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彬
(黑龍江省林業(yè)科學院,哈爾濱150081)
紅瑞木(Cornus alba),別名紅梗木,山茱萸科山茱萸屬,紅瑞木原產(chǎn)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朝鮮半島,中國的華北、東北、西北、華東等地也有分布。多生長于海拔600~2700m的山地、溪邊、闊葉林及針葉混交林中。
紅瑞木為陽性樹種,其生長快、耐鹽堿耐水濕、耐旱耐修剪。樹干挺拔、樹形優(yōu)美、花序大而美麗,果白色,枝條鮮紅,落葉后枝干紅艷如珊瑚。適應能力極強,能耐-50℃的低溫,是難得的北方景觀樹種。四季中,分別可觀花觀葉觀枝觀果。夏花潔白綠葉青,秋韻紅葉白果盈,春景紅綠添色彩,冬雪紅樹珊瑚晶。
紅瑞木具有藥用價值,皮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痢等功效;紅瑞木還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油料樹種之一,種子含油量約30%左右,其中油的碘值188.6g碘/100g油,皂化值199.0mg KOH/g。脂肪酸組成為:肉豆蔻酸微量、棕櫚酸28.2%、硬脂酸0.9%、十六碳稀酸5.1%、油酸14.0%、亞油酸41.1%、亞麻酸10.1%、未鑒定酸0.5%。紅瑞木中紅色素具有開發(fā)利用價值;紅瑞木在提取生物柴油方面很有開發(fā)前景,要做大做強我國的生物柴油產(chǎn)業(yè),當務之急是因地制宜的加快紅瑞木等木本油料植物的生產(chǎn)基地建設,不僅符合國家產(chǎn)業(yè)政策,促進國民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對緩解資源短缺和改善大氣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紅瑞木是落葉灌木,樹高可達3m,樹皮暗紅色,枝血紅色,初時通常被有蠟狀白粉。芽卵狀披針形,葉對生,橢圓形,稀卵圓形。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花小,乳白色,花萼4裂,尖三角形,花瓣4,卵狀橢圓形,雄蕊4,著生花盤外側,花絲線形,微扁,無毛,花藥淡黃色,2室,卵狀橢圓形,丁字形著生。核果,長圓形,微扁,成熟時乳白色或藍白色,花柱宿存?;ㄆ?~6個月。果期8~9個月。
紅瑞木可用播種、扦插、壓條分株法育苗。
3.1.1 種子處理。紅瑞木種子成熟時期是8~9月。采種后要及時進行種子調制。11月前后混合2~3倍濕沙溝沙藏或裝入缸內、木箱內入窖沙藏。第2年4月中旬前后取出,篩除三分之二的沙子,然后曬種子,每天勤翻動、勤澆水,保持種子潮濕,有利于發(fā)芽。晚上收進室內或用草簾蓋好。當20%~30%的種子裂嘴后便可播種。
3.1.2 播種方法。播種的時間為4月末5月初。為了提高苗產(chǎn)量及土地利用率,可采取床式條播。其方法:苗床做好后,每平方米施35~40kg腐熟肥,與床面土混合,摟平床面。在播種前1天晚澆透底水,待床稍干后便可播種。首先在床面開5個小溝,溝深2~3cm,使播種行通直。開好以后踩底格子,進行溝內撒播種子。播種為每平方米150~250g,最后覆土。覆土要均勻,厚度適宜,覆土速度要快,最后碾壓1次。
3.2.1 插穗截取及處理。在生產(chǎn)中,主要采用扦插法繁殖,秋末落葉后從健壯母樹上剪取粗壯的當年生枝條,截成長16~19cm的插穗上剪口距第1個芽1~2 cm,按粗、細分級,每50根綁成1捆,砂藏越冬。
3.2.2 建立苗床。圃地應選在靠近水源、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播種前每667m2地撒腐熟農(nóng)家肥2~3t,并配施硫酸亞鐵225kg/hm2。以消毒殺菌。圃地深翻、耙細、整平,制成畦面寬80cm、畦埂寬20cm、畦深20cm的育苗畦,灌足底水。待土壤松散時翻松、耙平即可育苗。
3.2.3 扦插育苗。扦插前插穗要沾A B T生根劑,插入深度為3~5cm,株行距為5cm×10cm,育苗時間以清明前后為宜,每畦3行,株行距15~25cm。扦插深度以插條露出地面l~2cm為宜。扦插時切勿碰掉插穗上的芽子。插后立即踏實、灌水。
3.2.4 插后管理。扦插完后應馬上澆1次透水,以后每天早晚各噴霧1次,每3d澆1次透水,使棚內濕度保持在85%以上,濕度不夠應增加噴霧次數(shù)。棚內溫度不得高于30℃,溫度過高則應開棚降溫。紅瑞木較耐旱,澆水應視墑情而定。雨季注意排水,5~7月各追施1次化肥,用量為75kg/hm2,結合施肥應進行澆水,之后一般不再追肥,以防止因徒長而導致苗木木質化程度低,降低抗寒能力。為促進苗木翌春多抽枝條,入秋后要進行抹頭,易受凍害的地方,可用干草覆苗御寒。
3.2.5 移植。幼苗需經(jīng)2年培育才能出圃。移植時間為翌年春季苗木萌動之前,移苗時要帶宿土,盡量保持完整的根系,以提高移植成活率。移植密度為0.5~1.0m。移植初期及時澆水,一般連澆3次,5~7月各施1次復合肥,用量為75kg/hm2,每次追肥要進行澆水。苗木生長期間注意修剪、整形,使其勻稱的多萌枝條,株形圓滿。秋季即可出圃造林。
在春季將健壯枝條環(huán)割后埋入土中,生根后在第二年春季與母株割離分栽。
宜選地勢較高,土地平整,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喜略濕潤土壤,可種植于光照充足處或林緣、溝渠邊、池塘邊。耐寒力強,也能耐夏季濕熱。對土壤要求不嚴,耐輕度鹽堿,在pH8.7、含鹽量0.2%的鹽堿土中能正常生長。對土地進行深翻,深度要求30cm。對平整的土地作畦,作畦寬度3m,長度一般要求15~20m。
苗期應及時松土、除草,達到促進苗木生長的目的。在苗木生長時期,根據(jù)土壤雜草生長情況和水分狀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和澆水。在澆水后25h,土壤半干半濕時進行中耕,既疏松表土又除掉雜草,中耕深度一般為3~5cm。
播種后要及時施肥、澆水,保持床面潮濕。待苗出齊后要始終保持土壤濕潤。在苗木生長階段需要大量養(yǎng)分,需要定期噴灑營養(yǎng)液,一開始以氮肥為主,然后多施磷鉀肥為主,其濃度不超過0.5%。生長后期要減少水肥的施用。開花前應該適量的根部追磷肥、鉀肥為主,以增加植株根部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提高植株的產(chǎn)量和品質。
5.3.1 病害防治。主要病害有葉枯病、葉斑病和莖腐病。葉枯病和葉斑病于發(fā)病初期對苗木噴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600倍液,視病情隔15~20d,噴2~3次。莖腐病,可于3月萌芽噴灑美度的石硫合劑,雨季前噴灑1∶1∶200的波爾多液;秋季時有浮塵子發(fā)生,傷枝皮,影響觀賞,可噴樂果1%或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
5.3.2 蟲害防治。
蟲害有蚜蟲和浮塵子危害。早春是防治蚜蟲的最佳時期,可用50%的辟蚜霧超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受害部位。浮塵子,此蟲主要危害樹皮,影響樹木觀賞性。防治方法是噴灑50%辛硫磷乳油1200~1500倍液殺除,也可噴5倍的石硫合劑防治。
[1] 孫建華,劉二霞,王靜,等.綠化樹種——紅瑞木栽培管理技術[J].內蒙古林業(yè)調查設計,2010(6):31-32.
[2] 張晶,石志強.紅瑞木主要栽培技術[J].民營科技,2011(9):126.
[3] 孫文江.新興綠化樹——紅瑞木的培育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09(5):124.
[4] 李峰,劉婷婷,陶格斯,等.紅瑞木播種育苗技術[J].內蒙古林業(yè),2011(3):20.
[5] 敖亞萍,王玉萍,托婭.紅瑞木扦插育技術[J].內蒙古林業(yè),2005(4):20.
[6] 周以良,董世林,聶少奎,等.黑龍江樹木志[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454.
[7] 任步鈞.觀賞花木栽培[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l98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