩懓В园Ь皩憳?,一倍增其哀樂?!贝撕?,人們便用“人面桃花”這一經(jīng)典意象,來形容女子的美麗面容與嬌艷的桃花相互輝映,也用于形容因不能與所愛慕的女子再次相見而產(chǎn)生的悵惘心情。如“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柳永《滿朝歡》)“鴉背斜陽閃閃紅,桃花人面滿紗籠?!?黃遵憲《不忍池晚游詩》其七)。
在民間,由于桃木是避邪的工具,因而桃花也隨之沾化了仙氣。東晉陶潛的不朽佳作《桃花源記》,賦予了桃花隱逸和超脫的氣質?!疤一ㄔ础笔且粋€“理想世界”,是陶淵明苦苦追尋的社會理想,是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已成為隱居避世的文化符號?!笆劳馓以础钡拿篮美硐?,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它只能是詩人政治理想的幻影。李白的《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比娊琛疤一魉笔惆l(fā)詩人醉心于山林的隱逸和超脫的情懷?!安闪舛深^風急,策杖村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唐代王維《田園樂七首》)隱者之居躍然于紙上?!爱敃r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云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唐代王維《桃源行》)桃源即“靈境”、“仙源”。北宋黃庭堅《水調歌頭》:“溪上桃花無數(shù),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碧一ㄑ谟?、紅露濕人的神仙境界脫然而出。
唐伯虎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隱者之情蘊含其中: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的花期極短,被稱為“短命花”。桃花為美人盛開,亦為悲情凋落。“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t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二)這首詩就是以桃花來寫悲情的:滿眼的桃花,火紅燦爛,而怒放的桃花也終將凋零。借桃花易凋痛斥男子的薄情負心,表達女主人公的愛恨悲歡?!皼r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將進酒》)春天即將終結,濃艷的桃花,紛紛落下,如紅雨飄飛。美麗桃花的凋零引發(fā)詩人對年華易逝的感慨。
王建《宮詞一百首》(其一):
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以花喻人,揭示宮女的悲苦命運。宮女失去了人身自由,毫無幸福可言,命薄如桃花。宮女的青春被封建制度扼殺,宮女的幸福被封建制度剝奪。宮女的內心是痛苦、悲哀的。由惜花到羨花再到妒花,符合宮女內心世界的發(fā)展變化。從“覓殘紅”到“桃花貪結子”,表意更深了一層。桃花結子是順乎自熱規(guī)律的,人也如此。桃花有結子的自由,而宮女連這樣的自由都不能擁有。
陸游在《釵頭鳳》中寫下自己與唐琬的愛情悲?。?/p>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一對情投意合的恩愛夫妻,生生被陸母拆散。陸游對前妻唐琬的戀之深和思之切在詞中得以宣泄。真可謂是字字在流淚,句句在滴血。
清代劇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借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敖桦x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桃花扇”在劇中不僅僅是一個道具,更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總的線索。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桃花意象的集大成者,其中蘊含了桃花的許多意蘊,用桃花意象既映襯了李香君的美貌,也暗示著李香君妓女的身份。而桃花的凋零又是李香君悲情命運的寫照。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被作者賦予桃花般悲情的命運?!盃柦袼廊z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葬花詞》)黛玉葬花,埋葬的不僅僅是桃花,還有愛情、青春和生命。桃花意象的引入使黛玉的形象更加凄美動人,更加完整真實。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睔q月的流轉給人以無限的滄桑之感。桃花年復一年的重復開落與人事衰變的不可逆轉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桃花在這個意義上又有了永恒之意,昭示了自然的永恒,這種永恒反襯了人事之悲。
桃花還是情色欲望的象征。古人認為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是男女結合的婚戀季節(jié),桃花具備了原始的愛欲基因。桃花在驚蟄時開放,此后萬物便開始復蘇,這就使得桃花成為生命之“象”,桃花盛開是生命涌動的季節(jié),在古人看來,桃花的開放與男女情欲的爆發(fā)是密切相關的,因而桃花帶有兩性結合的色彩,從此桃花與艷遇、美色結下了不解之緣。
梁武帝蕭綱的《雞鳴高樹巔》:“碧玉好名倡,夫婿侍中郎。桃花全覆井,金門半隱堂。時欣一來下,復比雙鴛鴦。雞鳴天尚早,東烏定未光?!碧一ň蛶в星樯囊馕?。南朝獨孤嗣宗《紫騮馬》中有這樣的句子:“照曜桃花徑,蹀躞采桑津?!薄疤一◤健笔峭ㄍ珮堑男÷?。桃花的情色意味漸濃。駱賓王《帝京篇》:“倡家桃李自芳菲,京華游俠盛輕肥?!眲⒂礤a的《踏歌行》:“桃蹊柳陌好經(jīng)過,燈下妝成月下歌?!碧阴枇笆歉杓司幼〉牡胤?。李益的《漢宮少年行》“晚來香街經(jīng)柳市,行過倡市宿桃根?!北R照鄰的《長安古意》“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倍鸥Φ摹督^句漫興九首》之五:“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薄拜p薄桃花”往往會使桃花給人以輕佻浮艷之感。桃花在宋代被視為“妖俗”之花,這與宋人的審美情趣是分不開的:宋人尚清雅,鄙俗艷。宋人程棨《三柳軒雜識》:“宋人程棨于《三柳軒雜識》評花品時說:“余嘗評花,以為梅有山林之風,杏有閨門之態(tài),桃如倚門市倡,李如東郭貧女。”
桃花意象是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結晶,分析桃花的多重意蘊,可以使我們更好地欣賞和品味桃花。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桃花一直在演繹著自己的故事,從未停歇過,于花開花落之間悠悠地訴說著它的情懷。無論是歲月流轉,還是季節(jié)更迭,桃花永遠都綻放在人們的心中,而不衰??!
[1]周振甫.詩經(jīng)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
[2]渠紅巖.中國古代文學桃花題材與意象研究 [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3]林雪華.中國古典詩詞中“桃花”意象解析[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07(5).
ClassNo.:I206.2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DiscussionontheImageofPeachBlossominAncientChineseLiterature
You Na
Peach blossom is an important image i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arrying rich connota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lied meanings of peach blossom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spring, beauty, love, immortal hermit, pathos,and erotica, which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appreciation and taste of peach blossom.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peach blossom;image
由娜,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2009 級研究生;副教授,遼寧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1672-6758(2012)07-0114-2
I20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