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漢卓 孫 錄 (四平市宏成腦病醫(yī)院綜合內科,吉林 四平 36000)
通心絡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繼發(fā)心臟損害50例
趙漢卓 孫 錄1(四平市宏成腦病醫(yī)院綜合內科,吉林 四平 136000)
通心絡膠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心臟損害
隨著人民生活改善,人口老齡化,腦血管病患病率不斷上升,近年來急性腦血管病對心臟影響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生的重視。我院2010年以來,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繼發(fā)心臟損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繼發(fā)心臟損害的住院患者96例,診斷符合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1〕,均在入院24 h內行頭CT或MRI明確為缺血性腦卒中。繼發(fā)性心臟損害是以既往無心臟疾患(患者或家屬否認病史,門診或住院病歷中無心電圖異常記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心電圖示ST-T改變,伴不同程度心肌酶學升高、心功能減低為診斷標準。治療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62~70〔平均(65.1±3.8)〕歲;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60~70〔平均(64.3±3.3)〕歲。兩組病例年齡、性別、病程、既往史、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綜合治療,包括吸氧、超早期溶栓治療、抗凝、腦保護、降纖等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入院后即口服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3 粒/次,3 次/d。治療2 w?;颊叻謩e在入院后、24 h、3 d、5 d、7 d、10 d、2 w時行常規(guī)12導聯(lián)體表心電圖檢查,對于嚴重心肌缺血者予以心電監(jiān)護。入院后2 d、4 d、7 d、2 w時行心肌酶譜檢測。并做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流變、電解質等檢查。
1.2.2 觀察內容 觀察兩組患者ST-T改變、心功能、心肌酶學的變化。并觀察不良反應。
1.2.3 療效評定 (1)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心電圖異常改變消失,心肌酶升高者恢復正常,癥狀、體征明顯好轉或消失;(2)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心電圖異常改善,心肌酶升高者有所改善,癥狀、體征大部分好轉;(3)無效:心功能無改善,心電圖異常無變化或加重,心肌酶進行性升高,癥狀、體征無改變或加重,或死亡。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
2.1 治療前后心肌酶譜的變化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譜的變化(±s,U/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譜的變化(±s,U/L)
與治療前比較:1)P<0.05
治療后治療組 50 98.0±14.3 22.5±3.61) 587±28.4 157±12.11) 76±8.6 17.6±2.11) 495.4±28.6 117.6±11.31)組別 n AST治療前 治療后CPK治療前 治療后CK-MB治療前 治療后LDH治療前對照組 46 86.2±15.1 34.2±5.6 556±29.2 189±20.2 64±7.9 21.1±3.9 446.2 ±19.3 169.7±15.6
2.2 心電圖變化 治療組總有效率(92.00%)明顯高于對照組(73.91%),二者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電圖ST-T改變情況(n)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改善情況 兩組治療前無差別(P>0.05),治療后Ⅲ、Ⅳ級患者均較治療前明顯減少(P<0.05),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分級情況(n)
2.4 不良反應 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治療組有2例服藥期間出現(xiàn)輕微胃腸道反應(上腹部不適、惡心),改為飯后立即服藥后癥狀消失。無皮膚、黏膜出血,無肝腎功能異常。
腦干下部是心血管運動中樞,其功能障礙可直接導致心功能障礙。血清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CPK廣泛存在于腦細胞內,腦卒中時腦細胞受到破壞,細胞內酶釋放,血清酶升高。腦卒中繼發(fā)心臟損害目前無理想的治療措施,如何在積極治療原發(fā)腦部病變的同時有效控制及糾正心肌損害是一個重要的治療途徑。通心絡可增加缺血區(qū)局部腦血流,防止缺血區(qū)神經元的損害,有效改善神經功能損害〔2〕。通心絡可提高迷走神經活性,緩解冠脈痙攣,抑制心肌缺血的發(fā)生;可降低血管緊張素Ⅱ(AngⅡ)水平,明顯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程度,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改善左室功能。缺血性腦卒中繼發(fā)心臟損害歸屬于祖國醫(yī)學中“中風”、“胸痹”、“心悸”等病癥范疇。通心絡膠囊由人參、水蛭、全蝎、土鱉蟲、蜈蚣、蟬蛻、赤芍、冰片組成,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功能〔3〕,可以降低血脂、抗凝、增加纖溶活性、抑制炎性反應,具有改善內皮功能及防止左室重構的雙重機制;具有增加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血漿內皮素(ET)的作用,從而改善微血管循環(huán)功能〔4〕;可減少心肌丙二醛(MDA),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明顯的心肌保護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繼發(fā)心臟損害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口服,可緩解冠脈痙攣,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改善心功能,減少心肌損傷,能有效改善預后,療效肯定,無明顯不良反應。
1 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80.
2 趙 語,楊 軍,董為偉.應用SPECT研究通心絡膠囊對腦梗死患者局部腦血流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06;35(4):355-6.
3 吳以嶺.中醫(yī)絡病學說與心腦血管疾病〔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39.
4 施海峰,趙海燕.通心絡對冠心病患者血漿內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00;22(12):944-5.
R743
A
1005-9202(2012)12-259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2.071
1 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藥劑科
趙漢卓(1980-),女,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臟血管疾病臨床研究。
〔2012-02-21收稿 2012-03-22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