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寧,李榮毅,羅 磊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信息與通信學院,廣西 桂林541004)
開關電源被廣泛應用于以電子、計算機為主導的各種終端設備、通信設備等電子設備中,是當今電子信息產業(yè)飛速發(fā)展不可缺少的一種電源方式。數(shù)字控制電路具有性能穩(wěn)定、無零漂、抗干擾能力強,因此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和發(fā)展。但有限的數(shù)字脈寬調制(DPWM)分辨力及ADC(數(shù)模轉換)分辨力是目前數(shù)字控制的缺點之一,ADC分辨力的有效解決使得提高DPWM的分辨力成為目前研究的主要對象。理論上,提高系統(tǒng)時鐘的頻率就能增加DPWM的分辨力,因此系統(tǒng)時鐘頻率與DPWM分辨力之間的矛盾更為凸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有關學者提出了計數(shù)比較法,延時線法,Delta-Sigma法。其中,計數(shù)比較法結構簡單,容易實現(xiàn)。但是其需要的系統(tǒng)時鐘頻率為2nfs,其中fs為開關頻率,n為DPWM的分辨力。分辨力越高將需要越高的時鐘頻率,硬件系統(tǒng)不易滿足而且會產生很大的功耗。延時線法是由大量的延時單元構成,這種結構的時鐘頻率與開關頻率相同。當需要n位精度的分辨力時,需要的延時單元數(shù)目為2n-1個,而且延時單元的大小由供電壓、制造工藝、工作溫度決定,不易于移植與集成化。Delta-Sigma法僅限于低分辨力的DPWM中,如果應用于高分辨力中將會產出收斂速度慢,極限環(huán)等問題[1]。
數(shù)字時鐘管理能夠實現(xiàn)輸入倍頻、分頻和4種不同的相位時鐘輸出(0°,90°,180°,270°),提供零傳播延遲、低時鐘相位差和高級時鐘區(qū)域控制等。在本設計中主要運用了DCM的倍頻與移相功能。正如前文所述,數(shù)字控制系統(tǒng)的缺點之一是其DPWM有限的分辨力。由圖1可知,在一個開關周期(Tsw)內,分辨力Δf的大小可以由兩個連續(xù)占空比(din1,din2)的最小增量(Δt)決定,其關系見式(1)
圖1 DPWM分辨力的圖解
因此為了得到更高的分辨力有必要對DCM移相得到的CLK0,CLK90,CLK180,CLK270這4種相位進行一些邏輯處理。將它們與CLK2X或CLK2X180相與后可以得到占空比為25%的占空比,同理與CLK4X或CLK4X180相與可以占空比為12.5%的占空比。將占空比為12.5%的占空比與CLK2X0,CLK2X90,CLK2X180,CLK2X270,CLK8X,CLK8X180進行相應的與后可得6.25%的占空比。
1.2.1 數(shù)字抖動的基本原理
數(shù)字抖動是基于輸出電壓平均值的原理。通過改變相鄰幾個周期內占空比的最低有效位(LSB),從而平均幾個周期的占空比,最后由LC濾波器輸出實現(xiàn)[2]。3位抖動經過8個開關周期后LC的輸出如圖2所示。
圖2 3位抖動方案的實現(xiàn)
可以看出經過2Ndith個開關周期,DPWM的有效分辨力提高了Ndith位,其關系如式(2)
式中:NDPWM_EFF是DPWM有效分辨力;NDPWM是硬件實現(xiàn)的位數(shù);Ndith是抖動實現(xiàn)的位數(shù)。
1.2.2 抖動位數(shù)的選擇
由式(2)可知,DPWM抖動的位數(shù)越多,分辨力就越高。但是數(shù)字抖動方式會產生低頻紋波且LC濾波器在低頻下濾波效果下降。當位數(shù)增多時輸出抖動紋波會越大,甚至會引起極限環(huán)現(xiàn)象,所以抖動的最大位數(shù)是有限的。數(shù)字抖動紋波的峰峰值vp-p-dith決定著抖動的最大位數(shù),通過一些數(shù)學方法能推出抖動方式產生最大峰峰值vp-p-dith與抖動位數(shù)位數(shù)Ndith的關系[2]。本設計數(shù)字控制器的對象為BUCK型DC-DC電路,電路各器件的參數(shù)為L=4.7μH,C=10μF,RESR=15 mΩ,Vin=5 V,Vout=1.9 V,fs=1 MHz,NADC=10,NDPWM=11,ΔN=NDPWMNADC=1,Ncore=8??梢杂嬎愠鰂c=1/(2π)=0.0232×106Hz,fz=1/(2πRESRC)=1.06×106Hz。最大低頻器件的抖動紋波是頻率為fdith占空比為50%的方波。
根據(jù)公式(3),可知
Ndith的范圍值可由式(5)和式(6)確定,即
當fc<fdith<fz時,
當fc<fz<fdith時,
將相應的數(shù)據(jù)代入式(3),當fc<fdith<fz時,0<Ndith<5.43;當fc<fz<fdith時,Ndith<0。
由Ndith≥1,故選擇fc<fdith<fz。根據(jù)式(5)可得Ndith≤3.3,在本設計中選擇Ndith=3。
1.2.3 抖動方式的設計方案
目前,數(shù)字抖動方式的實現(xiàn)主要通過查找表方式。其設計方案如圖3所示。由比例—積分—微分(PID)算法控制器生成的11位DPWM,在每個開關周期的起始階段根據(jù)它的低3位選擇查找表相應的序列,然后在接下來的8個周期分別與高8位相加從而生成了新的8位DPWM1[7:0]。查找表中存放著不同的抖動序列。由于抖動方式使LC濾波器輸出產生紋波,這樣會致使輸出電壓控制效率降低,產生極限環(huán)。因此有必要選擇生成紋波最小的抖動序列以降低其產生的抖動幅值[2]。其序列如表1所示。
圖3 數(shù)字抖動設計方案
表1 最小的抖動序列表
該設計的主要目標是在取得高分辨力DPWM的同時,降低其所需的系統(tǒng)時鐘頻率以及減少系統(tǒng)的功耗,設計方案框圖如圖4所示。為了在固定的系統(tǒng)時鐘頻率下獲得高分辨力的DPWM,采用了同步計數(shù)及異步計數(shù)的方法[3]。系統(tǒng)的時鐘頻率fclk與開關頻率fs有如下關系
式中:Ncount為計數(shù)器的位數(shù),在本設計中的Ncount=4。新型混合DPWM設計中[5]Ncount=7,因此大大降低系統(tǒng)頻率從而降低系統(tǒng)的功耗[4]。當fs=2 MHz時,本設計的fclk應為32 MHz而在新型混合DPWM設計中[5]要求為256 MHz,因此在需要更高的開關頻率fs的設計中,該設計方法的優(yōu)勢更為突出。由于計數(shù)器在每個開關周期中都從0~15的計數(shù),將一個開關周期分為16等份。在該設計中當計數(shù)器的值等于DPWM1[7:4]時,使能DCM模塊工作生成兩類(占空比為12.5%與6.25%)4種不用相位。將抖動模塊生成的8位DPWM1[7:0]的[3:2]位用于選擇占空比為12.5%的4路輸出,[1:0]位選擇占空比為6.25%的4路輸出。在每個系統(tǒng)時鐘周期內根據(jù)低4位的不同選擇可以生產16中不同相位的信號,從而將DPWM的分辨力提高了16倍,分辨力增加了4位。而且該方法可以使得DCM模塊只在開關周期的1/16工作,之前的DPWM的電路結構幾乎都是讓DCM模塊工作在整個開關周期,因此該設計方案能進一步降低了系統(tǒng)的功耗。從前面討論可以得出11位DPWM中,DPWM的[2:0]位是由抖動方式獲得,[6:3]位是由DCM模塊產生,[10:7]是由計數(shù)比較方式生成。
圖4 低功耗高精度DPWM設計框架圖
本設計基于ISE11.1進行仿真驗證,并采用Virtex4系列的芯片。其功能仿真結果如下。
CLKIN為開關頻率,大小為1 MHz,在一個周期內產生了16種相位不同、占空比為6.25%的信號,仿真圖如圖5所示。
圖5 占空比6.25%的仿真圖(截圖)
Clk為開關頻率,大小為1 MHz;data_in[10:0]為PID控制算法的輸出;reset為復位信號,低電平有效;counter[2:0]為計數(shù)器輸出;add[7:0]為選擇的抖動序列;enable為使能查找抖動序列的信號;data_out[7:0]為輸出新的占空比。當新的開關周期開始時counter開始計數(shù),enable有效。當data_in=10011010010,data_in后3位選擇抖動序列,故抖動序列應為00010001,接下來的8個周期中data_out應為原來的基礎上分別加0,0,0,1,0,0,0,1。通過圖6可知波形圖與抖動方案的設計要求吻合。
圖6 抖動方式的仿真圖(截圖)
Clk1為開關頻率,大小為1 MHz;data_in[10:0]為PID控制算法的輸出;data_out[7:0]為抖動后生產的新占空比;DLL1為選擇后得到的12.5%占空比的信號;e為選擇后得到的6.25%占空比信號,通過e信號復位dpmw信號;dpwm為總體設計的輸出;當data_out[7:0]為01011001時,DCM模塊應在計數(shù)值為data out[7:4]時使能;通過data out[3:2]選擇DLL1信號,通過data_out[1:0]選擇e信號。通過圖7得知波形圖符合整體方案的設計要求。
圖7 低功耗高精度的DPWM的仿真圖(截圖)
本文介紹了一種低功耗高分辨力的DPWM的設計方法。由PID算法控制器輸出的11位DPWM,通過3位抖動電路后可以產生新的8位DPWM。新DPWM的高4位由計數(shù)比較器實現(xiàn),低4位由DCM模塊實現(xiàn)。該設計通過降低系統(tǒng)時鐘頻率和控制DCM模塊只在1/16開關周期內工作實現(xiàn)降低系統(tǒng)的功耗。在開關頻率為1 MHz,系統(tǒng)頻率為16 MHz的條件下,該設計通過了FPGA開發(fā)系統(tǒng)的仿真,驗證了該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1]QIU Y,LI J,XU M,et al.Proposed DPWM scheme with improved resolution for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s[C]//Proc.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Anaheim:IEEE Press,2007:1588-1593.
[2]PETERCHEV A V,SANDERS S R.Quantization resolution and limit cycling in digitally controlled pwm converters[J].IEEE Trans.Power Electronics,2003(18):301-308.
[3]SYED A,AHMEN E,ALARCON E,et al.Digital pulse-width modulator architectures[C]//Proc.35th Annual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rls Conference.Aachen:IEEE Press,2004:4689-4695.
[4]WANG X.High slew rate high-efficiency DC-DC converter[M].Florida: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Press,2006.
[5]高艷霞,徐妍萍,郭水保.新型混合DPWM方法及其實現(xiàn)[J].電力電子技術,2009(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