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明, 吳昊迪, 王 猛, 陶 瑾, 張幼怡, 王秀杰, 袁 谷, 王世強△
(1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生命科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北京100191;2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研究所,北京100101)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種心血管疾病(如持續(xù)的壓力超負荷、心肌缺血等)晚期共有的終末器官損害,死亡率高,是臨床上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以往針對心衰結構和功能檢測的研究多集中在心衰發(fā)病的中晚期,即心臟組織結構明顯改變、心功能嚴重受損階段。近年來臨床研究提示,在心衰發(fā)生的早期(即心功能受損尚不十分明顯的時期)進行評估和干預,對于心血管疾病預后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近年來許多研究者開始意識到心肌細胞結構蛋白的改變在心衰發(fā)展中至關重要。我們近期的研究發(fā)現肌細胞特異性表達的結構蛋白junctophilin 2(JP2)水平的下調與心衰早期亞細胞水平的興奮-收縮耦聯超微結構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并且該超微結構的變化直接損害了心肌細胞的興奮-收縮耦聯功能?;贘P2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我們發(fā)現并驗證了其3'-UTR區(qū)有microRNA的結合位點,在心衰早期microRNA水平的升高導致了JP2水平的下調和相應的結構與功能的改變。針對上述心衰中心臟重塑早期上調的microRNA,我們在體外、細胞和整體水平進行了天然小分子探針的干預研究,對心衰的早期防治提出了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