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給那些貌似懶惰實則有想法的人以空間。懶惰的人也需要懶出方法,懶出境界,見得聰明,見得創(chuàng)新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大凡世界存在兩類人,一類懶惰的人,一類勤勞人。用傳統(tǒng)的眼光看待這兩類人,肯定鮮花和掌聲無疑會獻給后者。因為勤勞的人每天都在為公眾奉獻新鮮的牛奶和面包,為人們的衣食住行殫精竭慮。
說到懶惰,過去就曾感到梁實秋先生的一句話說得不怎么樣,梁先生在《說懶》這篇文章中,頭一句就劈頭蓋腦地說,“天下沒有一個人是不懶的”。開始覺得他說得絕對了,但隨著年歲的增長,我覺得梁先生說的真是大實話。先生為了證實其言鑿鑿,拿嵇康、白居易、蘇東坡的“自由”作依據(jù),最后獨出機杼,留下點睛之言:“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懶而不覺’,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確乎,好吃懶做之“懶”,必然放縱任性,蹉跎年華。它是事業(yè)長進的絆腳石,窒息才智的大溫床,得過且過的保護傘,腐蝕心志的大妖魔。
但有一種自身偷懶,又想著也為大眾偷一點懶的人,我覺得該大贊幾聲、大寫一筆。世界上最富的人——比爾·蓋茨,當年也是一個絕對的“懶漢”。他原是個程序設(shè)計員,因為懶得讀書,就退了學(xué)。他懶得記那些“命令”,于是就編了個圖形的界面程序,他這一偷懶,于是全世界的電腦都長著相同的臉,讓我們便捷了。當然,縱觀許多發(fā)明家創(chuàng)造的進程,卻都是義無反顧,廢寢忘食,決然是不懶的。他們想著的、做著的是為別人偷懶。愛迪生發(fā)明了燈泡;貝爾兄弟發(fā)明了電話;查佩兄弟發(fā)明電報;萊克兄弟發(fā)明了飛機……這種創(chuàng)造所產(chǎn)生的能量,是讓全世界都偷懶,其效率和效益是無法估量的。
懶惰有兩種情形,一種是消極的懶惰,往往自私自利;一種是積極的懶惰,常常胸襟開闊。民間故事中,有兩個懶夫妻,懶得現(xiàn)成的飯也不吃,這是無可救藥的懶惰,自然只有死路一條。另一類是不愿在繁復(fù)的勞動中耗費艱辛,而思考省時省力、快捷有效的方法。生物學(xué)家研究發(fā)現(xiàn),螞蟻是最勤快的一種小動物,“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可在這其中也有少數(shù)螞蟻終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頗有游手好閑、好吃懶做的味道。有趣的是,當生物學(xué)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并斷絕蟻群的食物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竟如沒頭蒼蠅,表現(xiàn)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lǐng)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食物源轉(zhuǎn)移。原來“懶螞蟻”在游游蕩蕩中,是把大部分時間都化在“偵察”和“研究”上了。螞蟻能夠懶出辦法,人類在這方面更是聰明。
懶得吃吃力力爬樓,有人發(fā)明了電梯;懶得辛辛苦苦走路,有人制造出汽車;懶得劈柴升火,就產(chǎn)生了管道煤氣;懶得自己燒飯,各種便當就應(yīng)運而生?!疤嫒送祽校约喊l(fā)財”,這種生財有道的事,比比皆是。正是懶惰的想法,激發(fā)出一些人的智慧。他們不想在多余的過程中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而是極力找捷徑、抄近路,走向高峰。他們中的一些人即使不勤奮、不勤勞、不勤勉,但干出了名堂、干出了事業(yè),也是克服了懶而保持昂揚之精神的緣故,這就是一種毅力、一種精神,而且還不失是一種進取的狀態(tài)、生存的智慧。
省略過程,直達目的,少兜圈子,以少勝多是“懶人”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懶惰確實還是一件好事,不僅不是坐享現(xiàn)成,好逸惡勞,還是一種聰明和幾分伶俐。他們在努力讓一切漫長復(fù)雜的程序簡單化,讓一些專業(yè)工具變得不再跟人為難。許許多多偷懶在發(fā)展史上劃時代的成功,其結(jié)果是往往灑下這類想懶人的血汗,為眾人留下的則是坦途:讓人們從辛苦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活得更輕松自在,獲得享受和愉悅。
當然,為了達到懶惰的目標,需要勤奮地勞作;在懶惰的目的未達到之前,在原有的工作環(huán)境之下,仍需要努力地工作,兩者并不矛盾。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給那些貌似懶惰實則有想法的人以空間。懶惰的人也需要懶出方法,懶出境界,見得聰明,見得創(chuàng)新。這個高遠的境地就是——自己走出一條捷徑,為別人留下一條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