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顯斌
大西北,草原廣袤,馬匹成群,漢子剽悍。若能坐擁西北,進(jìn),可攻取天下;守,可獨霸一方。這樣的人,自可成為歷史上的一代梟雄。西夏王元昊,就是這樣一個不世出的人物。
在宋遼對峙的年月里,元昊游走在兩國之間,縱橫捭闔,打打殺殺,只有他玩人,絕無人玩他。但無論什么事都有例外,有一人就將元昊玩弄于股掌間。這人,就是北宋年間雄立大西北,與楊家將并稱的種家將之始祖—種世衡。
那么,真相是否如此呢?這故事的背后,又有著怎樣曲折離奇的計謀呢?
一
元昊初起,以一支勁旅,打遍天下,揚聲西北。
1040年,三川口之戰(zhàn),宋軍兩萬余人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1041年,好水川之戰(zhàn),宋軍一萬余人戰(zhàn)死,大將任福自殺。
1042年,定川寨之戰(zhàn),宋軍近萬人戰(zhàn)死,領(lǐng)軍大將葛懷敏等戰(zhàn)死沙場。
在西夏勁旅面前,宋軍暴露了自己的無能、怯懦和不堪一擊。就算被當(dāng)世人歌頌為“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的韓琦和范仲淹,在西夏的強(qiáng)銳兵鋒之下,也僅僅采取守勢而已,從不提及進(jìn)攻。換句話說,這二位僅僅能護(hù)住北宋頭皮,不讓挨上栗鑿罷了。
最讓人驚嘆的是,宋軍一敗涂地時,小小的西夏竟敢左右開弓,兩線作戰(zhàn)。1044年,元昊開始了對遼國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運用堅壁清野戰(zhàn)術(shù),一舉打敗遼興宗的親征,讓縱橫近半個中國的大遼國軍隊丟盔棄甲,顏面盡失,并訂立了城下之盟。
西夏兵鋒,一時無兩。
能夠據(jù)西北一隅,領(lǐng)十萬精銳與天下兩強(qiáng)爭鋒,元昊的雄才大略固然不可小覷,但他手下兩位親近大臣的功勞同樣不可磨滅。這兩人,一個叫野利旺榮,一個叫野利遇乞,乃親兄弟。
元昊初起時,為擴(kuò)大力量,積極拉攏各部落。野利氏是西北強(qiáng)部,兵強(qiáng)馬壯,人口眾多,尤其部落首領(lǐng)的兩個兒子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更是勇謀兼?zhèn)洌瑩P聲西北。能將這個部族收為己有,元昊覺得,會讓自己勢力大增。野利旺榮與野利遇乞一見元昊,也很敬服,惺惺相惜,三人走到了一起,為大夏國的建立奠定了三塊基石。
大夏建立,兩人因功封王,被稱為寧令。兩位寧令統(tǒng)率左右二軍,在屢次戰(zhàn)斗中,沖鋒陷陣、運籌帷幄,成為西夏的兩根頂梁柱。
然而,西夏畢竟是小國,經(jīng)濟(jì)不發(fā)達(dá),兵員也不充足,長期戰(zhàn)爭耗不起。這也恰是韓琦、范仲淹二人死心塌地采用防御戰(zhàn)的根本原因:我們中原物力雄厚、兵源充沛,我們耗干你,看你還牛不?
終于,元昊堅持不住了,迫切需要打一場陣地戰(zhàn)或者攻城戰(zhàn)來補(bǔ)充資源。尤其攻城戰(zhàn),對西夏來說,是一種極好的補(bǔ)充:一座城池攻下,百姓可做兵員,擄掠來的糧草可以補(bǔ)給后勤。但是,防守是韓、范二人的強(qiáng)項。要攻城,就意味著西夏要付出很大的流血犧牲,這又是元昊所不愿看到的。
野利旺榮也看出了西夏的困局,左思右想,終于制訂出一個可以兵不血刃地打開北宋西北防線,然后長驅(qū)直入,以中原為牧場、以百姓為牛羊,狠狠補(bǔ)充一下大夏國的策略。
這個策略,是詐降。選中的地點,是延州。
二
延州是宋夏對峙的橋頭堡,得失關(guān)系兩國命運。得一名將扼守延州,以一點捍敵于國門之外,則中原可得安平之福,百姓俱無倒懸之苦。范仲淹選中了種世衡。
種世衡本是洛陽一農(nóng)家子,從軍以來屢立戰(zhàn)功。駐守延州后,他在此修筑起青澗城,一人一馬一劍,獨立城頭,從此延州成了一座攻不破的堡壘。而且,他的后代也很厲害,兒子種諤就是《水滸傳》中大名鼎鼎的老種經(jīng)略相公,孫子種師道被稱為小種經(jīng)略相公。祖孫三代,揚聲邊陲。從此,歷史上除了楊家將之外,又多了種家將。
野利旺榮知延州不易攻下,就來陰的,派人送去詐降書,大意是:元昊不識時務(wù),逆天而行,將兩國軍民推入刀山火海中,自己不忍生靈涂炭,決心改弦更張,投身大宋,望宋軍接納。
種世衡接到降書,大喜,沒想到自己一上任就逢著這么大的喜事,于是馬上擺開宴席,殷勤招待使者,還上奏朝廷,請求給這些人封賞。
使者回去報告,野利旺榮哈哈大笑,心想,自己跨馬揚鞭南游中原的日子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
肉到嘴邊,格外饞人。
本來,野利旺榮準(zhǔn)備把好事報告給元昊,可一想,人多嘴雜,萬一消息泄露,就會狗咬豬尿泡—空歡喜一場;再者,到攻下鄜州時,給元昊一個驚喜,豈不更好?因此,他忍了忍,沒有告訴元昊,而只與自己的好兄弟野利遇乞分享了這一喜訊。
野利遇乞同樣很高興,并告誡他說:“趕快去做,切勿泄露。”野利旺榮便派出一個叫李文貴的心腹,帶著信件去見種世衡,說是確定投降日期。
日期商定后,種世衡留下李文貴,然后派了個叫光信的和尚,拿著一封招降信,去當(dāng)了招降使者。
這個光信,居然是個花和尚。到了西夏都城,他光著腦袋進(jìn)了酒店,吃了東西不給錢,還打人,并揚言:我是野利旺榮大王請來的使者,要錢,找他去!生怕鬧得不夠似的,這家伙又進(jìn)了妓院,喝了花酒,一揮手,扔下同樣的話走了。
來到野利旺榮府上,光信送上書信。野利旺榮打開,只見上面寫著:“朝廷知王有內(nèi)服心,已授夏州節(jié)度,王其速來!”旁邊還畫著一幅畫:一只烏龜?shù)芍G豆小眼,瞧著一顆棗子。
野利旺榮不了解中原人的彎彎繞,指著那幅畫問什么意思。光信呵呵一笑,解釋道,怕消息泄露,采用密碼形式。在光信啟發(fā)下,野利旺榮才清楚,這是宋朝讓他“早歸”。
野利旺榮高興地將光信請入密室,商量投降細(xì)節(jié)。兩人意見一致,投降時間宜早不宜遲,最好就在最近;至于細(xì)節(jié),力求做到完美無缺,一步到位。
可惜,就在這時,元昊突然到來,破壞了他們的計劃。
三
元昊怎么會知道此事?
其實,以種世衡的聰明才智,一開始,他就懷疑野利旺榮是詐降。試想:一個西夏開國功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么會輕易投降?于是,他派光信出使,名義上是招降,實則試圖離間元昊君臣。光信的大肆張揚,不外乎一個目的:引起元昊的注意,讓他知道這件事。
很快,元昊的手下包圍了野利旺榮府。光信早有準(zhǔn)備,待元昊上前,不慌不忙掏出野利旺榮寫給種世衡的信,還有確定日期的約函。野利旺榮這會兒才大驚失色,感覺這個玩笑開得有點收不攏場了,忙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吹皆话胄虐胍?,野利旺榮趕忙找了個證人—野利遇乞。
這是什么證人???在元昊眼中,這說不定就是兄弟倆狼狽為奸,出賣自己。于是,他一聲令下,將光信還有野利旺榮、野利遇乞統(tǒng)統(tǒng)關(guān)押起來。
元昊畢竟是一代梟雄,行事沒太莽撞。他想,還是先澄清一下事實比較可靠,于是也派了個人,假扮做野利旺榮的使者,去見種世衡。
又有使者來了,種世衡依舊非常熱情,把使者迎到帳中,招待規(guī)模比上次還要隆重,絲竹管弦,歌姬舞女,都一起呈上。酒足飯飽后,種世衡告訴使者,投降這事千萬保密,元昊可是絕頂奸詐,不能讓他看出破綻。使者連連稱是。經(jīng)過驛舍時,使者見到了李文貴,那家伙在那里好吃好喝地住著,簡直樂不思“夏”了。
使者終于待不住了,決定告辭。走到城門,種世衡還不忘送上給野利旺榮的信,滿懷希望地囑咐使者:“如果能送上元昊的人頭,朝廷可是有不少封賞的!”使者接了信,跨馬而去,回到西夏,交上信件,把出使經(jīng)過說了一遍。元昊聽得眼珠子都紅了,馬上押來野利旺榮進(jìn)行宮廷會審。
面對人證物證,野利旺榮只有一句話:我是冤枉的,望圣上明察。旁邊也有人提醒:“小心啊,圣上,不會是宋人的離間計吧?”元昊冷冷一笑,心想:管他什么計,殺了放心!沒容野利旺榮再爭辯,元昊就揮劍將他斬為兩段。
野利旺榮被殺的消息傳到延州,種世衡拍桌大哭:“都是我行事不周,泄露消息,害了野利旺榮大王啊!”為了表示愧疚之情,他親披孝巾,讓全軍掛孝,聲勢之大,規(guī)模之高,一時無人不知。這樣做的結(jié)果,大家知道了,元昊也知道了,野利遇乞也知道了,是元昊遞到他面前的。隨著元昊一聲令下,野利遇乞這個“里通外國”的家伙也掉了腦袋。
野利遇乞臨死前慘然一笑,道:“鳥盡弓藏,古今同例。”他相信,以元昊的雄才偉略,不可能看不出這是離間計。他覺得,是他們兄弟倆手握大權(quán)、功高震主,才引來了殺身之禍的。
他錯了。
種世衡得知野利遇乞也被斬,十分得意。他覺得,一定是自己的妙計瞞天過海,天衣無縫,才讓一代梟雄元昊墜入其中,信以為真,除掉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他也錯了。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四
野利遇乞死后不久,他的老婆沒藏氏就進(jìn)了宮,做了元昊寵極一時的妃子。
原來,在元昊娶了野利兩兄弟的妹妹后,野利遇乞的妻子沒藏氏經(jīng)常進(jìn)宮走親戚。這沒藏氏長得天姿國色,十分媚人,元昊居然愛上了這個大舅子的老婆,并且趁一次酒后占有了她。
大概因為元昊是個超級大老板,沒藏氏失身之后,不但沒痛哭流涕,反而與之如膠似漆難舍難分??墒窃恍睦锖芎ε乱袄鷺s和野利遇乞知道這事。這兩兄弟手握大軍,一旦知道,發(fā)動兵變,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他得時時提防著兩人。恰在這時,光信出使西夏。這令元昊喜出望外,迅速借機(jī)抽刀斬亂麻,砍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興奮地抱得美人歸。
養(yǎng)二奶,能下如此血本的,元昊可算古今第一人。所以,種世衡的成功,只是在最恰當(dāng)?shù)臅r間,給元昊提供了個最恰當(dāng)?shù)慕杩诙?。這對種世衡而言,是一個很幸運的巧合。
野利兩兄弟一死,元昊元氣大傷,再也無法與北宋對峙。干脆,他順?biāo)浦?,以光信為使者,與宋朝講和,換得一點金銀茶絲,坐在宮里,享受起太平天子的艷福。
歷史上,養(yǎng)二奶以國家利益為砝碼的,元昊可算一個,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一個。一代梟雄,若非為二奶折腰,坐擁西北,攻取天下也未可知。1048年,元昊去世。那時的他面對天高地闊的原野,不知是否有過江山美人再選擇的感慨?
編 輯/孫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