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員工理所應當天經地義。尊重人性是有效管理的基礎,員工行為其實只是老板行為的“反射”而已
“婆媳關系”號稱人際關系第一難,同樣是女人跟女人,婆婆媳婦好得跟母女一樣的據(jù)說真的很稀有。而現(xiàn)在不少民營企業(yè)的勞資關系,也跟婆媳關系一樣讓人頭疼。已經持續(xù)多年的“用工荒”和“招工難”,今年并沒有成為特別的關注熱點。其原因一則是今年因為用工需求有所減弱從而緩和了供求關系,二則多年下來已經話題疲勞,并且逐漸成為常態(tài),沒有太多的新意。
但是,在勞資關系上,一些常識性問題我們并沒有搞明白,一些我們已經司空見慣甚至覺得天經地義的想法,其實并非本來如此。比如,員工的工資是誰發(fā)的?員工和機器有什么區(qū)別?農民工和老板家養(yǎng)的狗誰更有地位?
這幾個問題,看起來再簡單不過,似乎還有幾分荒唐。但我相信,那些一直為“招工難、留人難”撓破頭的企業(yè)主,在這些常識問題上存在認識誤區(qū),而且還犯了錯誤。
在浙江省最佳雇主獎頒獎儀式的論壇環(huán)節(jié),一位新生代農民工理直氣壯地說:“老板憑什么克扣我的工資,這個工資本來就是我自己干出來的,又不是你發(fā)給我的!”這位小伙子的話千真萬確,他的工資不是慈善、不是捐助、不是借款,而是他應得的權益,是他自己干出來的。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很多的老板和工人都沒有搞清楚。
道理也是再簡單不過,試想一下:假如經理、員工的工資是老板掏錢發(fā)的,那么老板只會越來越窮,因為時間越長工資發(fā)得越多。同樣道理,假如經理、員工工資是老板給的而不是自己干出來的,那么老板扣工資理所當然。很清楚,不但工資是經理、員工自己掙來的,而且還留了或多或少的一部分給老板,成為了老板的利潤。所以,我們反過來說老板的利潤是經理、員工發(fā)的,倒是沒有完全錯。
認為工資是老板給的,本質上是權利意識和責任意識缺失的結果,無論老板和員工都是如此。對于老板來說,他會有一種賞賜的心理,而不會覺得這是責任和義務。對員工來說,如果認為自己的工資是老板給的,其結果是既沒有“這是我本來就有”的權利感,也沒有“這是我本來就要做”的責任感。而最好的狀態(tài),是勞資雙方都向對方懷有感恩之心。
“農民工和老板家養(yǎng)的狗誰的地位更高”?這個問題有些殘酷,但不難得出參考答案。我很多次在各類總裁班上提問:如果你是企業(yè)主,你們家養(yǎng)一條寵物狗,一條寵物狗身上的花費,與一個農民工的生活費相比,哪一個更高?這個時候現(xiàn)場通常是鴉雀無聲。
你家的狗生病了,你可能會送他去寵物醫(yī)院。你工廠里的農民工生病了,你做老板的會去他那遠不如你家“狗屋”的出租屋里看望一下么?如果農民工的生活費超過老板家里寵物狗的花費,如果農民工生病了老板會去他的出租屋看望。我相信,你不可能遭遇這用工“兩難”。
我們經常說“消費者是企業(yè)的衣食父母”,按照這個邏輯和上文“老板的利潤是員工發(fā)給的”道理,我們可以得出“員工才是老板的衣食父母”的結論。所以,員工不但不是成本,而是真真切切的資本。善待員工理所應當天經地義。這方面,我們以前有著不少好傳統(tǒng)。
毛澤東在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回憶童年生活時說:我的父親非常節(jié)儉,對待家人非常嚴苛。對自己的兒子們“他一文錢也不給”,兒子們吃的是最差的,從來不給肉蛋。但對于雇工們卻特別開恩:“他每月十五給雇工們雞蛋下飯吃”。
尊重人性是有效管理的基礎,員工行為其實只是老板行為的“反射”而已。“你把員工當牛馬,員工就把自己當人”;反過來“你把員工當人,員工就把自己當牛馬”。所謂最佳雇主,就是要“把員工當人”,摒棄“機器式用人思維”。就是機器,也需要經常地維修保養(yǎng)。人和機器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機器越用越貶值,而人越用越值錢。很難想象,一位窩了一肚子火的小伙子,可以在一臺世界頂級的設備上生產出世界頂級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