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江
11月12日,筆者來到素有“小江南”之稱的修武縣五里源鄉(xiāng)西板橋、五里源等幾個村時,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呈現(xiàn)在眼前:一臺臺推土機轟鳴,一臺臺攪拌機飛轉,一條條田間道路上車輛來回穿梭,這里就是修武縣五里源鄉(xiāng)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區(qū)的施工現(xiàn)場。
五里源土地整治項目是省級批復的土地整治項目,計劃投資5140萬元,建設規(guī)模2483.21公頃。項目建設分為田間道路工程、農田水利工程、電力工程及農田防護林工程等。土地整治項目完成后,不僅能為五里源村、馬坊村等12個村農業(yè)生產提供更好的條件,還能新增耕地2.75公頃。
西板橋村村民老馬和老伴是種田的老把式,播種鋤草收獲樣樣在行,只有澆地這件事讓他們特別犯難。老馬的老伴說:“以前用水不方便,有的時候沒有水了要架上管子,鋪上水龍帶。最難的時候從河里抽水倒到地里頭,不但費時費力,費工本更大了,澆一畝地20多塊錢,很難啊,年輕人出去打工,上了年紀的就澆不了?!?/p>
“現(xiàn)在國土局給我們打了井,扛著锨來就行,從地頭上扒開口子,3畝地用不了兩個半小時就澆完了,很快啊,還省了10多塊錢,真是比原來好得沒法說了。”老馬樂呵呵地笑著說。
一旁的村民田國平又算了一筆賬:“過去俺這里種麥,趁墑不趁時,地里有墑趕緊種,沒墑小麥出苗就不好了。有一年小麥種早了,春節(jié)前小麥長得旺。那年冬天下雪又早,麥子凍死不少,想麥收時多打糧,說瞎話哩!現(xiàn)在好了,冬春能澆地,夏秋能排水,莊稼都刺溜刺溜長,一畝小麥至少增產200斤,玉米就更不用說了?!?/p>
提到澆地,身邊站著的一位不知名的大嫂則算了另外一筆賬。她丈夫在外地的建筑工地支模板,過去只要一澆地她就得給丈夫打電話讓他回來。支模板一天至少150塊,她丈夫少跑一趟,兩頭算賬,少花路費不說,又多掙300塊工資。
“這塊地原來都是土路,一下雨好幾天路都不干,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到地里得半天工夫。現(xiàn)在路硬化了,騎個電動車,3分鐘就到地邊了,一天能多干一個鐘頭的活。現(xiàn)在不用拉水泵、往井里下水泵了,也不用拉管子、爭水了,井口就在地頭,這活一個人就干了,不是說時間就是金錢嗎,你說這一個鐘頭值多少錢?”話沒說完,這位大嫂的臉上就笑開了花。
五里源鄉(xiāng)的副鄉(xiāng)長蔡利軍告訴筆者,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之所以在基層大受歡迎,就是因為項目是水、田、林、路、溝全面治理,標準高、質量好,項目當年完成的,群眾當年就可以受益,當年就可以看到成效。五里源鄉(xiāng)土地整理后,這幾個村60畝地一眼井,地埋管,澆地就是一抬手的事,種子、化肥、管理等都不是問題,村民幸福的日子長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