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禹康
“延安精神”系列報道之四
主持人語:
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是時代留于我們的寶貴財富。在那吃不飽、穿不暖,更要把工作干好,群眾利益高于一切的年代,我們的先烈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流下了多少的汗水,才成就了我們的今天,為之付出和犧牲的是我們無法想象且需永遠銘記的。
物質是暫時的,并會最終消費殆盡;精神是永恒的,并會長久影響后人。在我們品嘗成功、享受幸福的今天,這種精神更顯彌足珍貴!它是防止思想貧血的營養(yǎng)劑,是杜絕墮落的預防針,是保持信念的維生素,是潔化靈魂的消毒水……
1939年,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干部生產動員大會上,就如何面對困難向大家發(fā)問:“擺在我們大家面前有三條路:一是坐等餓死;二是脫下軍裝解散回家種地;三是大家團結一心自己動手!”大家回答當然是后者。為了克服困難,渡過難關,陜甘寧邊區(qū)和其他抗日根據(jù)地先后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1940年5月,朱德從抗日根據(jù)地回到延安后,立即投入到大生產運動中。9月2日,朱德根據(jù)毛澤東提出“在陜甘寧邊區(qū)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指示精神,邀請董必武、徐特立、張鼎丞、王首道等到延安西川視察,隨后特意前往南泥灣等地考察。
在這次南泥灣考察中,朱德看到南泥灣這塊地方可以實行軍墾,于是就向毛澤東作了匯報,并提議由王震率領三五九旅屯墾南泥灣。
毛澤東采納了朱德的意見。朱德對三五九旅旅長王震說:“部隊參加生產后,不僅可以休養(yǎng)民力,增進軍民關系,還可以使指戰(zhàn)員得到鍛煉。南泥灣開發(fā)起來困難比較大,希望你們好好搞,要充分地做好思想動員和組織準備工作,用大家勞動的雙手,建立起革命的家業(yè)。”他又說:“我考慮這塊地方讓你們去開墾比較合適,勞動力少的單位是很難啃得動的?!?/p>
南泥灣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墾區(qū)范圍包括延安、延長、甘泉、富縣等各一部分。方圓百里,溝壑縱橫,山巒重疊,三條大川組成一個“丫”字形,西邊叫南蟠龍川,南邊叫九龍泉川,東邊叫南陽府川,三川交匯處叫陽灣。
1941年春,中央關于三五九旅屯墾南泥灣的命令下達后,朱德率中共中央直屬財經處處長鄧潔、三五九旅七一八團政委左齊以及技術人員,再次來到南泥灣,對南泥灣的開墾作了詳細的調查研究。他們專門找到當?shù)氐霓r民對南泥灣的山、水、林、路多方面詢問。哪里荒地多,哪里土質肥沃,四時八節(jié)種什么好,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怎樣等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了解。
1941年5月,朱德在王震旅長陪同下來到南泥灣,廣泛聽取干部、戰(zhàn)士對建設南泥灣的意見。在接見團以上干部時,他講述了軍墾屯田的意義,并鼓勵大家一定要做群眾的模范,一定要把大生產運動搞起來。他說:“敵人來了,就去打仗;敵人不來,就搞生產,用我們的雙手,做到生產自給,豐衣足食。”6月20日,他致函七一八團團長陳宗堯、代政委熊晃并轉七一七團團長陳外歐、政委晏福生,表揚了這兩個團在生產中取得的顯著成績。要求他們在開荒告一段落后,抓緊時機,大力發(fā)展畜牧業(yè)、運輸業(yè)和手工業(yè)以及服務行業(yè),時刻不要忘記人民的利益,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來發(fā)展生產事業(yè)。
1941年7月,朱德又來到南泥灣,住在八路軍總部炮兵團。他在接見部隊時講了軍墾屯田的重大意義。他說:“蔣介石把胡宗南的20多萬兵力部署在陜甘寧邊區(qū)周圍,槍口對著我們,對我們實行經濟封鎖,企圖把我們困死、餓死在邊區(qū)。八路軍從來沒有向困難低過頭。去年我們一面防守,一面生產。今年更要大開荒,大規(guī)模搞農業(yè)生產。我希望你們今年糧食自給自足,明年耕二余一,向邊區(qū)政府交公糧。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比缓笏麃淼狡咭话藞F,看了部隊種的谷子、玉米和蔬菜,又看了他們養(yǎng)的豬、雞和新開的窯洞。在吃飯時,他吃著戰(zhàn)士們種的新鮮蔬菜,對干部說:“軍墾屯田初見成效,你們積累了經驗,部隊生活也有了改善。我最喜歡的是你們干部帶頭勞動,無論開荒鋤草、背糧、施肥,干部都能以身作則,艱苦奮斗,這是好作風咧!希望你們各級干部都要再接再厲,和打仗一樣,干部沖在前面,不怕流血犧牲,就能取得勝利。”
1942年2月,農歷正月,朱德再次來到南泥灣七一八團。他說這次來,一是慰問大家,給大家拜年;二是要了解一下部隊新年后的生產打算。當朱德聽到該團開荒種地面積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時,非常高興。在觀看七一八團的駐地春節(jié)軍民聯(lián)歡會后,朱德高興地說:“你們不僅生產成績好,文化也活躍起來了,大家要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豐收;還要進一步搞好擁政愛民活動,感謝地方政府和群眾的大力支持?!彼蟛筷犜谵r閑時間開展大練兵活動,生產不忘打仗,以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
1942年4月15日至20日,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朱德、賀龍在王震陪同下來到南泥灣視察,檢閱了七一七團,并給干部做了報告。這時,經過三五九旅廣大官兵一年奮戰(zhàn),南泥灣面貌得到很大改觀,荒山變良田,新窯洞、新房子隨處可見??吹侥夏酁趁婷矡ㄈ灰恍?,朱德由衷地稱贊南泥灣是“陜北好江南”。
1942年7月,抗日戰(zhàn)爭5周年之際,朱德特邀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續(xù)范亭四位老人同去南泥灣視察,并作《游南泥灣》詩一首:“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無宿營地,破窯亦難找。今辟新市場,洞房滿山腰。平川種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方告成,戰(zhàn)士粗溫飽。農場牛羊肥,馬蘭造紙俏。熏風拂面來,有似江南好?!?/p>
吳玉章當即也寫了《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五言古詩一首,熱情歌頌了大生產運動和南泥灣精神。詩中歌頌毛澤東“艱難出奇策”、“全盤韜略精”、“舉世稱朱毛”、“撐持我大局”。又稱頌朱德:“將軍有深謀,戰(zhàn)略要兼收;屯墾復生聚,建國多藎籌?!边€歌頌了八路軍健兒:“公率健兒來,荒地次第開;非徒益軍餉,也在育英才?!?/p>
1941年3月到1942年春,三五九旅六個團分四批,高唱著“一把鋤頭一支槍,生產建設保衛(wèi)黨中央”的歌曲,浩浩蕩蕩開進南泥灣。初到南泥灣,部隊遇到不少困難。沒有房子住,戰(zhàn)士們搭草棚、挖窯洞,解決了住的問題;沒有糧食吃,旅團首長帶頭,冒著風雪嚴寒,到百里以外的延長等地去背糧;沒有柴草燒和取暖的木炭,戰(zhàn)士們就上山打柴燒木炭;沒有菜吃,戰(zhàn)士們到山里挖野菜,找榆樹皮,收野雞蛋,打獵,下河摸魚;沒有生產工具,他們自己起爐打鐵制造;沒有耕牛,就用人力拉和镢頭開墾。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許多人手和肩都磨起血泡,戰(zhàn)士們不僅不怕吃苦,還掀起開荒競賽熱潮,他們高唱著:“南泥灣好風光,紅紅的太陽照山岡。革命戰(zhàn)士不叫苦,扛起镢頭去開荒。生產自給反封鎖,氣死光頭賊老蔣。”
據(jù)統(tǒng)計,1941年三五九旅共開荒1200畝,收獲細糧1200石,收獲蔬菜82.4萬公斤,打窯洞1000多孔,蓋房子600余間。三五九旅以農業(yè)生產為主的同時,還先后辦起了紡織廠、被服廠、造紙廠、化工廠、制鞋廠等。制鞋廠年生產單鞋2500余雙,棉鞋1200余雙;化工廠年產肥皂10余萬條;被服廠年產單衣2.5萬套,棉衣1.2萬套;榨油廠年產食油萬余公斤……能供部隊所需,有的產品還可向社會銷售。由于產品種類多,質量好,受到邊區(qū)廣大群眾的好評。
1943年12月6日,朱德在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代表大會閉幕式上作了講話,他指出:“軍隊是武裝的工農,可是很久以來,這些工農參加軍隊后就不從事生產了。我們八路軍打破了這個傳統(tǒng)。八路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他們過去是工農,他們從領導到戰(zhàn)士都一樣參加生產,這是驚人的創(chuàng)造?!?/p>
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在黨中央領導下,朱德七赴南泥灣親臨指導,經過三五九旅廣大指戰(zhàn)員的艱苦奮斗,取得了光輝的成就。三五九旅在屯墾南泥灣中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yōu)檫厖^(qū)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延安大生產運動中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光輝榜樣。為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了更為深遠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