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郭曉清
由于地處熱帶,印度全境除北部地區(qū)外夏季都特別炎熱。首都新德里最熱的時候,戶外樹蔭下氣溫也能達到45攝氏度。雨季時大雨傾盆,短短幾分鐘街道就一片汪洋。在這種自然條件下,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樹,如果沒有樹冠為人遮陽避暑,如果沒有樹根吸收多余的雨水,如果沒有果樹提供天然的食物,如果沒有樹木提供天然的藥物,也許印度不會有如此繁盛的文明。在印度,樹像神一樣被人敬重和供奉,人們在樹上纏上彩線、掛上鮮花、供上香火,祈求得到“神樹”的庇護。
為樹供奉香火
樹在印度被保護和尊重,這源自各種傳說和宗教信仰。在佛教典籍中,佛祖出生于波羅叉樹下,悟道于菩提樹下,圓寂在莎羅雙樹林中。在佛祖生命中重要的時刻,這些樹曾守候在佛祖身邊,人們由此覺得它們當(dāng)然也會沾染上佛的氣息,給人帶來庇護福蔭。走在新德里街頭,你時不時會看到樹上纏有彩線、掛有鮮花、樹下供有香火,有人用綠枝蘸水灑頭,或者對著大樹默默祈禱。印度教倫理中有“五債之說”,即人生來就要償還五方面的債務(wù):祖宗債、神債、仙債、人債和鬼債。鬼債指的就是向動植物等還債——人類靠動物、植物生活,為了感謝它們,應(yīng)該同情并且不傷害它們,如喂養(yǎng)動物、愛護植物等。
著名的阿育王樹高大挺拔,由于其深厚的宗教意義,在整個印度次大陸都被人崇敬。在印度教中,主管財富的大神庫必拉的侍女雅克西就是腳踏阿育王樹樁,手執(zhí)鮮花盛開的阿育王樹枝的女神。這個細腰豐臀的美女形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印度的繪畫雕塑等藝術(shù)品中或者寺廟門口的石柱上。據(jù)考證,雅克西女神是古代富饒和生殖能力強的象征。在許多早期佛教遺址的考古發(fā)掘中,雅克西女神手執(zhí)阿育王樹枝的形象也時常出現(xiàn)。在耆那教里,圣人馬哈威拉就是在阿育王樹下絕棄塵世的。甚至在著名的印度梵文史詩羅摩衍那中也曾多次提及阿育王樹。
比阿育王樹更有名的樹是菩提樹。傳說佛祖就是在菩提樹下頓悟而開始布道講經(jīng)解救眾生的。在菩提伽倻大菩提寺后的那棵菩提樹下從早到晚都有虔誠的信徒打坐修行,也有不少善男信女圍著菩提樹一圈圈行走,如果恰巧撿得一片飄落的菩提葉,便如獲至寶,怎知那不是佛的福佑和點化呢?菩提樹不僅是佛教的圣樹,同時也為印度教所崇拜。印度人把榕樹看成男性的象征,而菩提樹則是女性的象征。印度教徒在菩提樹下盟誓,用菩提樹枝做的勺為圣火添酥油,在民間建房的動工儀式上,在男孩開始受教育的戴繩儀式上菩提樹葉都是重要的圣物。
愛樹有現(xiàn)實原因
印度人對樹的喜愛也有非常現(xiàn)實的原因,除了炎熱天氣中大樹能消暑降溫,大水來臨時能緩解水情,取暖和飽腹也都離不開樹。
印度的樹屬于季雨林樹種,蘊藏著珍貴的植物資源,如許多著名的材用、纖維、油脂和藥用植物:紫檀、黃檀、薔薇木、黑木柿、柚木等。還有一種神奇的樹,即印度苦楝樹,這種樹幾乎全身都可入藥。樹干的滲出液是種聞起來苦喝起來甜的濃稠液體,可以治療各種潰瘍。果實榨出來的黃色微苦的植物油,能治療麻風(fēng)、皮膚病和急慢性風(fēng)濕病。樹葉上提煉出來的主要活性化合物—Azadirachtin,可以防蟲、消炎、鎮(zhèn)痛,促進傷口愈合。印度人用苦楝樹做牙膏,做專門治療青春痘的洗面奶、香皂和凈化血液的保健藥,或者干脆用苦楝樹葉泡水喝,解暑健身。不過最有特色的應(yīng)用還是用苦楝樹的樹枝直接刷牙。在街頭可以看到有人挑著整擔(dān)的苦楝樹小枝販賣,樹枝本身是牙刷,分泌出的汁液就是牙膏。據(jù)說用這種苦楝樹枝刷牙還有治療不孕的功效呢!
印度人把對樹的喜愛,上升到對神的膜拜,樹與大自然的其他組成部分一樣,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印度人對樹的崇拜就是對自然的一種敬畏,這種敬畏也許正是印度文明生生不息的一個重要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