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阮翊
(中平能化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普外一區(qū) 河南平頂山 467000)
冗腸癥是一種發(fā)病率較低的先天性結腸畸形,是結腸在發(fā)育過程中因基因再復制而生長過長所致,其主要表現為便秘、腹痛、腹脹,可并發(fā)腸梗阻等。我院2005~2011年對10例冗腸癥患者實施了腹腔鏡手術治療,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年齡24~64歲,以頑固性便秘,反復慢性不全性腸梗阻入院。術前經氣鋇灌腸檢查,電子結腸鏡檢查,7例為乙狀結腸冗長,3例為橫結腸及乙狀結腸冗長,均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其中7例行乙狀結腸切除,3例行降結腸+乙狀結腸切除。
1.2 方法
1.2.1 手術器械與準備。美國Stryker公司30°廣角腹腔鏡及其配套設備與器械,美國強生公司超聲刀及部分開腹手術器械,術前均不放置胃管。均采用靜脈全麻,截石位,根據術中需要調整患者體位。采取氣腹針穿刺法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氣腹后,在臍下緣作-10mm切口,置入穿刺套管,作為觀察孔,置入腹腔鏡,探查腹腔后在腹腔鏡直視下,根據病變腸管的部位選擇3個操作孔,一般選擇在劍突與臍連線中點處,左側鎖骨中線肋緣下5cm左右處,左側麥氏點附近。
1.2.2 手術方法。首先腹腔鏡下探查腹腔、盆腔、全結腸及系膜,檢查局部病變情況,明確結腸的切除范圍,腹腔鏡下用無損傷抓鉗將乙狀結腸拉向內側,用超聲刀沿降結腸旁溝切開側腹膜,達結腸脾區(qū),顯露并用超聲刀切斷脾結腸韌帶(如需一并切除降結腸,可用超聲刀切斷胃結腸韌帶,降脾區(qū)結腸充分游離,消除結腸銳角,并將橫結腸充分游離)。向下游離至乙狀結腸系膜,腹腔鏡下將乙狀結腸,降結腸充分游離,用超聲刀切斷其系膜。在左下腹(反麥氏點處)穿刺套管戳孔擴大至4cm左右的小切口,將充分游離的結腸提出切口,于乙狀結腸預切斷處用切割閉合器切斷,遠端乙狀結腸斷端常規(guī)消毒后放回腹腔,按與切除范圍切斷降結腸,將切除腸段及其所屬系膜移出體外,斷端結腸裝入29mm圓形吻合器底座,做好荷包后放回腹腔,縫合小切口,用圓形吻合器自肛門插入,鏡下用無損傷抓鉗協(xié)助對合吻合器底座,完成吻合。
用溫熱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后,檢查吻合口吻合滿意及無張力,腹腔無活動性出血及滲血,無臟器損傷后,吸盡沖洗液,于吻合口旁放置腹腔引流管,從腹壁的戳口引出體外并固定,排放好腸管,大網膜覆蓋縫合各穿刺部位,手術結束。
10例患者手術均獲成功,手術及病理均證實冗腸癥診斷,手術時間120~200分鐘,患者術后切口疼痛輕微,術后2天內肛門排氣排便,術后3天進流食,住院時間7~12天。本組手術患者術后癥狀均緩解,無手術并發(fā)癥。隨訪6個月~4年,無腸梗阻及復發(fā)等遠期并發(fā)癥。
成人正常解剖升結腸長度為15cm,橫結腸55cm,降結腸20cm,乙狀結腸40cm。如果超過正常值及活動范圍增大者可診斷為冗腸癥。冗腸癥的主要癥狀為腹痛、腹脹或長期頑固性便秘等。隨年齡的增長,腸蠕動功能減慢,腹腔壓力減小,致排便困難,出現慢性腸梗阻癥狀,鋇劑灌腸是診斷冗腸癥的主要依據[1]。因為冗腸癥保守治療只能長期口服通便藥物。而藥物有依賴性,隨時間延長,用量越大,藥效越差,且易發(fā)生梗阻、扭轉、穿孔等并發(fā)癥。因此手術治療是冗腸癥的較好選擇。
傳統(tǒng)的開放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高,自1991年Jacobs首次報道[2]成功實施了各類腹腔鏡結直腸手術以來,腹腔鏡手術在結直腸外科逐漸開展,技術上被證明是可行的。與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比[3],腹腔鏡手術治療冗腸癥可明顯縮小腹部切口,腹壁神經肌肉損傷小,胃腸道干擾少,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快,下床活動早,手術前后無需攜帶胃腸減壓,增加了患者術后的舒適感且有利于咳嗽排痰,降低了術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粘連性腸梗阻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因此我院采取了腹腔鏡技術治療冗腸癥。
腹腔鏡手術的發(fā)展依賴于新器械和新技術。本組手術中使用了超聲刀,超生刀具有剪刀、分離鉗和止血鉗的三重作用,手術中可直接凝固切割,可靠性強,安全系數高[3],避免了術中頻繁更換手術器械,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4],減少術中出血,顯著提高了手術安全性。術中使用超聲刀切斷結腸系膜,使結腸更易被提出腹腔,方便手術操作,縮小腹壁切口。選擇臍下緣為第一觀察孔,根據術中情況,隨時調整觀察孔的位置,操作孔中要有2個為10mm穿刺套管,以便于術中腹腔鏡和手術器械位置互換,從不同角度觀察與操作。術中熟練使用超聲刀為主操作器械,完成夾持、分離、切割、止血等操作,減少了頻繁變換器械,明顯縮短手術時間,且止血安全系數高[4]。術中使用超聲刀切斷結腸系膜,使結腸更易被提出腹腔,方便手術操作,縮小腹壁切口。術中應根據腹腔內病變情況和病變位置,充分利用體位的變換,更好地顯露;助手用無創(chuàng)抓鉗抓持牽拉病變段腸管,協(xié)助暴露術野,便于超聲刀的游離與切割。同時,腹腔鏡直視下使用吻合器吻合,吻合前就可了解吻合口張力情況,必要時可再次游離結腸系膜使吻合口無張力。腹腔鏡鏡直視下吻合還可避免吻合腸管的扭轉,提高了手術安全性。
[1]Leonidas JC,Valderama E.Development of colon length,musculature and haustration after birth and associated malformations[J].Abdom Imaging,1998,23:219
[2]Jacobs M,Wedeja JC,Goldstein HS,et al.Minimally invasive colon resection(Laparoscopic colectomy)[J].Sury Laparo Endosc,1911,1:144
[3]梁偉成,王存川.電視腹腔鏡巨結腸根治術8例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1,7(1):55
[4]周 斌,郭克遜,張 躍,等.超聲刀在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藥,2009,31: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