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蘇寧
?
漳州民間信仰研究
魏蘇寧
(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旅游與酒店管理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漳州古稱“佛國”,民間信仰之風盛行。漳州民間信仰具有多樣性、兼容性、功利性等特點。其在臺灣及東南亞地區(qū)的影響有利于加強交流,促進統(tǒng)一。
漳州;民間信仰;研究
所謂的民間信仰指的是某個時期在某個區(qū)域內廣泛流行的,民眾自發(fā)對某種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與尊重的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它是有別于宗教信仰的一種古老而又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它不象宗教信仰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系統(tǒng)化的教義與經典、專職的神職人員。它并無嚴格的規(guī)定限制,只是社會民眾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自發(fā)的行為。
漳州古稱“佛國”,唐宋以來大興寺廟。民間凡事求神拜佛,民間信仰蔚為風氣。漳州民間信仰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好巫尚鬼”的傳統(tǒng),宮廟林立,神靈眾多。這些神靈已融入了漳州的民俗生活,深刻影響著漳州地區(qū)人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歸納起來,漳州的民間信仰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所謂的自然崇拜就是指以自然物、自然力和天體為主要崇拜對象的民間信仰[1]。
人類的信仰最早就是從自然崇拜開始的。自然崇拜始于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人們?yōu)榱松娌粩嗟嘏c大自然進行斗爭,但無奈總感自己渺小,無法與大自然抗衡。當時,人們的科學文化知識貧乏,認識水平處于蒙昧狀態(tài),他們無法認清事實,總是認為各種自然物都有著奇異的功能,能主宰人類的命運,進而拜倒在它們腳下,向其表示敬畏,尋求庇護,于是就產生了自然崇拜。漳州的自然崇拜可以分為三類:
1.天神崇拜。
人們相信天是自然界的主宰,人間的一切禍福均由天定。因此無論是逢年過節(jié)亦或是婚喪喜慶都會先拜天神。從中國古代到現(xiàn)代,不管是下層平民百姓還是上層達官貴人,最普遍、最崇高的信仰就是對天的信仰。漳州的民眾對天神的崇拜也達到了相當?shù)某潭取T谡闹?,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太白星君、文昌帝君等信仰相當普遍?/p>
2.地祇崇拜。
地祇崇拜包括對山川河海等神靈的崇拜,這是漳州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漳州依山傍海,博平嶺山脈橫亙西北,烏山梁山遍于東南。據(jù)統(tǒng)計,漳州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8座[2]。最高峰為平和縣境內的大芹山,海拔1544米。全市共有山地面積8000平方公里。高山峻嶺草木叢生,山獸藏于其中,對當?shù)氐娜藗冃纬梢欢ǖ耐{。故各地均供奉山神以保平安。在漳州影響較大的山神信仰主要有東岳大帝、碧霞元君和三山國王。
漳州東南臨海,涉及龍海、漳浦、云霄、詔安、東山五個縣區(qū),海岸線全長680多公里。人們靠海吃海,漁民們以捕魚為生;而且漳州人與海外來往密切,經常在海上奔波,所以也信仰媽祖、南海廣利王等海神。自南宋以后,媽祖的廟宇遍布各城鄉(xiāng),至今已有130多座。
3.動物崇拜。
生活在古代福建的閩越人的蛇圖騰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種動物崇拜。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閩”字的解釋為“閩,東南越,蛇種?!边@里的蛇就是“蛇族”。漳州原屬閩越,山多水多,蛇患也多,對人們的生命構成很大的威脅。人們認為蛇具有某種超自然的力量,對它產生了極大的恐懼,進而加以崇拜。這成為漳州民間信仰的一大特色。在平和縣三坪村,蛇被尊稱為“侍者公”,供奉于三平寺中,平時人們也與蛇和睦相處。此外,南靖有蛇岳王公;平和九峰有蛇王神仙;華安馬坑草仔山有古老的蛇形石刻;九龍江沿岸以捕魚為生,長期與水打交道的船民,有的人也會在船上供木龍(木雕蛇像)祈禱。這些都是漳州人崇蛇習俗的表現(xiàn)。
佛教俗神崇拜是指以具有某些“法力”或“靈異”的僧尼為崇拜對象的民間信仰[1]。
唐中后期,佛教信仰發(fā)展得很快,自唐至元,漳州境內的寺院有600多所。佛教傳入后,為了能在當?shù)厣嫦聛聿⒉粩鄩汛?,便入鄉(xiāng)隨俗,慢慢擺脫了制度化的宗教色彩,逐漸成為世俗化的民間神明,積極介入人民的民俗生活中,為人們求雨祈晴、驅邪鎮(zhèn)妖、祈福禳災。當他們偶然靈驗時,百姓則認為他們法力無邊,神通廣大,把他們奉為神靈崇拜,成為佛教俗神。在漳州這類的民間信仰主要有觀音、泗州佛、三平祖師,清水祖師等。
道教是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的起源本身就與民間信仰有著密切的關系。道教的核心神仙說也一直影響著人民大眾。神仙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雖然不存在,但百姓遇到困難時卻總是希望有神仙能下凡來幫助自己。為此,百姓甚至創(chuàng)造出各路神仙。在唐末到宋元時期,隨著本地道教的迅速發(fā)展,道教俗神就被大批的創(chuàng)造出來。其實,他們的原型大都是真有其人,是生活中百姓周邊的人物,只不過被賦予了超自然的力量,由凡入圣。這些道教俗神在民間是非常收歡迎的。在漳州700多座宮觀中被供奉的道教神靈有近30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關圣帝君、保生大帝、媽祖、九鯉仙祖。
在漳州的民間信仰中,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承擔著某些社會生活保護職能的地方家庭保護神最受歡迎。如地方保護神土地公、城市保護神城隍、家庭生活保護神灶神、財神、門神。它們其中有的設廟供奉,有的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人們在家中或貼畫像,或設祭壇,早晚朝拜,祈福消災。
祖先崇拜包含著對先輩們的深情懷念。人們相信雖然先人逝去,但他們的靈魂依然存在,他們的威力無時不在,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對其后代的生活產生影響。漳州的祖先崇拜源遠流長。最早的祖先崇拜當屬對人類始祖的崇拜,如對炎黃二帝、盤古、神農的崇拜;其次還有對閩越先王的崇拜,如開漳圣王,廣惠圣王;再次,漳州是一個移民社會,自晉以來,后朝皆有移民前往漳州,每次移民都帶來自己的祖先崇拜,如鄒公爺、沈祖公、林祖公、胡祖公等。
在漳州這么多的民間信仰中,影響力最大、信眾分布最廣、香火最旺盛的莫過于關圣帝君、開漳圣王、保生大帝、三平祖師、觀音菩薩。他們的廟宇約占已知神靈廟宇的近半數(shù)之多。
雖然古代漳州的地勢嚴重阻礙了它與外界的交流和聯(lián)系,但先民們依然積極求訪神鬼之域。據(jù)調查,漳州境內現(xiàn)有10平方米以上的廟宇2800多座,可知主神的廟宇2300多座,供奉著490多位主神,可稱為全國廟宇及神靈最多的地區(qū)[3]。
漳州神靈之所以如此之多,大致有以下兩個原因:1.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漳州枕山襟海,坐擁平原。千米以上高山眾多,山區(qū)多猛獸,自然多山神、獸神;山區(qū)又多降雨,洪災時常發(fā)生,對百姓的生活影響巨大,加之漳州靠著臺灣海峽,波濤洶涌,出海捕魚、經商的人們生命時常受到威脅,因此,水神、河神、海神也應運而生;平原地區(qū)則多土地神。2.社會原因:古代漳州地屬閩越,自晉以來,中原多次大規(guī)模移民入閩,部分進入漳州。至此往后,每朝均有小范圍遷入??梢哉f,漳州基本上是由移民組成的,每次移民都帶來當?shù)匦叛黾白孀诔绨荨?/p>
民眾的求神奉祀,往往并不是真講信仰,也很少有人對某一信仰特別忠誠。信徒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愿望能否實現(xiàn),而對祈求哪路神靈并不去深究。在一般信徒的觀念中,總是認為多一個神靈就多一層保護,神靈越多,就可以得到越多的庇護。所以,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不管是善神還是惡神,不管是本土創(chuàng)造亦或是外來神眾均在此匯聚交融。而且不同宗教的神靈往往被供奉在同一廟宇之中,大家平起平坐,和睦相處,共同分享百姓的香火。所以,在漳州,一神多廟,一廟多神,多教合一的現(xiàn)象是很普遍的。
統(tǒng)治階級力圖把民間的信仰納入社會教化的軌道,而一般的百姓卻并不注重社會教化,也不具有自覺的信仰意識,而是出于十分直接的利益需求,如消災解厄、財運亨通、風調雨順、生兒育女等。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塑造神靈,并賦予每位神靈一定的職能,他們又用功利性的態(tài)度來對待神靈。平時生活中并不會特別關心宮廟,只有在遇到困難時才到宮廟中獻上祭品,磕幾個頭,希望得到神靈的庇佑?!盁o事不登三寶殿”“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就是對漳州民間信仰功利性心態(tài)的形象描繪。
漳州是全國最重要的臺胞祖籍地。臺灣現(xiàn)有人口2300萬,據(jù)統(tǒng)計,祖籍漳州的占35.8%。現(xiàn)在臺灣民間的四大信仰(媽祖、關圣帝君、保生大帝、開漳圣王),除媽祖外,其余三大信仰的祖廟均在漳州市。
海峽兩岸人民血緣相親,臺灣民眾也歷來十分重視從祖籍來的神靈。兩岸民間信仰的交流活動從未中斷過。祖廟的神像,如關帝、保生大帝、開漳圣王等曾多次出巡臺灣,接受信眾朝拜,在臺灣民眾中引起熱烈的反響。在臺灣,每年也都有大量的信眾排除萬難、橫跨臺灣海峽來到祖廟進香朝圣。這種定期的、持久的活動體現(xiàn)了臺灣同胞對故土的眷戀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這種認同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又升華為對整個民族和祖國的認同,增進了臺胞認祖歸宗的感情。應該說,漳州民間信仰是促進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加強兩地的民間信仰交流對于實現(xiàn)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另外,漳州民間信仰在東南亞地區(qū)的傳播與漳州華僑移居南洋有密切的關系。漳州先民素有開拓精神,他們在向臺灣遷徙的同時,也有不少人來到東南亞各國墾荒或是經商。而漳州的民間信仰就隨著僑民的足跡在東南亞廣泛傳播。保生大帝信仰在明末清初就已在南洋地區(qū)傳播[1]?,F(xiàn)已成為東南亞華人華僑社會中最有影響力的民間信仰。印尼三寶壟大覺寺、新加坡天福宮和金蘭廟、菲律賓馬尼拉的寶泉庵都供奉著保生大帝。此外,印尼雅加達及新加坡建有供奉開漳圣王的廟宇;菲律賓建有供奉關圣帝君的廟宇。
華僑走出國門身居異地,但卻不忘祖國,時刻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對祖籍帶來的神明的供奉成為海外同鄉(xiāng)們精神寄托的象征,也是他們和睦團結,不忘祖根的情感紐帶。時至今日,民間信仰活動仍然是東南亞華僑維護團結、思祖念親的最理想的方式,并且代代相傳。
[1] 林國平,彭文宇.福建民間信仰[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2] 沈元坤.漳州民間信仰 [M].海風出版社,2005.
[3] 段凌評,張曉松.漳州地區(qū)民間信仰調查與研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76-78.
A research of Zhangzhou folk beliefs
WEI Su-ni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 Fujian, 363000,China)
Zhangzhou has always been known as Buddhist Country and folk beliefs has always been prevailing there. Based on the types of folk belief in Zhangzhou, the author sums up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aper: diversity, compatibility, and utilitarian, besides, the author also states its influence on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Zhangzhou; folk belief; research
2012-09-24
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2011年度科研課題(ZZY1133)。
魏蘇寧(1979—),女,福建漳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B91
A
1673-1417(2012)04-0049-04
(責任編輯:馬圳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