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作友
(湖南水總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長沙市410007)
蘆家洞電站位于錦江中游,距銅仁市6 km,該電站大壩于1989年動工修建,1973年3月建成投產(chǎn)發(fā)電。蘆家洞水電站回水形成了十里錦江畫廊,原水電站大壩為固定壩,使銅仁城區(qū)洪水位抬高;同時也給銅仁城區(qū)河道造成極大的淤積,造成水環(huán)境嚴重的污染,對十里錦江旅游環(huán)境質量也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右岸船閘尚未正式投入使用,對錦江的旅游開發(fā)造成一道人為屏障,從水資源的利用方面:近年來,由于錦江上游王家山、壩盤、艾家坪、馬槽河、天生橋、清水塘等電站的相繼建成,蘆家洞電站保證出力已經(jīng)提高,而蘆家洞電站為徑流式電站,調(diào)節(jié)庫容較小,造成水庫大量棄水,發(fā)電損失嚴重。因此,為了減小城區(qū)河道淤積,改善城區(qū)水環(huán)境質量,提高城區(qū)防洪標準,充分利用水資源,對蘆家洞水電站進行改擴建的效益非常明顯。
蘆家洞電站原大壩為5跨連拱壩,壩頂高程239.3 m,最大壩高8.7 m,大壩全部為溢流壩,連拱壩下游為消力池;連拱壩左岸為河床式廠房,右岸為船閘,船閘閘門和充、排水系統(tǒng)破壞,船閘不能使用。為改善銅仁城區(qū)水環(huán)境,正常水位由原電站的239.3 m抬高到244.3 m,為提高銅仁城區(qū)防洪標準,將原蘆家洞電站連拱壩改為閘壩,左岸河床式廠房改為非溢流壩和升船機,右岸為壩后式廠房。由于機組增容,不能在原廠房內(nèi)改造,由于正常水位抬高,原右岸船閘不滿足通航要求,且船閘閘門和充、排水系統(tǒng)破壞,要對船閘進行改造擴建,工程量大。因此,蘆家洞水電站改擴建工程相當于“推倒重建”。
蘆家洞電站壩址以上流域面積3 345 km2,電站下游約250 m為蘆家洞水文站,蘆家洞水文站集水面積3 346 km2與銅仁水文站集水面積3 324 km2相差僅為0.66%<3%,因此將銅仁站(1954~1973年)實測系列用面積比擬到蘆家洞水文站,與蘆家洞水文站(1974~2007年)實測系列作為一個連續(xù)系列使用,蘆家洞電站采用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較好的銅仁水文站和蘆家洞水文站作為參證站。
由于蘆家洞電站改擴建工程壩址位于蘆家洞水文站上游約250m,集雨面積相差較小且區(qū)間無支流匯入,蘆家洞電站壩址的徑流成果直接采用蘆家洞水文站的徑流成果,電站多年平均流量90.1m3/s,水電站的正常高水位為244.30m,下游正常尾水位為231.30m,電站額定水頭11.5m,裝機3×7.0MW,機組引用流量3×70.68m3/s,多年平均發(fā)電量8580萬kW·h。
蘆家洞電站與蘆家洞水文站之間無河溝、河流匯入,區(qū)間積水面積可以忽略不計。蘆家洞電站在流量資料的使用上可直接采用蘆家洞水文站的成果,蘆家洞水文站1954~2007年及1933年、1935年歷史調(diào)查洪水共56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用P-Ⅲ型頻率適線進行計算,蘆家洞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統(tǒng)計參數(shù):Q=2 510 m3/s,CV=0.58,CS=3.5CV。蘆家洞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分析成果見表1。
表1 蘆家洞水文站年最大洪峰流量計算成果表
洪水經(jīng)水庫調(diào)節(jié),根據(jù)水量平衡原理進行計算,調(diào)洪計算成果見表2。
表2 蘆家洞洪水調(diào)節(jié)計算成果匯總表(正常蓄水位244.3 m閘門7-13.5×10)
蘆家洞水電站改擴建工程左岸斜面升船機、非溢流重力壩、中間溢流壩長114.5 m,溢流壩設7孔,每孔寬13.5 m,閘門擋水高度10.0 m的滾輪平板閘門,底流消能方式;右岸非溢流重力壩,壩身取水口、壩后式地面廠房組成。
泄洪建筑物的泄流能力按折線型實用堰計算,堰上水位~流量閘門部分開啟時,閘門開度e/H≤0.65時為閘孔出流,計算公式為:
式中QS——淹沒系數(shù);對于閘底坎為寬頂堰(包括平底)的淹沒出流,淹沒系數(shù)QS查圖可得;
H0——閘孔自由出流的流量系數(shù);
e——閘門開啟高度;
n——閘門孔數(shù),n=7;
b——每孔凈寬,b=13.5;H0——包括行近流速水頭的閘前水頭;H——閘前水頭。
閘門全開時,閘門開度e/H>0.65時為堰流,計算采用《水力計算手冊》(第二版)中堰流的計算公式:
式中QS——淹沒系數(shù),當δ/H=2.5~10時,采用寬頂堰淹沒系數(shù),根據(jù)HS/H0查寬頂堰淹沒系數(shù)QS表可得淹沒系數(shù);δ——堰頂寬;
H——堰頂水頭;
HS——下游堰頂水深;QC——側收縮系數(shù);(1-b/B),多孔閘過流時,QC的確定可取加權平均值
Qcs——邊孔側收縮系數(shù);按計算QC計算,式中式中Qcm——中孔側收縮系數(shù);按計算QC計算,式中游引渠水邊線之間的距離。
P——上游堰高;
α——系數(shù),閘墩(或邊墩)墩頭為矩形,寬頂堰進口邊緣為直角時,α=0.19;閘墩(或邊墩)墩頭為曲線形,寬頂堰進口邊緣為直角或圓弧時,α=0.10。本工程取α=0.10。
m——自由溢流的流量系數(shù);進口邊緣修圓的寬頂堰,0<P/H<3.0時,
式中n——閘門孔數(shù),n=7
b——每孔凈寬,b=13.5
H0——包括行近流速水頭的閘前水頭。
蘆家洞水電站壩上游水位~流量計算成果見表3。
表3 各閘門不同開啟高度時壩上游水位~流量計算成果表
運行調(diào)度的原則:當上游來水小于電站發(fā)電流量即3×70.38=211.14 m3/s時,運用電站機組進行調(diào)節(jié),如大于電站發(fā)電流量211.14 m3/s時用閘壩的閘門開啟對上游水位進行調(diào)節(jié)。
水庫調(diào)節(jié)性能較差,為日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庫容為155萬m3,當上游流量小于211.14 m3/s且大于24 m3/s時,通過機組通行對水位進行調(diào)節(jié),使庫水位不超為正常水位和不低于死水位,當上游流量小于24 m3/s時,以“長蓄短發(fā)”方式保證庫水位不超為正常水位和不低于死水位。
當上游流量大于電站發(fā)電流量211.14 m3/s時用閘壩的閘門開啟對上游水位進行調(diào)節(jié)。
用閘壩的閘門進行調(diào)節(jié)時,當上游流量小于4 944 m3/s時,當泄洪量小于4 944 m3/s時,保持壩上游正常水位244.3 m不變的情況下,利用閘門控制泄水量,在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水力條件下,都能滿足消能與擴散的要求,閘門按對稱,同步、均勻、分檔、間隔地開啟,分檔高度為0.5 m。閘門的開啟控制為:
(1)當下泄流量由0增加到279 m3/s時,閘孔由1孔增到5孔,閘門開度由0升到0.5 m,閘孔先開4??祝ㄓ勺笾劣曳謩e為1?!???祝?,再開由2#和6#孔,最后開由3#和5???。
(2)當下泄流量由279 m3/s增加到2 160 m3/s(相當于2年一遇洪水)時,2?!???组l門同步均勻提升,閘門開度由0.5 m升到4.5 m。
(3)當下泄流量由2 160 m3/s增加到3 483 m3/s(相當于5年一遇洪水)時,同步均勻打開1#和7??组l門,閘門開度由0.5 m升到5.5 m;2?!?#閘門同步均勻提升,閘門開度由4.5 m升到5.5 m。
(4)當下泄流量由3 483 m3/s增加到4 944 m3/s時,1?!?#孔閘門同步均勻打開,閘門開度由5.5 m升到正常水位,即閘門全部打開。
(5)當下泄流量大于4 944 m3/s時,閘門不能控制水位,1?!?#孔閘閘門應提高超過洪水位0.5 m。
(6)閘門關閉則視洪水流量的逐步減小面按上述程序反向執(zhí)行:首先7孔同步均勻關閉開度至5.5 m,其后將2孔均勻同步關閉,再將5孔同步均勻關閉。
閘壩作為擋水建筑物,除抬高上游水位外,還利用閘門控制泄水,上下游有較大的水位差,過閘水流由于受閘孔約束,部分勢能轉為動能,流速大,易造成下游河床的沖刷,威脅閘身的安全。
閘門控制泄流時,流量和水位差多變,流量隨著上游來水量逐漸變化,流量越小,落差越大,流量最大,上下游差則最小,當達到某一流量時,閘門已全部提出水面,邊閘水流變?yōu)榫徚鳌?/p>
閘孔出流有多種流態(tài),在閘門控制泄水時,呈孔口自由流或淹沒出流狀態(tài),在閘門開度e/H>0.65時,則呈淹沒堰流狀態(tài)。
閘下水流的銜接型式,可在一定范圍內(nèi)用閘門進行調(diào)節(jié)和控制,有可能避免波狀水躍或躍首撞擊閘門等不利的銜接流態(tài)。
由于各個閘孔的閘門不一定同時開啟,即使同時開啟,也難以完全消除回流,因此,庫下單寬流量的分布經(jīng)常是不均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