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田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71)
大型沉箱陸域預制然后出運安裝(即沉箱下水),一般使用專用沉箱出運船(如半潛駁、浮船塢)。沉箱出運船通常采用兩種方式與出運碼頭對接,即坐底方式和搭岸方式。
坐底方式適用于固定沉箱預制場,出運效率高,但投資較大,沉箱出運船的出運能力可以充分利用,一般在相對永久性的預制場普遍采用;而搭岸方式適用于臨時預制場,投資較少,在使用沉箱數(shù)量少且對出運效率要求不高的中、小型碼頭的預制場建設(shè)時經(jīng)常采用。
采用搭岸方式出運沉箱受風浪和潮位的影響較大,風浪過大會使漂浮的船舶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搭岸部位也會受到外力的沖擊;潮位決定了船舶與岸邊對接的吻合度,過度的傾斜會造成沉箱的不安全滑移,乃至船舶與岸邊無法實現(xiàn)對接。因而沉箱上船的效率和安全性成為最關(guān)鍵的施工環(huán)節(jié)。
因此,在設(shè)計和建設(shè)搭岸方式預制場前,應根據(jù)沉箱出運船的性能參數(shù)、潮汐變化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確定搭岸碼頭及沉箱預制臺座的標高并進行相關(guān)技術(shù)參數(shù)的計算,確定沉箱上船的操作與控制要點,確保沉箱出運安全。
由拖輪將出運船拖至預制場碼頭前沿,先在出運船艉部下2個外八字錨,再用拖輪或小艇將艏部2個錨纜送至岸壁帶纜樁帶纜,出運船通過收、放4根錨纜將船艏緩緩靠上碼頭岸壁。
1.2.1 搭岸
在沉箱出運碼頭前沿設(shè)置出運船搭岸臺座,當潮位高于出運船搭岸潮位時,出運船通過緩緩收、放4根錨纜實現(xiàn)船艏搭岸裝置與搭岸臺座的粗對接,然后再將出運船的2根抽心纜與設(shè)于臺座前沿的定位地牛相連,通過調(diào)整纜繩實現(xiàn)船艏搭岸裝置與搭岸臺座準確對接。對接完成后,出運船開壓載泵向艏部壓載艙注水,當船上搭岸裝置底部接近搭岸臺座軌道時,停止注水,再次微調(diào)船位,同時用水準儀測量臺座軌道與船上軌道的直線度,滿足要求后,繼續(xù)向艏部壓載艙注水,使船艏搭岸裝置坐于臺座上并達到一定的預壓力后,停止向艏部壓載艙注水,并將全部錨纜收緊,以克服漲潮、風、浪、流對船位的影響。
1.2.2 船、岸軌道對接
出運船完成搭岸后,開壓載泵向艉部壓載艙注水,同時用水準儀校正水平度,使臺座軌道與船上軌道的標高差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然后用2個組合短軌將臺座的2組軌道與船上2組軌道連接并用螺栓固定。
1.3.1 出運臺車就位
組合短軌完成對接后,首先利用液壓千斤頂將沉箱提前頂離預制臺座頂面,再將設(shè)于岸壁的2臺倒拉絞車上的鋼絲繩與船上的臺車連接,緩緩將臺車拉至沉箱預制臺座的下方就位,在這一過程中,船上的2臺牽引絞車同步放出纜繩。沉箱就位后,液壓千斤頂泄壓,將沉箱緩緩坐在臺車上,同時將倒拉鋼絲繩拆除連接。
1.3.2 牽引沉箱上船
開動船上2臺牽引絞車,緩緩牽引沉箱至岸壁前沿后,沉箱停止前進,再次用水準儀校對岸上軌道與船上軌道的標高,當確認兩測量點的高差和連接短軌兩端的高差滿足要求后,再緩緩牽引沉箱上船。當沉箱的一部分上船時,即用壓載泵開始艉部壓載水的排出,待沉箱完全上船后,停止牽引,等待壓載水的繼續(xù)排出,同時測量出運船艏、艉的標高,保證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在這一過程中,沉箱每前進一段距離,均應停止絞車牽引,等待壓載水的排出,使船艉始終高于船艏一定數(shù)值范圍。
1.3.3 臺車封固
當沉箱前進至船中預定位置后,先將臺車前后車擋封固,再將兩個臺車兩側(cè)用多組封固點封固。
完成臺車封固后,用壓載泵將艏部壓載艙內(nèi)的壓載水排出,當船艏搭岸裝置底板離開搭岸臺座一定高度后,出運船松船艏錨纜、絞后錨纜,離開搭岸碼頭,否則出運船需候潮起浮。緊急情況下,可通過向艉部壓載艙注水,使船艏吃水減小離開搭岸碼頭。應當注意臺車未封固時,出運船嚴禁使用調(diào)縱傾的方法退出搭岸碼頭。
搭岸臺座的承載力可根據(jù)下式計算:
式中:N為搭岸臺座的承載力,t;K為系數(shù),取1.35;G為擬出運沉箱的重量,t。
搭岸臺座標高應根據(jù)預制臺座所在地的潮汐表[1],結(jié)合出運船搭岸裝置的高度確定(見圖1所示)。
圖1 搭岸裝置局部放大圖
預制場臺車軌道標高應與出運船甲板軌道標高相同。
出運船甲板軌道標高=搭岸臺座標高+搭岸裝置高度+軌道及底座高度。
即:
出運船搭岸時,其搭岸裝置的底板應高于搭岸臺座的軌道0.5m,因此,應在一定高度的潮位進行,根據(jù)圖1,有:
出運船搭岸裝置坐于臺座軌道上后,需要向艏、艉壓載艙注入壓載水提供預壓力,以克服風、浪、流以及漲潮時對船位的影響,使搭岸裝置穩(wěn)定地坐于搭岸臺座上。
假定出運船在搭岸裝置坐在搭岸臺座的瞬間,已完成調(diào)平工作,此時出運船的吃水為T2,為達到提供預壓力的目的,需要通過繼續(xù)向艏壓載艙注水和排出少量艉部壓載艙的壓載水來實現(xiàn),此時浮力沒有變化,預壓力可用下式計算:
式中:N1為出運船搭岸裝置對搭岸臺座的預壓力,t;F為出運船的搭岸裝置與搭岸臺座軌道的摩擦力,t;μ為摩擦系數(shù),取0.1;
艏部壓載水的注入量P3和艉部壓載水的排出量P4可通過下式計算:
即:
式中:N1為出運船搭岸裝置對搭岸臺座的預壓力,t;P3為向艏部壓載艙注入的壓載水重量,t;P4為將艉部壓載艙排出的壓載水重量,t;L1為艏部壓載水距搭岸臺座支點的距離,m;L2為艉部壓載水距搭岸臺座支點的距離,m。
沉箱上船過程中,搭岸臺座所承受的壓力由出運船搭岸預壓力N1和沉箱被牽引上船過程所產(chǎn)生的壓力N2疊加組成,沉箱移動至船上時,沉箱的重量由搭岸裝置和出運船共同承擔。由于搭岸裝置坐在搭岸臺座的軌道上,相當于剛性支點,船體漂浮于水中,相當于彈性支點,船體將圍繞支點旋轉(zhuǎn)小的傾角,船艉的吃水會增加,如圖2所示。
圖2 沉箱上船移動過程受力分析示意圖
假定沉箱重量按集中載荷計算,根據(jù)力和力矩的平衡
原理[2],則有:
式中:ΔF為船艉下沉增加的浮力,ΔF=γLBΔT/2。
根據(jù)上式可以導出:
式中:N1為搭岸裝置對搭岸臺座的預壓力,t;N2為沉箱上船后產(chǎn)生的壓力,t;N為搭岸臺座承受的壓力,t;L為出運船的船長,m;B為出運船的船寬,m;γ為海水的重度,t/m3;G為沉箱重量,t;x為沉箱距搭岸鋼軌的距離,m;ΔT為出運船艉吃水的增加量,m。
出運船采用搭岸方式出運沉箱,由于受沉箱重量和潮位的制約,只有在一定的潮位以上,且持續(xù)的潮位時間要大于沉箱上船過程所需要的作業(yè)時間,根據(jù)圖1所示,則有: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在煙臺西港建有臨時預制場,采用搭岸方式出運沉箱,出運能力3000 t,配套出運船有“半潛駁7號”和“浮塢102”,現(xiàn)以“半潛駁7號”為例進行相關(guān)技術(shù)參數(shù)的計算。
“半潛駁7號”技術(shù)參數(shù)[3]為:船長L=70m,船寬B=35m;船體型深D=5.5m,空載吃水(含殘余水,已調(diào)平)T1=2.3m;載運沉箱吃水T3=3.5m;搭岸裝置長度2.6m;搭岸裝置高度h1=1.5m;軌道距甲板高度h2=0.17 m;配備壓載泵4臺,流量960m3/h。
預制場搭岸臺座出運能力為3000 t,根據(jù)式(1),則有:
搭岸臺座N≈4000 t,因此,預制場搭岸臺座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承載力按4000 t設(shè)計。
搭岸臺座標高高了,在小汛潮和高潮潮位低的日歷天將無法出運沉箱,搭岸臺座標高低了,建設(shè)搭岸臺座施工困難。
搭岸臺座標高應根據(jù)預制臺座所在地的潮汐表,結(jié)合沉箱出運船搭岸裝置高度確定。
煙臺西港預制場搭岸臺座標高實際取值+0.9m。
根據(jù)式 (2)、 (3)、 (4),則有:
“半潛駁7號”搭岸時的潮位W1=-0.3m。
即“半潛駁7號”搭岸應在-0.3m以上的潮位進行。
3.4.1 “半潛駁7號”的搭岸預壓力
由于預制場搭岸臺座在港池內(nèi),“半潛駁7號”出運沉箱是在良好的天氣進行,風、浪、流都比較小,搭岸時又有船上的錨纜受力,搭岸預壓力可以選取小一些,實際選取N1=200 t。
3.4.2 壓載量的計算
假定“半潛駁7號”在-0.3m潮位通過向艏、艉壓載艙注水搭岸,在對搭岸臺座無預壓力時,吃水T2=W1-=2.8m。
壓載量P≈1256 t
“半潛駁7號”提供200 t預壓力后,根據(jù)式(6)和(7),則:
船艏壓載量Pw=P1+P3=848 t
船艉壓載量Ps=P2-P4=608 t
如在-0.3m以上的潮位搭岸,壓載量將會增加。
由于沉箱具有一定的長度,沉箱重心移動到搭岸處的鋼軌時,沉箱重量通過臺車傳遞到船上的鋼軌和岸上的臺車鋼軌上,此時重量實際為均布荷載,計算時按集中載荷考慮,會更安全。
根據(jù)式 (8)和 (10),則有:
當x=0時,搭岸臺座受力最大,之后,隨著沉箱的不斷移動,搭岸臺座受力逐漸減小。
搭岸臺座承受的最大壓力Nmax=3200 t<4000 t。
根據(jù)式(9),當x=L/2(即沉箱移動到船中)時,ΔT=1.5G/LBγ=1.80m,船艉下沉值太大,隨著沉箱的不斷前移,船艉不斷下沉,因滾動摩擦系數(shù)很小,在牽引絞車的牽引力和沉箱重力分力的雙重作用下,沉箱移動將會產(chǎn)生加速度而不可控制,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船艏搭岸時避免船艉下沉的方法:一是在沉箱上船后開始排艉部壓載水;二是依靠漲潮,隨著潮位的增加船體艉部相對地面而上浮。
3.6.1 排空艉部壓載水克服船艉下沉的沉箱移動距離
為了保證船艉不下沉,在沉箱移動至船上時,出運船開壓載泵排艉部壓載水。
根據(jù)力矩平衡原理,Ps×L2=G·x
當排空艉部壓載水時,x=13m;
沉箱移動總距離為35m,依靠排空艉部壓載水不能全部克服船艉下沉,需要借助漲潮。
3.6.2 潮位增加量的計算
在沉箱上船后的移動過程中艏部一直壓在搭岸臺座上,因此,潮位增加時出運船的浮力會不斷增加,增加的浮力ΔF=LBγΔW。
根據(jù)力矩平衡原理,ΔFL/2=Gx。
沉箱剩余移動距離為22m,即x=22,代入上式,則ΔW=0.75m;
所需要的潮高為W=W1+ΔW=+0.45m。
根據(jù)上述計算,牽引沉箱上船必須在漲潮階段進行,依靠浮力增加和排出艉部壓載水,可以克服因沉箱移動而造成的船艉下沉。
根據(jù)式(9),當x=5m(沉箱移動 5m),ΔT=0.26m;
艉部排水量Ps=233 t;
排水時間t≈7min;
沉箱牽引速度ν=0.71m/min。
因此,實際操作時沉箱牽引速度應<1m/min,沉箱每前進5m后,停一會,等待壓載水的排出,使船艉始終高于船艏一定值。
根據(jù)式(11),則有:
即沉箱牽引到“半潛駁7號”船中后,只有在+0.7m以上的潮位才能離開搭岸臺座。
由于“半潛駁7號”主尺度大和舉力大,可以在低潮位搭岸,沉箱牽引至搭岸岸壁前沿時的全部作業(yè)可提前進行,不受潮水限制,沉箱上船時間選擇在-0.3~+0.45m的潮位進行即可,沉箱由搭岸臺座前沿移動到“半潛駁7號”船中時的作業(yè)時間可以控制在1.5 h內(nèi),而根據(jù)煙臺西港的全年潮汐表,高潮潮位全部在+1.0m以上,且高潮潮位持續(xù)時間大于1.5 h,-0.3m以上潮位的時間,每個汛潮在6 h左右,滿足出運沉箱的需要。
采用搭岸方式沉箱上“半潛駁7號”操作控制要點為:
1)“半潛駁7號”出運沉箱應在良好的天氣進行。
2)在高潮潮位低于+0.7m的日歷天內(nèi)不能進行沉箱上船作業(yè)。
3)沉箱上“半潛駁7號”作業(yè)應在漲潮時間段進行,嚴禁在落潮時間段進行沉箱上船作業(yè)。
4)“半潛駁7號”搭岸時,應在-0.3m以上潮位進行。
5)沉箱上“半潛駁7號”的過程應保證船艉始終高于船艏一定值,即牽引臺車拉上坡。
6)沉箱移動前保持“半潛駁7號”船艉高于船艏0.5~0.7m為宜,沉箱前進速度應小于1m/min,沉箱每前進5m,停一會,等待艉部壓載水的排出,使船艉始終高于船艏。
7)沉箱移動到“半潛駁7號”船中后,應先封固臺車前后車擋,再封固臺車兩側(cè)。
8)沉箱上“半潛駁7號”后,應在+0.7m以上潮位離開搭岸臺座。
9)沉箱重量發(fā)生變化時,應重新計算相關(guān)技術(shù)參數(shù)。按照以上方法進行了多種船型的計算,經(jīng)實際使用檢驗,達到了預期效果。
如使用其他船舶,采用搭岸方式出運沉箱時,應根據(jù)實際使用的船舶性能參數(shù),參照本文計算方法進行核算。
[1] 潮汐表[M].北京:國家海洋局出版社,2011.
[2] 半潛駁接岸結(jié)構(gòu)施工圖[R].中交天津港灣工程設(shè)計院有限公司,2008.
[3] 洪嘉振,楊長俊.理論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5600 t半潛駁船體說明書[R].青島:北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術(shù)中心,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