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信、達、雅”的翻譯標準與外國影片名的翻譯

        2012-02-08 02:13:46文丨陳
        中國傳媒科技 2012年14期
        關鍵詞:外國譯者原文

        文丨陳 新

        “信、達、雅”的翻譯標準與外國影片名的翻譯

        文丨陳 新

        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這一燦爛文化既是中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博采眾長,吸納世界文明精華的結果。隨著佛經(jīng)典籍的傳入,翻譯家們便開始了對翻譯標準的探討,從最初的“直譯”到近代的“神似”,從對原著的深刻理解到對譯者的嚴苛要求,無論是最早的翻譯家道安、鳩摩羅什,還是現(xiàn)代的錢鐘書、傅雷等翻譯家都提出了十分精辟的見解。而近代翻譯家嚴復先生在《天演論》中對譯著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言簡意賅,可以說是“等值”翻譯的具體解說,因此成為翻譯家們共同遵守的準則。人類文明的傳承、發(fā)展離不開文化,電影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手段,其社會影響力可謂十分巨大,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國電影涌入中國。電影是一件凝練的藝術精品,他是電影內(nèi)容的臉面,是電影思想的靈魂,翻譯電影片名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電影片名就像電影的一張名片,一個好的譯名能在第一時間打動觀眾,而不是把觀眾引入歧途。商業(yè)物質化的侵襲,導致一些片商唯利是圖,一味追求商業(yè)利潤,對一些外國電影片名胡編亂譯,毫無顧忌地使用兇殺、色情、暴力、刺激、鬼怪、魔獸等詞匯,以招攬觀眾,哄抬票房。業(yè)界人士對此深惡痛絕,熱切希望外國影片名的翻譯回歸正統(tǒng),有據(jù)可依。筆者著力闡述“信、達、雅”這一翻譯標準的由來和確切內(nèi)涵,并力求以“信、達、雅”翻譯標準對幾十年來的部分有影響力的美國電影譯名進行評述,以期通過探討,遏制目前普遍存在的對外國影片名翻譯粗制濫造的不正之風,尋找業(yè)界人士共同遵守的基本準則。雖然盡善盡美的譯文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不存在,但人類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傳統(tǒng)卻是可以充分溝通的,而藝術作品的翻譯就是兩種語言溝通不可缺失的橋梁,翻譯標準的確立為外國影片名翻譯的評判找到了理論上的依據(jù)。

        翻譯標準; 信達雅; 外國電影; 譯名

        我國的翻譯事業(yè)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東漢明帝時期,隨著佛典的輸入,中國的翻譯事業(yè)開始興旺發(fā)達起來。翻譯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為我國了解、吸收外國先進的科學文化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自從有了翻譯,人們便開始了對翻譯標準的探討、爭論,希望對翻譯標準作一個明確的規(guī)定。歷代翻譯家們對翻譯標準各持己見,時至今日,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如何確定文藝作品的翻譯標準是爭論的焦點之一。我國第一位翻譯理論家,東晉時期的道安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譯理論,他主張直譯,譯文要不失大義;鳩摩羅什是我國三大佛典翻譯家之一,他的譯文注重傳達作者的神、情,主張盡量符合本國文字的表達習慣,可謂意譯。我國著名佛經(jīng)翻譯家玄奘對翻譯標準提出八個字:“既須求真,又須喻俗”,其譯文“曲曲達意,而文采斐然”,其譯文多用直譯,善參意譯,世稱“新譯”。我國開皇年間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彥琮在我國第一部翻譯理論書《辯證法》中總結出佛經(jīng)翻譯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八項條件,要求翻譯家必須熟悉并能深刻理解所譯著作的內(nèi)容,并要博覽群書,豐富知識,精通兩種文字,熟悉正確的翻譯方法,以求“不墜彼學”,“不昧此文”。此外,這位大師還對翻譯家的道德修養(yǎng)、思想品質提出了規(guī)定和要求。從漢朝佛經(jīng)翻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翻譯標準從最初的“形似”發(fā)展到后來的“神似”、“化境”、“等值”等翻譯學說,歷代翻譯家們豐富的著述已經(jīng)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翻譯理論體系,為翻譯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在我國眾多的翻譯家中最有影響的是嚴復,他在《天演論》的《譯例言》中提出的“譯事三難:“信、達、雅”,標志著我國近代翻譯事業(yè)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靶?、達、雅”這一翻譯標準在當時得到了社會上大多數(shù)翻譯家的承認,成為翻譯家譯書共同遵守的準則,從而否定了翻譯歷史上只信不達,只達不信,或只達不雅的片面說法。翻譯畢竟不等同于原創(chuàng),由不得譯者隨心所欲地寫作,也不允許譯者亦步亦趨地生搬硬套,而不同文體的原著也不能一概以“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去衡量譯文的優(yōu)劣,正因為如此,翻譯成為難事。從一國文字到另一國文字,總要丟失一些東西,尤其是詩歌、小說、熟語、繞口令、電影片名等的翻譯,因語言內(nèi)容過多受制于原文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而在翻譯過程中往往會失去其原有的韻律、韻味和感受。隨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打開國門,形形色色的外國影片如同暴風驟雨般席卷中國,大有泛濫成災之勢,而各種良莠不齊的翻譯公司也應運而生,電影片名的翻譯因為文化性、商業(yè)性、觀眾心理、社會效應以及譯者語言能力、譯者個人修養(yǎng)等諸方面的因素,出現(xiàn)了五花八門的譯法,有的外國影片的翻譯離題萬里,叫人啼笑皆非,因此,電影片名的翻譯不斷引起業(yè)內(nèi)學者的關注,翻譯規(guī)范化的呼聲日盛?,F(xiàn)以美國影片名的翻譯為例,從“信、達、雅”幾個方面探討外國影片名的翻譯。

        1 不信、不達、不雅的翻譯

        在我們所觀看的外國電影中,大量國外影片名存在牛頭不對馬嘴的翻譯,即完全脫離原語文本材料,根據(jù)個人對影片內(nèi)容的理解和好惡隨心所欲的翻譯,無論大陸、臺灣還是香港都存在類似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不是因為片名難譯,而是因為怕觀眾不明所以,或者是為了讓片名更引人注目,以最大化地追求票房價值。于是,譯者根據(jù)影片內(nèi)容,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發(fā)揮大無畏的雷人精神,創(chuàng)造了不計其數(shù)的“血腥”、“色情”、“魔鬼”、“悍將”、“刺激”、“瘋癲”、“煞星”、“殺戮”、“死亡”之類的影片,正是所謂名不驚人死不休,非要把觀眾引入歧途不可。其實外國影片名大多平實無華,國外編導通常不在片名上大做文章,而是更多地在影片的宣傳方面下功夫:精心的海報設計,剪輯精彩的預告片,圖文并茂的內(nèi)容簡介,眾多媒體參與的首發(fā)式,攝制組主要成員的巡回宣講,廣播電視報刊的時評、幕后花絮等等。而影片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上演地區(qū)一周排行榜的位置,或觀眾通過觀看影片后才得出結論。事實上片商這種通過影片名增加票房的做法有嘩眾取寵、騙人錢財?shù)南右?,而觀眾僅僅看到片名就掏腰包的行為也存在花冤枉錢的風險,慕名而來影院消費的觀眾走出電影院后大呼上當成為當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也就不足為奇了。且看以下脫離原文名的影片名翻譯。

        表 1: 離題萬里的翻譯

        從表1可看出,由于文化、歷史、生活環(huán)境、個人閱歷、知識結構、社會倫理、道德修養(yǎng)等的不同,一個國家的影片名在本國觀眾和另一國家觀眾眼里所喚起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比如“驕陽似我”,即便使用“好人威爾·杭汀”的直譯名也丟失了“will(意志)”,“hunting(狩獵)”的含義,外國人的名字對不懂英文的觀眾來說,毫無感覺,而“意志”、“狩獵”卻能使英語使用國家的許多觀眾浮想聯(lián)翩,翻譯成“心靈捕手”雖有所彌補,但卻跑了題?!澳峥怂伞眱H是一個外國人名,對許多中國觀眾實在沒什么票房號召力,譯成“驚世謊言”,顯然是對劇情的解說,但卻失去了原文名的含蓄、客觀,原文名之所以叫“尼克松”,未必不是編導的良苦用心,好壞由觀眾評說,這種以譯者個人主觀好惡強勢冠名的做法有誤導觀眾的嫌疑,實不可取。而港臺地區(qū)把“真實的謊言”和“肖申克的救贖”譯成“魔鬼大帝”、和“刺激1995”更是離譜,不管你看沒看這兩部電影,都是一頭霧水,這片名到底什么意思!在臺灣幾乎所有阿諾德·施瓦辛格的主演的電影都與“魔鬼”有關,而大陸所譯“肖申克的救贖”也是有問題的,很多觀眾誤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卻不知道是一個監(jiān)獄的名稱,取其意譯,該叫“鯊堡監(jiān)獄的救贖”或許更貼切。由此可見,原語的文本材料和譯語的文本材料在語音、詞性、語法、字形、語義、節(jié)奏、內(nèi)涵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兩種語言只可實現(xiàn)有限翻譯。即便如此,譯者也沒有權利胡亂翻譯,“糊涂寶貝上錯床”“貓屎先生”之類的翻譯過猶不及,倒不如直譯“事事棘手”、“漸入佳境”更好。而“瑞貝卡”譯成“蝴蝶夢”的翻譯想必與20世紀初葉發(fā)端于上海的“鴛鴦蝴蝶派”有關,譯者顯然具備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想通過蝴蝶傳達該派言情小說中才子佳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但懸疑大師希區(qū)柯克所要表現(xiàn)的并不是浪漫的愛情,而是驚悚、懸念、刺激,“蝴蝶夢”的譯名無論片名還是其內(nèi)涵都沒有表達出原作的精髓,許多觀眾恐怕至今都不明白,為什么這個電影叫“蝴蝶夢”。我們可以猜想,外國的電影編導們對我們的這種胡編亂造應該是頗有微詞的,因為當我們知道“霸王別姬”、“水滸傳”、“三國演義”、“甲方乙方”分別被譯成了《Farewell My Concubine》(別了,我的小老婆)、《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三個王國的羅曼史)、《Dream Factory》(夢工廠)的時候,我們心里也是不爽的,甚至還會發(fā)點民族脾氣。外國影片名比較難處理的往往是人名,如東尼·達科;地名,如卡薩布蘭卡;歷史事件,如獨立日;或一些照字面翻譯后,與劇情毫無關聯(lián)的影片,如“熱力”。如簡單采用直譯的辦法,則無法滿足觀眾的認知,根據(jù)劇情翻譯又因譯者的個人水平和喜好而導致極大的隨意性。筆者認為,對于這類外國影片的翻譯必須慎之又慎,譯者應該抱著對原作負責,對觀眾負責的態(tài)度,切實了解影片內(nèi)容,吃透原作精神,掌握翻譯尺度,征詢專家意見,群策群力,努力創(chuàng)作一個既切題又達意的影片名,切不可離題萬里,墜入唯利是圖、粗制濫造的泥潭。

        2 “信”的標準

        絕對等值的翻譯是不存在的,一國與另一國的文字絕不可能完全相同,有字形、聲音,語法結構等的差別,朱光潛先生在論翻譯時指出:“每個字在一國的語文中都有很長久的歷史,在歷史過程中,它和許多事物情境發(fā)生聯(lián)想,和那一國的人民生活狀態(tài)打成一片,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氛圍。各國各地的事物情景和人民生活狀態(tài)不同,同指一事物的字所引起的聯(lián)想和所打動的情趣也就不同”。電影片名往往具有文學語言的特性,而文學語言要具有形象性,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還要借助語言的聲調(diào)、節(jié)奏來傳達生活中的音響,就像電影中的各種角色,因其階級、職業(yè)、經(jīng)歷、生活習慣、思想感情和精神狀態(tài)等的不同,而各具文化特點和性格特征。因此,譯者只能盡可能做到忠實電影原文名,大體做到等值,就已經(jīng)是件極其難能可貴的事了。梁實秋說:“譯書的人無論譯筆怎樣靈活巧妙,和原作比較,總象是攙了水或透了氣的酒一般,味道多少變了?!钡乃囎髌贩g的巨大意義卻遠遠超過了文字修辭上的微小不足,所以,翻譯既然能讓讀者了解、學習外國的文化藝術,就已經(jīng)完成了翻譯介紹的任務,如能讓讀者所受的感受與閱讀原文所受的感受一樣,那么,這樣的譯文就是最忠實的譯文,說它“信”也就不為過了。我們所說的“信”是忠實原文,即是要在文字、風格上盡可能保持一致,因此,只用直譯來解釋“信”是不夠的,直譯太注重形式。實際上“信”中包含著“達”與“雅”,如果譯文是忠實原文的,那就意味著,譯文的通暢、優(yōu)美同樣得到了反映?!靶拧睉攺莫M義和廣義兩方面來看;如果把原文的意思譯錯,即使譯得很通順,很文雅又有什么用?這是有違狹義的“信”的。從廣義上看,如果原文既達又雅,我們譯得不達不雅,反過來,原文不達不雅,我們譯得通順優(yōu)美,過猶不及這也不能算是信。所以,我們所說的信,即所謂忠實,不只是對表面字義的忠實,必須對原文的思想、感情、風格、聲調(diào)、節(jié)奏等等,都要忠實才行。因此,翻譯的標準應以原文的標準為標準,也就是說,翻譯標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信”,只有用“信”才能衡量出一篇譯文的好壞。從這一點上出發(fā),我們可以說翻譯過程中最難做到的就是“信”,但關鍵是,你如何理解“信”的含義。林琴南式的翻譯之所以不可取,就是因為他把翻譯最起碼的也是最高的要求“信”整個地丟掉了,這不叫翻譯,而是隨心所欲的改寫,這樣的翻譯必然使原作面目全非,作家的風格,語言中的神韻,自然會蕩然無存。翻譯應當盡可能縮短譯文與原作之間的距離,而“信”是縮短它們之間的距離,使二者接近等值的唯一保證,可以說,“信”是檢驗一篇譯文質量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且看下面以直譯的方式翻譯的外國影片名。

        從表2可以看出,以上耳熟能詳?shù)碾娪懊疾捎昧酥弊g的翻譯手法,應該說這些電影的票房都是相當不錯的,或許是因為名著、名導、名演的緣故吧,譯者對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之類的世界級導演的作品,似乎不敢輕舉妄動,擔心按照內(nèi)容翻譯一個吸人眼球的影片名會遭到廣大觀眾的口誅筆伐,所以只好依葫蘆畫瓢,亦步亦趨地完全照搬原文名。事實上,這些電影都是所謂大片,經(jīng)典巨制,名著、名導、名演本身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號召力,僅僅依靠布拉德·皮特、安吉麗娜·朱莉、湯姆·克魯斯、勞倫斯·奧利佛、阿諾德·斯瓦辛格、湯姆·漢克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等超級巨星就足以吸引成千上萬的影迷涌入影院,更不用說投資人、運營商鋪天蓋地的全方位宣傳。全世界大批忠實的粉絲、影迷不吝錢財,一遍遍觀看,制片商賺得盆滿缽滿,觀眾們樂在其中,不管影片名有多“冷”,人們都會熱情高漲。例如“史密斯夫婦”,讓人聯(lián)想到的恐怕只是一個家庭的平淡故事;“英國病人”絕不會讓人想到這是一個以戰(zhàn)爭和沙漠為背景的跨越時空的愛情悲??;“泰坦尼克號”、“雨人”、“哈姆雷特”、“冷山”,甚至“辛德勒的名單”等都是些在字面上讓人無法猜測劇情的字眼,本身也毫無震撼可言,但這些看似平常的電影名卻與詹姆斯·喀麥隆,達斯汀·霍夫曼,莎士比亞,妮可·基德曼、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扯上了關系,加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世界一流的編導水平等因素,于是影片大放異彩,榮獲各種獎項,印象深刻地闖入了人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由此可見,一部電影最重要的并不是影片的名字,而是其動人心魄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導演出神入化的拍攝技巧、剪輯手法,演員對角色恰到好處的拿捏,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類拔萃的影片或許是不需要在片名上大做文章的,因為其內(nèi)容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形式,只要照原語的文本材料直譯成中文即可,不管它的名字有多么怪異、普通,它都會因為登上排行榜、或贏得奧斯卡、嘎納、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大獎而一朝成名,家喻戶曉,財源滾滾。問題是那些既非名家、名作,又攀不上名演、名導的電影該怎么辦呢?在外國影片名的翻譯上,我們既然不能胡編亂造,又希望影片名能或多或少反映影片的內(nèi)容以吸引更多的關注,是否可以在原文名的基礎上適當增添一些內(nèi)容,使譯文既忠實原名,又通順達意一些呢?這是我們下面要探討的問題。

        表 2:以“信”的標準翻譯的外國影片名

        3 “達”的標準

        如果說“信”是對于原文而言,那“達”就是對于譯文而言。“達”是對“信”的補充和說明。譯文無論如何總要讓讀者看得懂,要知其所云為何,這就要求翻譯出來的文字要通順。魯迅先生主張通過翻譯豐富中國的語言,同時針對梁實秋,趙景深提出的“寧可錯些,不要不順”的觀點,提出了“寧信而不順”的主張,這兩種提法均不盡妥當。的確,翻譯可以大大豐富中國的語言,補救現(xiàn)代中國語言的一些缺陷,因此,在譯文中可以適當保留異國情調(diào),部分加入新詞以及外國語法的表現(xiàn)形式,但是這種外國味兒的保留,必須經(jīng)過譯者的苦心研究,應以恰到好處,不違背中國語言的習慣與文法為原則。林語堂在“論翻譯”中要求“譯者須完全根據(jù)中文心理”把在原文中得到的信息盡可能用中文的表現(xiàn)習慣全部表達出來。他認為“無論何種語體于未經(jīng)‘國化’以前都是不通的,不能以其為翻譯而例外”。在閱讀原文時,常見到一些直譯出來不好懂或比較生硬的句子,這時,我們應當想出最適合于中文的排列組合的方式,譯成廣大中國讀者最容易接受的漢語,而不應當生搬硬套原文中的句子結構,因為翻譯的目的是要讓讀者能懂。但是,我們在努力使譯文通順時,常常會遇到這么一個矛盾,那就是:流利的譯文不一定達意,而達意的譯文又往往不一定流利?!靶拧焙汀斑_”有時難兩全其美。比如,英國的West wind(西風)跟中國的“東風”含義相近,是表示吉祥,如意的,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時,就不應當把“West wind”譯成西風,而應譯成“東風”,這樣中國讀者從譯文中得到的感應,就跟譯者從原文中得到的感應一樣了。一個好的譯者不應當囿于原文中的詞句結構、語法關系中不能自拔,而要善于抓住整句乃至整段的思想、語氣、節(jié)奏,從復雜的語法中解脫出來,翻譯中的“通順”,實際上是如何處理原文中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問題。倘如我們對原文的用詞造句都做一番深思熟慮的研究,那我們就能找到一種最佳的組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二者兼顧,把那經(jīng)過中文的細篩過濾了的原文,重新組合,那自然能得到最好的譯文。要使外國電影名的翻譯既保持原文名的詞義,又對劇情有所反映,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他要求譯者必須具有相當高的駕馭本族語的能力。我們在翻譯外國影片名時,不能用孤立的眼光去看待表面上獨立的文字,而必須考慮到文字的地域性、民族性、歷史性、生活習慣,乃至文化背景等等。所以,我們的外國電影翻譯工作者不應當僅僅從字典入手,而是要認真地觀看電影,了解劇情,體會主題,揣摩編導思維,同時掌握增添內(nèi)容的分寸,努力尋找一個既不跑題又能準確描述劇情內(nèi)容的譯名。且看下面保留原語核心詞,增添劇情內(nèi)容的影片名。

        表3:以“達”的標準翻譯的外國影片名

        從表3可看出,中文譯名采用了加詞的方法來處理原文名,這其實是翻譯過程中常常使用的一種手法,但運用這種手法也必須慎重,過多的添加反而會弄巧成拙。譯者必須明白,其創(chuàng)作空間是有限的,翻譯既要切題,又要符合劇情內(nèi)容,所以他要十分熟悉影片內(nèi)容,在不丟掉原文核心詞的情況下,尋找適合劇情的相關詞語。這與前述所說的胡編亂造的翻譯不可同日而語。應該說,以上翻譯總體尚可圈點,加詞翻譯雖有炒作的嫌疑,但符合時下商業(yè)運作的一般規(guī)則,也順應了看客們普遍存在的追求驚悚、刺激、綁票、賭博、復仇、超速、好奇等心理,從這一點考慮,影片的中文譯名還是無可厚非的。如果照直翻譯,原文名波瀾不驚,幾乎沒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具起碼的吸引力,直譯可能會直接導致票房的衰敗,所以從事外國影片名翻譯的工作者們得絞盡腦汁,竭力尋找一個對得起老板也對得起觀眾的譯名,但這里有個度的問題,比如把“Leon”翻譯成“這個殺手不太冷”就走得太遠了些。對社會上層次不同的眾多消費群體來說,先入為主還是十分重要的,影片在第一眼就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使他們大致了解影片屬于哪種類型,就能抓住許多觀眾的心理,從而使他們走進影院,滿足自己某方面的愿望和需求?,F(xiàn)實社會中的人們或因工作節(jié)奏太快,或因生活過于悠閑,大都需要某種刺激,這是目前普遍的社會心理,而電影制片商和運營商們都深諳其道,并想方設法滿足社會需要,適應大眾心理,以獲取理想的票房價值?;蛟S譯者對于一部電影的原名有諸多不同的譯名,但最終的選擇權卻在發(fā)行商手里,這就有可能導致影片名更多地采用了商業(yè)包裝的外殼。值得一提的是“阿甘正傳”的中文譯名,這部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逐中,一舉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等六項大獎的影片,通過對一個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xiàn)。美國傳記影片通常會以影片主要人物的名字直接命名,如該片就叫“福雷斯特·甘普”,相比之下,由“阿Q正傳”獲得靈感而得名的“阿甘正傳”似乎要比原文名好些,但同時也因過于中國本土化而受到質疑,其實,這是以“達”的標準翻譯的外國影片名普遍容易超過翻譯尺度的問題,加詞處理影片名照顧了國人對影片名翻譯應點題的共識,但同時造成了原文含蓄、平實的缺損,抹殺了觀眾的想象力,即顧此失彼,從這個角度說,通順、達意的譯文是否就是最佳的譯文,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4 “雅”的標準

        “雅”是“信”的最高要求。我們不應當把“雅”片面地理解成華麗詞藻的堆砌。“雅”應當是原作精神的再現(xiàn),它要求一篇文學作品的譯文不僅要在文字上忠實于原文,而且要在風格上與原作盡可能達到等值,盡可能把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反映到譯文中去,只有這樣的譯文才能稱得上“雅”。我們說翻譯難,就是因為翻譯近于創(chuàng)造,但又不完全等于創(chuàng)造,也就是說,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作,不過是在某種范圍之內(nèi)的創(chuàng)作罷了。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認為,翻譯是把原作放到熔爐中去,與譯者所獲得的印象融合為一之后,由譯者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作品。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譯者不能只做一個摹仿者,還應當是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能力,因為翻譯并不是原作的翻版,一部藝術片拍攝完以后,它便成了一件獨立的藝術作品,也具有了獨創(chuàng)的藝術價值。但是譯者卻不能任意把自己的個性強加于譯文之中,翻譯中的獨創(chuàng)是充分地把握住了原文的精神內(nèi)涵以后,合理、正確的發(fā)揮,這種獨創(chuàng)是有一定條件限制的。有人說得好:“從事翻譯者大都是沒有堅強個性,沒有獨創(chuàng)的思想學說的人?!边@是翻譯本身的要求,譯者無論怎樣的創(chuàng)作個性都必須產(chǎn)生在原文風格的基礎之上。朱光潛提出:“只有文學家才能勝任翻譯文學作品?!边@句話可說是對一個翻譯工作者比較嚴苛的要求。我們都知道翻譯與創(chuàng)作是不同的,它以原作的形式為形式,思想為思想,內(nèi)容為內(nèi)容,因此,譯者的修養(yǎng)就不一定必須和作者的修養(yǎng)處于同樣高的水平。莎士比亞,托爾斯泰作品可望不可及,難道就不能翻譯嗎?一個有較強的外語理解能力,并有相當漢語水平的譯者不見得就譯不出好的作品來。不過我們應當努力象原創(chuàng)編導那樣觀察,那樣感受,那樣思想,然后盡可能完地把這些觀感、思想凝定于譯文中。一部好的電影作品,無論如何總能在不同程度、以不同方式給讀者以美的享受:或以其緊張、曲折的情節(jié)激動人心,或以其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取勝,或因為塑造了一個典型豐滿的人物形象著稱等等。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在電影片名的翻譯過程中既不能忽視對美的追求,只重形似,不重神似,但也不能一味求雅,完全脫離了原文名稱任意創(chuàng)作,譯者必須在“信”的基礎上追求“雅”,只有照此尺度創(chuàng)作的美才能經(jīng)得起推敲,為人稱贊。請看下列港臺翻譯的外國影片名和中國大陸譯名的對比表格。

        表 4:以“雅”的標準翻譯的外國影片名

        從表4可看出,所列影片的中文譯名都很講究,似乎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遮蓋了原文名的平淡無奇,一般地說,臺灣譯者更喜歡在中文譯名上花功夫,挖空心思尋找一個奇巧華麗、并具有較強漢文化色彩的譯名,香港譯者偏好風云雷電、通俗雷人,而大陸譯者大多中規(guī)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般偏重直譯,不敢離題太遠,盡量做到片名與劇情兼顧。諸如“三十姑娘一朵花”、“壯志凌云”、“金枝玉葉”、“淑女本色”、“末路狂花”、“變相怪杰”之類的影片譯名都具有華麗色彩,而與原文名相去甚遠,這種以詞語華麗、香艷為宗旨的翻譯雖然為業(yè)內(nèi)人士所詬病,但因其基本符合劇情內(nèi)容而在電影觀眾心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由此可見,在電影片名的處理上,適當考慮一個好聽的名字,讓觀眾在觀影前獲取一個良好的印象和一睹為快的心態(tài)也是十分重要的。電影藝術的魅力除了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名導、名演之外,也包括精彩紛呈的海報、讓人賞心悅目的片名,這也是電影市場繁榮發(fā)展的需要。過猶不及,如果譯者只是一味追求華美、香艷,而忽視影片所要表現(xiàn)的核心思想,在觀眾心目中造成誤導,卻是不可取的,影片名“一樹梨花壓海棠”典自宋代蘇東坡嘲笑好友詞人張先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小妾的調(diào)侃之作:“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梨花指的是白發(fā)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紅顏少婦。大學教授愛上14歲的洛麗塔,在心理學上屬于“戀童癖”,給這一老少畸戀的電影故事取名“一樹梨花壓海棠”,的確過于美艷,對于許多普通民眾,甚至比較有文化修養(yǎng)的觀眾群體來說,這個片名讓人如墜云里霧里,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片名到底要講個什么故事,即使看完了電影,如果不知道蘇東坡嘲笑好友老少配的典故,仍然對影片名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既然得不償失,還不如就直譯成“洛麗塔”,讓一個少女好聽、易記的名字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豈不更好。在此要特別提到的是“亂世佳人”影片名的翻譯,這部根據(jù)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chuàng)作的鴻篇巨著“飄”改編拍攝的電影,其中文譯名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原文名給人留下的神秘感、想象力和美學內(nèi)涵,這部電影的原文名為《Gone with the Wind》(隨風而逝),小說譯成“飄”,雖在音節(jié)上不對應,但在意義上卻保存了原文名的韻味?!皝y世佳人”系根據(jù)劇情翻譯,雖然朗朗上口,也算得上好聽,但卻太過直白,甚至有些庸俗。這部具有愛情浪漫主義色彩、反映1861年美國南北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因為這一翻譯而顯現(xiàn)出些許粉脂氣息,倒不如直譯“隨風而逝”,給人以充分的想象:一切都會煙消云散,一切都將歸于本真,既保存了原文名的音韻節(jié)奏,又體現(xiàn)了殘酷戰(zhàn)爭和愛情悲劇給人留下的傷感情懷。

        5 “信、達、雅”的翻譯標準

        作為一個翻譯者,首先必須相信這一點:原作的神彩是完全可以表達出來的,好的譯文甚至可以把原作的神彩格外明顯地反映出來。要做到這一點,譯者在動手翻譯之前必須明確作者創(chuàng)作的特殊個性是什么,有什么樣的色彩,線條如何,從這個意義上說,翻譯者應當是一個極敏感的摹擬者,他自己最少個性,以便最忠實地摹仿出各種不同的風格。但是,如果“形似”和“神似”不能同時保留時,該怎么辦呢?保留原文的精神與實質!翻譯不是字字對譯,最好也不要句句對譯,以段落、意群為單位最佳,這樣才不至于斤斤計較原文的字句而失去原文的神韻。為了正確地表達某一形象或句子,有時需要在譯文中完全把他們改動。相應的形象和相應的句子并不一定在于字眼的表面上的一致。應當使譯文語句內(nèi)在活力符合于原著語句的內(nèi)在活力。要翻譯,就應當首先學會正確地理解,不光注意原文說的是什么還要注意是怎樣說出來的。譯者不應當“拍攝”原作,而應當斟酌原作的意思和修辭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在另一種語言中找尋與他們恰好相當?shù)男问?。沈雁冰在處理“形貌”與“神韻”的關系時,提出一個極精辟的見解:“與其失神韻而留形貌,還不如‘形貌’上存些差異而保留了‘神韻’。文學的功用在感人,而感人的力量恐怕還是寓于神韻的多而寄在形貌上的少?!狈g就像一幅畫,即使出自名家之手也不可能盡善盡美。一幅畫完美而沒有感情,還不如有感情而存在一些缺陷。翻譯既是藝術創(chuàng)造之一種,那我們就應當在“信、達”的基礎上,把對美的追求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當然,這種美并不是華麗的詞藻所能代替的。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論;信、達、雅三者是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其中以“信”最為重要,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達”是“信”的第一要求,“雅”是“信”的最高體現(xiàn)?!斑_、雅”是“信”賴以成立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正象常乃慰在《譯文的風格》一文中所說的:“由信而求達,由達而雅,雅是風格的完成,信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達是表現(xiàn)的過程,由信至雅的橋梁”。從國內(nèi)眾多外國電影片名的翻譯中,我們不難找到“信達雅”三者具備的例證,且看下表。

        表5:以“信、達、雅”的翻譯標準翻譯的外國影片名

        由表5可見,以上觀眾們耳熟能詳?shù)挠捌梢哉f是“信達雅”三者兼顧的中文譯名,是影片原文名、劇情、風格上的和諧統(tǒng)一?!盎陻嗨{橋”、“廊橋遺夢”、“聞香識女人”、“風月俏佳人”、“云中漫步”、“人鬼情未了”等影片甚至稱得上是畫龍點睛之譯作,雖然在音節(jié)上與原文名有些不對應,但卻在字義和內(nèi)容上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內(nèi)涵和神韻,而且十分切合中國觀眾的審美觀念,也符合電影營銷策略,沒有使用奇異詭譎的字眼誘惑觀眾以獲取票房。

        “Waterloo Bridge”如果翻譯成“滑鐵盧橋”,對絕大部分觀眾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滑鐵盧橋是座橫跨英國泰晤士河的九孔石橋,當其1817年建成通車之時,正值英國的威靈頓公爵在滑鐵盧戰(zhàn)役中大勝拿破侖兩周年,該橋便由此得名滑鐵盧?!盎F盧”在歐美國家的人們心里所喚起的既是一個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場面,也是一個尸橫遍野的悲劇情景。電影原文名的悲傷情調(diào)和戰(zhàn)爭場面在中文直譯名“滑鐵盧橋”無法體現(xiàn),不能喚起中國觀眾的相同或類似感受,而“魂斷藍橋”之所以與原文名相得益彰,是因為它符合中國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哀怨凄婉的愛情故事,傳說一個叫尾生的青年因信守諾言苦等相約的姑娘而淹死在藍橋(藍橋,今陜西藍田縣西南藍溪之上),由此可見,真正的好譯文是既能傳情達意,又能喚起本國觀眾感同身受的神似之作?!袄葮蜻z夢”既描繪了橋,也點明了男女主人公游離在現(xiàn)實與夢幻之間的情感糾結;“小鬼當家”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一人在家捉弄盜賊的故事情節(jié),“石破天驚”雖有炒作之嫌,但比“巖石”更貼切地反映了劇情主題,“聞香識女人”,無論在音節(jié)上,還是在詞義上都巧妙地與原文名匹配,并且為影片增添了極大的吸引力,“風月俏佳人”,“西雅圖夜未眠”,“云中漫步”,“人鬼情未了”,“魔戒”等影片名的翻譯,都可說是譯者匠心之作,在翻譯的時候頗費了一番心血。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這些譯名不是原文名的直譯,超過了原片名的直白、平實、簡練,我們在翻譯外國影片名的過程中,應當考慮到一個國家的大眾心理和接受能力,考慮這個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和大眾普遍的思維習慣。就像我們寫命題作文一樣,作文的內(nèi)容一定要與題目相互呼應,所以,不能跑題,更不能離題千里。“漂亮女人”太泛,要指明是風月場所的美女,“鬼”的含義太廣,要指明是人與鬼未了斷的情緣,“指環(huán)王”既是魔幻故事,就該突出影片的魔力,由此,有了“風月俏佳人”,“人鬼情未了”,“魔戒”的譯名。這種翻譯處理手法既顧及到了狹義上“信”,又在廣義的層面上實現(xiàn)了“達、雅”,在整體上體現(xiàn)了藝術作品形式、內(nèi)容與風格上的等值,可說是相對完美的翻譯。

        6 結語

        從以上論述,我們不難看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不僅僅適用于文學作品的翻譯,同時也可以作為外國影片名的翻譯標準。“信、達、雅”三條標準實際上是對譯者的一種約束,使譯者不能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作,從這個角度來說,翻譯比原創(chuàng)更難,因為不管你自己花費了多少心血,翻譯得多好,最后總會有人用所謂的標準去議論你的得失,而原創(chuàng)卻沒有這種限制,一個詞、一句話不滿意,完全刪除,另寫就是。我們可以用“信、達、雅”來檢驗所有的譯文是否符合原語的文本材料,但我們首先要明確“信、達、雅”的準確含義,“信”不是“洋涇浜”,“達”不是“本土化”,“雅”不是“真優(yōu)美”?!靶?、達、雅”是從形式到內(nèi)容,從詞句到風格,從細節(jié)到整體,從內(nèi)涵到外延,從單元文化到多元文化,從個人情緒到大眾心態(tài)的一個檢驗程序。“信、達、雅”中的任意一條都可以衡量一個電影譯名的好壞,但事實是,有些譯者根本就不參照任何標準,采取避重就輕或利益至上的態(tài)度來處置外國影片名,這種現(xiàn)象可說司空見慣,甚至越演越烈,外行人或許無法說長道短,但是一個正直的文化人,一個用手中的筆來引導蕓蕓眾生的宣傳者,是應該用良心來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追求“信達雅”應該成為所有翻譯工作者的理想,即使面臨巨大挑戰(zhàn),即使要嘔心瀝血,也應當義不容辭,只有樹立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我們的翻譯水平才可能得以日益提高,翻譯事業(yè)才可能日臻完善。最后,必須申明一點:絕對等值的翻譯是不存在的。譯文如果過分地接近原文,他就會損害譯者本民族的趣味和語言,以致讀者難以理解,不能接受,反之,如果太遷就本民族的表達方式,則會損害原文。因此,我們只能使譯文達到相對的完善,而翻譯的主要目的是介紹外國的科學文化,翻譯出來,就已完成其大業(yè)。至于翻譯標準,我們不必過于夸大它的作用,而使之成為譯介外國文化、科學的絆腳石。譯者對原作的理解有時仿佛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如果每個譯者都抱著一種對原作負責,對譯文負責,對讀者負責的態(tài)度,那翻譯標準也就成竹于胸,從而下筆有神了。

        [1]馬祖毅. 中國翻譯簡史, 1984(7).

        [2]中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 翻譯研究論文集,1984 (2).

        [3]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選編. 翻譯理論與翻譯技巧論文集. 1983(1).

        [4]羅新璋. 翻譯論集,1984(5).

        [5]施瑩瑩. 約翰·卡特福德的語言翻譯理論與外國電影片名的翻譯.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0(1).

        [6]文軍,穆雷. 中國翻譯理論著作概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8).

        (云南大學,云南昆明 650091)

        猜你喜歡
        外國譯者原文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讓句子動起來
        外國公益廣告
        中外文摘(2017年16期)2017-07-31 23:35:58
        嘗糞憂心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賣身葬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外國如何對待官員性丑聞案
        公務員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36
        從翻譯的不確定性看譯者主體性
        外語學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9
        91久久精品一二三区蜜桃| 97久久草草超级碰碰碰| 免费人成视频x8x8| 久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激情在线观看视频网址|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亚洲中文视频| 性色av成人精品久久| 熟女肥臀白浆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 99re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一区极品美女写真在线看| 色婷婷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在线麻豆精东9制片厂av影现网|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女人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自拍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无码天堂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麻豆精品视频|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8k| 亚洲AV无码精品呻吟| 91亚洲夫妻视频网站| 极品老师腿张开粉嫩小泬|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我不卡|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电影 | 国产少妇高潮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日本一道|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