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8)班 朱語萱
我相信媽媽是不愛我的。
生氣的時候她總是說,我是她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撿來的。童年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甚至相信這是真的。
不然,為什么十五個月大,她就狠心把我送到了千里之外的爺爺家?
不然,為什么她對別人家的哥哥姐姐晴天白日對我卻暗無天日?
我相信我是恨她的。這個恨字在今年暑假的那個晚上,終于變成了一個烙印,印在了媽媽的手腕上。
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夜晚,八點半,并不算很晚的夜晚,爸爸在外面喝了酒,本想請代駕,媽媽不放心,執(zhí)意去接。這不算過分,過分的是還要執(zhí)意拉上剛得到上網機會的我。抱著電腦不放的我于是親眼目睹了媽媽從命令到懇求到生氣再到憤怒。
媽媽好久沒打過我了!打我?這還得了,我已經長大了!當穿著高跟鞋還不如我高的媽媽掄起高高的拳頭時,我下意識地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用胳膊肘回敬了一下。
我當然還是和她去了,只是一晚上都沒有跟她講話。惱怒、羞憤包圍著我,使我?guī)缀醪荒芎粑?。回來的路上,媽媽紅著眼睛伸出手給我看,上面有明顯的三處傷疤:一處是給我燉排骨的時候不小心被高壓鍋燙的,一次是高考前為她班級學生燒香燙的,還有一處就是剛被我“烙”上的,上面還泛著青紫。媽媽說:“你就看在我是一個逐步邁向更年期的人少惹我生氣好么?!?/p>
這次暴風驟雨似乎就因為一向愛美的媽媽自認為自己是更年期而得以平息。我看見了媽媽無助的眼,外婆去世以后,我第一次從這雙眼里讀出了一點滋味。
我相信,升初三以來,我們之間有一些東西正在改變。
是什么呢?我也說不清。
每當我為隨筆寫什么而焦頭爛額的時候,媽媽總會過來期待地看著我,“你就不想寫寫你媽嗎?就沖我每天大老早送你,晚上再去接你……”沒等她說完,我總會毅然決然地把她推出房間。
其實不是不想寫,而是,不知從何寫起。
那個愿意吃我已經啃了一口又一口最后不想吃了的蘋果的人;那個每次在我整理好的廢書中挑舊日記本、摘抄本做紀念的人;那個一到放假就天天和我因一些很無聊的小事而吵,吵完后沒有任何過渡就若無其事和我商量晚上去哪里玩的人;那個成天在爸爸面前告狀,等到爸爸真打罵我又時不時說我兩句好話的人;那個為了她的學生可以跟人面紅耳赤,為了她的骨肉從來跟人順目低眉的人。
那個人就是我媽。
我相信,那些點滴,就是愛。
[點評]本文構思巧妙,始終是一種“相信”,卻是從“媽媽是不愛我的”的肯定轉為“那些點滴,就是愛”的堅定,轉折點就在于點滴的細節(jié)。因為細節(jié),所以感人。作者調遣文字和材料的能力極強,有一種信手拈來、揮灑自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