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浙江省觀賞石成因和分布規(guī)律

        2012-01-28 07:39:12陳美君王杜濤王加恩
        城市地質 2012年4期
        關鍵詞:疊層石觀賞石化石

        陳美君,王杜濤,王加恩

        (1.浙江省地質調查院,杭州 311203;2.招金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招遠 265400)

        0 前言

        觀賞石是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具有觀賞、收藏和經(jīng)濟價值的石質藝術品。巖石或礦物受地球內、外地質營力綜合作用,賞石之空間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規(guī)律。

        浙江省有優(yōu)良的觀賞石生成條件,其觀賞石資源豐富、種類繁多。2009年—2012年開展了“浙江省觀賞石資源調查評價”,查明了觀賞石的類型、分布和規(guī)模,分析了其觀賞、收藏和經(jīng)濟價值。本文調查了63處觀賞石產(chǎn)地、30種觀賞石類型[3],介紹了其分布特點和成礦原因。

        1 調查方法

        項目通過研究有關文獻、古籍和觀賞石協(xié)會資料,篩選出主要觀賞石類型和產(chǎn)地83處,上報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納入《中國觀賞石資源分布圖》。對其中63處產(chǎn)地進行了實地調查,其中涵蓋30種觀賞石類。

        2 調查主要內容

        2.1 浙江省觀賞石資源類型和分布

        浙江省觀賞石資源調查查明主要造型觀賞石9種,產(chǎn)地22處;圖紋石類6種,產(chǎn)地8處;化石類7種,產(chǎn)地21處;礦物晶體類8種,產(chǎn)地12處。共計4類30種,產(chǎn)地63處。

        2.2 各類觀賞石分布和成因

        2.2.1 造型石類

        造型石一般具有立體形態(tài)美的特點,大多是在風化、水力侵蝕等作用形成的。我省造型石類觀賞石主要分布在浙西碳酸鹽巖發(fā)育地區(qū)、浙南水系密集地區(qū),以及浙中和浙東部分火山巖分布區(qū)。據(jù)調查統(tǒng)計,省內共有9種主要的造型石類,其中有太湖石、黃蠟石、常山花石、余杭花石、玄武巖棱柱等,產(chǎn)地計22處(表1和表2)。

        表1 浙江省各市觀賞石資源分布統(tǒng)計

        其中浙西北的南太湖石,其歷史久遠,文化積淀厚重,堪稱中華歷史文化名石;衢州常山的花石,馳名華夏和東南亞地區(qū),暢銷海內外;新近發(fā)現(xiàn)的黃蠟石廣泛分布在全省水系,品質上乘,成為賞石界的新寵。

        (1)太湖石的分布及成因

        太湖石是一種被溶蝕后的灰?guī)r,產(chǎn)于蘇浙邊界太湖周邊地區(qū);人們把該地區(qū)千姿百態(tài)、玲瓏剔透的碳酸鹽巖統(tǒng)稱為廣義的太湖石。孫鳳賢等人認為[5]太湖石是質地純厚的中厚層至巨厚層灰?guī)r受到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溶蝕作用,由灰?guī)r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及溶蝕差異性在石體表面形成的形態(tài)各異的溶孔、溶洞、溶溝和溶槽體系。整個石體形成洞洞相通、孔孔相連的奇特形態(tài)。

        太湖石主產(chǎn)于衢州衢江區(qū)灰坪鄉(xiāng)、江山市大陳鄉(xiāng)、湖州長興弁山等地。由于浙西北地區(qū)碳酸巖地層分布廣泛,灰?guī)r質地純厚、具有亞熱帶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產(chǎn)生獨特的溶蝕現(xiàn)象。

        (2)常山花石的分布及成因

        常山花石實際上是硯瓦山組瘤狀灰?guī)r,經(jīng)過風化侵蝕,灰?guī)r瘤流失,在表面形成大量排列有序的孔洞,一般產(chǎn)于山坡浮層土1~2m之下,厚度5~20m。由于常山花石的造型奇特,通常以單個或者組合體放置在園林中,造型各種假山形態(tài)。

        常山花石主要分布在硯瓦山地區(qū),毗鄰的江山市也有分布。硯瓦山一帶出露地層有印渚埠組、寧國組、胡樂組、硯瓦山組、黃泥崗組。硯瓦山組為一套瘤狀灰?guī)r,受構造因素的影響,其灰?guī)r內產(chǎn)生劈理。其層理和劈理的交面產(chǎn)生瘤狀、柱狀形態(tài),十分奇特。

        (3)黃蠟石的分布及成因

        黃蠟石是震旦紀晚期我國南方古大陸邊緣沉積的硅質巖,經(jīng)成巖、變質及風化磨蝕作用形成[6]。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黃蠟石原生地層為震旦系上部,分布在華南及其邊緣地帶,絕對年齡距今6~7億年。

        黃蠟石的形成與流水作用密切相關,其分布主要受河流流域控制。觀賞石界一般遵循“以產(chǎn)出地命名”。

        2.2.2 圖紋石類的分布及其成因

        圖紋石因其觀賞性極強而成為省內第一類觀賞石資源,包括昌化石、青田石、常山青石、桃花石、諸暨球狀巖和蕭山石6類(表3)。其中昌化雞血石和青田石名列我國四大名石。諸暨球狀巖成為世界罕見的地質珍品。

        表3 主要圖紋石類觀賞石及產(chǎn)地

        (1)昌化雞血石

        昌化雞血石產(chǎn)于杭州臨安市昌化鎮(zhèn)西北部玉巖山地區(qū),主要由高嶺石、地開石組成,含有少量辰砂、明礬石、葉蠟石、石英、絹云母、輝銻礦、黃鐵礦及自然汞等。昌化雞血石品種繁多,其中含辰砂礦物滲染的紅色斑塊,如雞血凝成,以全面紅或四面紅者為上品,當?shù)胤Q之為“大紅袍”。其基色有黃、紅、紫、青、綠、白、灰、黑等,有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多種。石中雞血的色澤有鮮紅、大紅、紫紅、淡紅等。呈片狀、團塊狀、條帶狀、星點狀、及象形等狀分布。

        昌化雞血石形成于硅化帶與汞礦化帶,發(fā)育在斷層上盤火山巖中。斷層為礦液上升的通道,含汞熱液順著主干斷裂活化運移上升時,受上部滲透性差的遮擋的阻擋,在火山碎屑巖中蝕變及汞礦化。當汞礦化形成以后,由于含鋁硅熱液沿斷裂再次活動,在前期形成的汞礦化帶中形成含硫化汞的鋁硅酸鹽礦物,即含辰砂的高嶺石-雞血石。

        (2)青田石

        青田石是產(chǎn)自麗水市青田縣方山、山口一帶的葉蠟石。產(chǎn)自青田石的葉蠟石礦床屬火山熱液交代型礦床,成礦于燕山早期,屬中低溫火山熱液礦床,成礦年代為距今約1.4億年的早白堊世。

        青田石質地密細、堅韌,溫潤光潔;顯蠟狀,油脂、玻璃光澤,不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顏色呈青、黃、淡紅及青灰等。

        (3)諸暨球狀巖

        諸暨球狀巖為超鎂鐵質球狀巖,屬基性-超基性巖類,發(fā)現(xiàn)于浙江諸暨石角村北北山坡,為全球首例。形成于超鎂鐵質巖漿深地殼環(huán)境(14~15km)。

        2.2.3 化石類分布

        化石是指在地質歷史時期形成并保存于地層中的生物遺體、遺跡、遺物等。按其保存類型有實體、模鑄、印痕等化石?;愑^賞石以其特有的珍稀性和觀賞性為人們所喜愛和收藏。

        浙西北地區(qū)海相沉積作用造就了廣泛的碳酸鹽巖地層,地層中富含古生代海洋動物群化石,是劃分地層剖面的標志化石,名揚國際地學界。浙中地區(qū)為中生代陸相盆地,其中盛產(chǎn)恐龍骨骼與恐龍蛋化石;同時,中生代的動植物繁榮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動植物化石來源。其最著名的化石有:恐龍骨骼和蛋化石、疊層石、魚類化石、硅化木,雙殼類以及其他動植物化石(表4)。

        表4 主要化石類觀賞石及產(chǎn)地

        (1)恐龍和恐龍蛋化石的分布和成因

        浙江省恐龍與恐龍蛋化石豐富,產(chǎn)地遍布浙中40,000km2、13個中生代盆地的上白堊統(tǒng)紅層中。天臺、東陽兩地榮獲“中國恐龍之鄉(xiāng)”稱號。全省目前已有金衢、新嵊、天臺、仙居、麗水、壺鎮(zhèn)、小雄、永康和湖山等9個白堊紀盆地77處(片)300余個恐龍化石點產(chǎn)出。獲準國家命名的有四條恐龍化石:禮賢江山龍、吉蘭泰龍、麗水浙江龍和中國東陽龍;天臺賴家出土的暫定為“始豐天臺龍”,有待于國家命名。它們分別分布于衢州市江山市淤頭鎮(zhèn)、金華市婺城區(qū)湯溪鎮(zhèn)、麗水市蓮都區(qū)聯(lián)城鎮(zhèn)、金華東陽市城西白云街道、臺州市天臺縣街頭鎮(zhèn)。此外還有臨海翼龍、新近發(fā)現(xiàn)的天臺越龍等恐龍化石。

        省內恐龍和恐龍蛋化石產(chǎn)出的時代多、層位多,自距今1.45億年前開始的早白堊世至約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均有恐龍活動的遺跡,其中晚白堊世有21個以上恐龍化石層位。浙江省恐龍化石具有“分布點多面廣、種屬與罕見品種多、產(chǎn)出時代與層位多、骨骼與蛋共生、保存完整性好”等五個特點。

        分析恐龍化石富集的原因,由于晚白堊世恐龍繁衍,后因某種原因導致恐龍大量死亡,經(jīng)搬運送入盆地后被迅速埋藏、壓實、脫水以及硅質交代充填石化后,形成化石。其形成演化過程如下:①首先是需要大量死亡的恐龍個體。通過河流或其他作用力搬運至湖盆,部分在湖周邊就地死亡,經(jīng)快速埋藏、隔離空氣、避免氧化,才開始了形成化石的第一步。②腐爛的恐龍被大量的沉積物或碎屑物覆蓋。③恐龍的骨架經(jīng)歷石化的過程。④數(shù)千萬年以后,由于地質作用以及氣候變化引起的巖石風化剝蝕和巖石侵蝕作用,將恐龍保存的巖層不斷暴露于地表,硅化的恐龍骨骼便逐漸暴露出來。

        (2)硅化木的分布和成因

        硅化木是地質時期中保存的植物莖干遺體,是一種石化了的“木材”,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和典型的古植物地質遺跡。它色澤黑褐,紋理清晰,似木非木,似石非石,卻重如磐石,堅不可摧。省內金華、龍游、蘭溪等多處分布有硅化木資源,以紹興市新昌縣澄潭鎮(zhèn)王家坪、鏡嶺鎮(zhèn)安溪一帶最為豐富、典型,稱為新昌硅化木。

        新昌硅化木主要是距今1億年至1.1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晚期之松、柏、杉、銀杏、樺樹等組成的原始森林形成的,經(jīng)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將新昌硅化木定為南洋杉木屬,確定為一種新種,定名為新昌南洋杉型木。其成因是樹木因火山運動或地殼變動被埋入地下,在地層壓力、熱力和二氧化硅溶液作用下,經(jīng)過漫長地質年代,植物纖維被沉淀的二氧化硅填充置換,最終形成木形硅質巖石。新昌硅化木目前在館頭組地層中已發(fā)現(xiàn)6層硅化木層,各層均有沉積韻律變化,硅化木有序地展布在六個沉積韻律之中;硅化木埋藏方式清楚,多數(shù)為斜臥,平行巖層層面堆埋,少數(shù)為直立,高角度交切層理。產(chǎn)出硅化木的地層多為巖屑砂巖、泥質粉砂巖以及黃綠色、深灰色含植物碎片粉砂巖。新昌硅化木埋藏特點顯示大片硅化木定向傾倒,顯示出白堊紀早期此地曾有多次災變事件。

        (3)疊層石的分布和成因

        疊層石是藍細菌等微生物群體形成的一種成層的生物沉積構造[10],最早的疊層石出現(xiàn)在35億年前, 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11、12、13], 是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和生物演化的直接證據(jù)。

        省內早古生代地層中多處分布有疊層石,但以衢州江山地區(qū)的疊層石分布最為集中、形態(tài)較好、資源量大和最具代表性,主要分布于江山的大陳鄉(xiāng)大唐、新塘塢、賀基達石背等地。

        在衢州江山發(fā)現(xiàn)的江山疊層石產(chǎn)于晚元古代埃迪卡拉系燈影組的白云巖中,無論是縱剖面的柱狀、疊錐狀,還是橫剖面的同心圈層狀,紋路形態(tài)都清晰美觀,有的被方解石填充,形成黑白色彩的鮮明差異,更增強了其觀賞性。

        在其成因探討中,Ginsburg提出[14], 疊層石是一種成層的生物沉積構造, 主要在藍細菌等微生物群體的作用下, 通過微生物席對外來沉積物進行捕捉、粘附以及碳酸鹽的沉淀而行成。最近曹瑞驥概括為[15]: 疊層石是由藍藻類的微生物(少數(shù)為細菌、真菌或真核藻類)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與無機沉積物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的一種生物沉積建造體。疊層石形成的生物基礎是組成微生物席的成分、微生物膜及其所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的數(shù)量和屬性,它們影響到生物膜的捕捉和粘附能力、微生物席的鈣化以及碳酸鹽的沉淀等作用程度。在具備了生物基礎后,通過光合作用、硫還原作用、EPS的吸附與鈣化作用以及EPS的有機降解等生物作用過程,實現(xiàn)對沉積物的捕捉和粘附,加上微生物自身的鈣化和碳酸鹽的原地沉積,最終在特殊的沉積環(huán)境下形成疊層石化石[10]。

        疊層石在江山地區(qū)大量富集,應歸因于其遠古環(huán)境。距今6.3-5.4億年在揚子地臺東南邊緣江山-紹興一帶,在經(jīng)歷了南華紀末的全球冰期事件后,發(fā)生震旦紀的海侵事件,使本區(qū)沉積泥質白云巖等,隨后逐漸海退。在斷裂的差異升降活動下,變成一孤立臺地,產(chǎn)生巨大的疊層石礁。

        2.2.4 礦物晶體類

        礦物是由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具有相對確定的化學組成和內部結構,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元。礦物類觀賞石主要為礦物晶體,也包括一些非晶質礦物。它以自然美觀的幾何多面體外形、豐富的色彩和各異的光澤為其特征。

        近百年來,礦物晶體一直為西方國家博物館和藏石者所推崇,在觀賞石收藏中占有最大比例。目前,礦物晶體的收藏也已引起我國賞石界重視,浙江省是全國著名的非金屬資源大省,其中色彩艷麗、晶形優(yōu)美的螢石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列,晶形獨特的方解石、水晶、石英、黃鐵礦等非常豐富。礦物晶體作為精美的收藏石品成為極具觀賞價值的礦產(chǎn)資源。浙江省礦物晶體類觀賞石種類與分布如表5所示。

        表5 主要礦物晶體類觀賞石及產(chǎn)地

        地殼中的絕大部分礦物顆粒以不規(guī)則形態(tài)產(chǎn)出和聚集在一起。只有在特定的溫度、壓力和地球化學條件下及具有合適生長空間時,才有可能形成形態(tài)較完整的晶體。這種空間包括地殼運動造成的裂隙、噴出巖漿巖的氣孔空洞、各種巖脈中的晶洞、地下水溶蝕石灰?guī)r形成的溶隙溶洞。巖漿作用、變質作用和各種表生地質作用過程,都可能在這樣的有利空間內形成較完整的礦物晶體。

        巖漿侵入作用晚期的偉晶巖化作用,可能促使形成粗大的石英、長石、電氣石、綠柱石、云母、鋰輝石、鋯石、鈮鉭鐵礦、磷灰石等晶體;與巖漿作用及變質作用有關的含礦熱液,可形成黑鎢礦、錫石、黃玉、綠柱石、輝鉬礦、輝鉍礦、電氣石、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雄黃、雌黃、輝銻礦、辰砂、綠簾石、水晶、方解石、螢石、白云石、重晶石等;受巖漿熱力及熱液的影響的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紅柱石、尖晶石、透閃石、陽起石及石榴子石等;表生條件下的風化、淋濾和沉積作用,可形成孔雀石、藍銅礦、磷氯鉛礦、砷鉛礦、釩鉛礦、褐鐵礦、銻華、異極礦、方解石、文石、石膏等礦物。

        2.3 區(qū)域地質背景與觀賞石的形成

        浙江以江山-紹興北東向拼合帶為界,區(qū)域上東南屬華夏古陸的組成部分;西北屬揚子古陸東南緣的組成部分。古陸變質基底分別屬于早、中元古界,經(jīng)歷了神功運動和晉寧運動變質與改造作用,省內的各類觀賞石就是在此基礎上經(jīng)歷了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而形成。

        (1)浙西北地區(qū)

        該區(qū)域經(jīng)歷了南華紀、震旦紀至二疊紀以來的連續(xù)海相沉積作用,形成了巨厚的沉積巖類,受加里東和印支運動的造山褶皺影響。沉積巖具有明顯的層理和條帶狀、結核和泥裂構造等特征,這種不均勻構造,導致巖塊在地表條件下發(fā)生差異風化和侵蝕,形成各種變化的形態(tài),奠定了造型石形成的基礎。此外,如果外動力的侵蝕能力太強,或者巖石的抗侵蝕能力太弱,或二者兼而有之,也能導致巖塊的快速侵蝕變化的形態(tài),最終形成具有特異形態(tài)的造型石。

        連續(xù)的海相沉積作用使得此區(qū)域廣泛發(fā)育碳酸鹽類巖石(石灰?guī)r、泥灰?guī)r、白云巖和大理巖等)。此類巖石具有微弱可溶性,出露地表的石灰?guī)r遭受雨水和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作用,形成各種侵蝕形態(tài),加上石灰?guī)r自身通常具有層狀的不均勻性(如層理構造),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會發(fā)育各種方向的斷裂,地下水沿著巖石中斷裂和層理的長期流動及溶蝕作用使溶隙擴大,溶隙間便留下各種形態(tài)的石灰?guī)r,形成形態(tài)千變萬化,甚至富含空洞的溶蝕石灰?guī)r造型石;若巖石還具有某些特殊構造,如沉積結核、灰?guī)r瘤、灰?guī)r條等,被剝離或經(jīng)差異風化后通常更具多樣變化的形態(tài),成為形態(tài)有趣的獨立石體,如太湖石、余杭花石、常山花石、江山千層石等就是在此區(qū)域產(chǎn)出的典型造型石類觀賞石。

        (2)浙東南地區(qū)

        東南華夏古陸始終處于抬升侵蝕剝蝕作用中,至中生代燕山期受太平洋板塊俯沖影響,造成大規(guī)模的火山爆發(fā)和巖漿侵入活動,普遍發(fā)育各類火山巖,具有典型的活動性大陸邊緣特征。延續(xù)至早白堊世晚期,隨著陸殼不斷向大洋增生演化,火山活動及巖漿侵入在時空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即時空上火山活動及巖漿侵入逐步向海洋一側遷移。

        大部分巖漿巖質地十分堅硬,難以侵蝕,加之其整體分布和結構構造均勻,不易造成差異侵蝕,較少形成造型石。但是酸性噴出巖的石泡構造,會形成具有空腔的球體,其空腔也會受后來的熱液充填作用而形成瑪瑙,并可能在圍巖被剝蝕后形成獨立的瑪瑙球、杏仁體、晶腺體等,成為獨特的一類造型石,如雁蕩山的流紋巖球泡和縉云縣的球形流紋巖。此外,近代及地質歷史時期火山作用形成的玄武巖棱柱、火山巖棱柱等,在嵊州、新昌等多處都有分布,具有獨特的原生形態(tài),亦成為造型石的一種。

        早白堊世晚期,區(qū)域性構造形跡主要表現(xiàn)為陸殼斷裂,形成線型斷裂構造和斷陷盆地構造,區(qū)域性斷裂控制著早白堊世晚期盆地的形成、發(fā)展和演化,這個時期則以陸相盆地沉積、堆積為主體,形成了一系列沉積巖類。與這些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相伴隨的是該區(qū)域地表生物的繁榮,因此在這一系列盆地沉積的過程中接受了大量的生物遺體、遺跡,在地層中形成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如新昌的硅化木、東陽和天臺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永康和壽昌的化石群等等。

        (3)現(xiàn)有地貌格局對觀賞石形成的影響

        第三紀以來,浙江地殼活動總體上以緩慢抬升為主,河流下切,山體以侵蝕剝蝕為主,形成多級侵蝕剝蝕面,逐步形成現(xiàn)在的地貌格局。

        一方面,被切割的山體更加容易遭受侵蝕、剝蝕,導致原本在山體深部的巖石有機會接受侵蝕,形成形態(tài)各異的觀賞石;另一方面,隨著山體被切割,更多的河流和水系形成,造就了浙江省江河眾多,從山體上被切割或風化而進入河床的巖石,由流水搬運磨蝕形成紋路美觀的圖紋石,或形態(tài)奇特的造型石。

        帶有圖紋的巖塊在江河河床上長期滾動搬運和沙石磨蝕的過程中,被塑造成了具有較高“成熟度”或形態(tài)簡單的橢圓卵石,形成具有可欣賞圖紋或畫面的圖紋石。也有本身不具有圖紋的巖石,受到酸性物質(如土壤)的溶蝕和SiO2的膠結,并在表面形成一層質地細膩、呈蠟狀的釉彩,具有良好的觀賞性。

        3 結論

        通過浙江省觀賞石資源調查,查明浙江省觀賞石類型齊全、蘊藏豐富、質量上乘。觀賞石資源明顯受區(qū)域地質背景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

        (1)全省擁有造型石類、圖紋石類、化石類、礦物晶體類觀賞石共計30種,產(chǎn)地63處。其中,造型石類9種,產(chǎn)地22處;圖紋石類6種,產(chǎn)地8處;化石類7種,產(chǎn)地21處;礦物晶體類8種,產(chǎn)地12處。

        (2)造型石類主要分布在浙西、浙北地區(qū),尤其集中于碳酸鹽巖分布區(qū);圖紋石類分布較為平均,浙西、浙北、浙南、浙東均有分布;礦物晶體類主要分布在浙西北和浙中地區(qū);化石類主要分布在浙中地區(qū),連續(xù)廣泛發(fā)育的盆地區(qū)域化石產(chǎn)出極為豐富。

        [1]金奎喜.浙江省化石觀賞石的開發(fā)探討.浙江地質,1995,11(2):76~79.

        [2]金奎喜.螢石觀賞石的評價及收藏.珠寶科技,1996,6(4):52~53.

        [3]浙江省地質調查院.浙江省觀賞石資源調查評價報告.2012.5.

        [4]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中國觀賞石資源分布指南.地質出版社,2010.

        [5]孫鳳賢,谷 豐等.安徽省觀賞石資源的分布及合理開發(fā)利用.上海地質,2008.3.

        [6]徐嘉煒.中華黃蠟石的地質學探討.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4(6):882~885.

        [7]路鳳香,桑隆康.巖石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2:1~399.

        [8]蔣云峰.典藏?黃龍玉[J].中華奇石, 2009(9):26~39.

        [9]周新民,朱云鶴等.超鎂鐵球狀巖的發(fā)現(xiàn)及其成因研究.科學通報.1990.

        [10]溫志峰,鐘建華等.疊層石成因和形成條件的研究綜述.高校地質學報,2004,10(3):418~428.

        [11]Buick R, Dunlop JSR, Groves D I.Stromatolite recognition in ancient rocks: an appraisal of irregularly laminated structures in an Early Archaean cher-t barite unit from North Pole, Western Australia.Alcheringa,1981.5: 161~181.

        [12]Lowe D R.Stromatolites 3,400-Myr old from the Archean of Western Australia.Nature, 1980.284:441~443.

        [13]Lowe D R.Restricted shallow-water sedimentation of early Archean stromatolite and evaporitic strata of the Strelley pool Chert ,Pilbara Block, Western Australia.Precambrian Research, 1983.19: 239~283.

        [14]Ginsburg R N.Controversies about stromatolites; vice and virtues.In: Muller D W, McKenzie J A , Weissert H,eds.Controversies in Modern Geology.London:Academic Press, 1991.25~36.

        [15]曹瑞驥.前寒武紀疊層石命名和分類的研究歷史及現(xiàn)狀.地質調查與研究, 2003,26(2): 80~83.

        [16]王中剛.淺議觀賞石及其分類.貴州省科學技術優(yōu)秀論文集(2004年度):219~221.

        [17]歐陽恒.福建壽山石分布及其特點.上海地質,2010,,3(4):90~94.

        [18]谷 豐,徐曉磊等.景紋石的地質特征及合理開發(fā)利用.安徽地質,2007.17(4):289~294.

        [19]阮青鋒,邱志惠.礦物晶體和玉石觀賞石的評價方法.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4.6(1):37~39.

        猜你喜歡
        疊層石觀賞石化石
        石頭“呼吸”的奧秘
        遼東半島震旦系甘井子組疊層石生長機制研究
        地質論評(2024年1期)2024-01-31 06:41:36
        這種石頭有生命
        科學之謎(2022年1期)2022-04-09 13:04:48
        觀賞石產(chǎn)業(yè)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寶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關于舉辦第51期觀賞石鑒評培訓班的通知
        寶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5:21
        關于舉辦觀賞石高級研修班的通知
        寶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6
        石器·觀賞石特色之賞
        寶藏(2017年6期)2017-07-20 10:01:01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戰(zhàn)
        小學科學(2015年2期)2015-03-11 21:52:45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戰(zhàn)
        小學科學(2015年1期)2015-03-11 14:17:16
        中國豫西寒武系饅頭組疊層石的沉積特征及其古環(huán)境意義①
        沉積學報(2013年1期)2013-11-13 02:35:04
        国产美女裸身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琪琪|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双 | 久久伊人精品只有这里有| 中文字幕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引诱隔壁| 亚洲丁香五月激情综合| 久久久久久一本大道无码| 亚洲精品熟女av影院|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老太脱裤让老头玩ⅹxxxx| 一级无码啪啪| 久久想要爱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国产av丝袜旗袍无码网站| 美国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美腿久久亚洲一区| 成人av蜜桃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 欧美 变态 另类 人妖|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九色| 女人天堂av免费在线| 寂寞人妻渴望被中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国产AⅤ无码久久丝袜美腿| 国产啪啪视频在线观看| 一二三区无线乱码中文在线| 国产男女无遮挡猛进猛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不卡| 91青青草在线观看视频| 美妇炮灰被狂躁爽到高潮h| 亚洲伊人一本大道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久成人av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天堂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