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霞 楊 靖 楊玉波 沈為明 付萬彬
(1.內蒙古阿榮旗查巴奇畜牧獸醫(yī)站,阿榮旗 162750;2.內蒙古阿榮旗音河畜牧獸醫(yī)站,阿榮旗 162750;3.內蒙古阿榮旗霍爾奇畜牧獸醫(yī)站,阿榮旗 162750;4.內蒙古阿榮旗獸醫(yī)局,阿榮旗 162750;5.內蒙古阿榮旗動物疫病防控中心,阿榮旗 162750)
曲霉菌病是一種常見的霉菌病,各種禽類都可感染。發(fā)病率高,會引發(fā)禽類大批死亡。本病主要發(fā)生于幼齡雛鵝,多呈急性發(fā)病,成年鵝多為散發(fā)。病鵝呈現明顯呼吸道炎癥,又稱為曲霉菌性肺炎。
阿榮旗伙爾奇富貴村張某和姜某于2010年6月21日購進鵝苗3 100只、4 100只,用塑料大棚網上育雛,地面鋪黃沙土。進雛后第3 d趕上連續(xù)高溫天氣,白天最高溫度達40℃,用雙層遮陽網扣在育雛棚上,并用水封閉降溫,夜間溫度達15℃左右,用火爐升溫。為防止中暑,2家分別在6日齡、8日齡下地平養(yǎng),姜家舍內地面墊了一層曬干鋸末。由于塑料棚內育雛,夜間棚溫較高,加之陰天下小雨,周圍環(huán)境濕度較大。至7月2日出現死鵝數量增多,每天達30多只左右。病鵝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張口呼吸,眼睛流淚、甩鼻液等。開始認為是細菌性疾病或是小鵝感昌,在水和料中加入了一些抗菌藥進行治療,效果不明顯。7月4日求診,筆者剖檢死鵝發(fā)現:病鵝肺部有灰白色米粒樣的顆粒,氣囊、胸壁和腹壁有灰黃色小結節(jié)。為了進一步診治此病,我們送癥狀明顯活鵝和死鵝各10只到黑龍江省獸醫(yī)研究所進行剖檢和病料鏡檢,確診為小鵝霉菌性肺炎。
病鵝呼吸次數增加,不時發(fā)出摩擦音,張口吸氣時頸部氣囊明顯脹大,呼吸如同打噴嚏。有時閉眼伸頸,張口喘氣,眼鼻流液,食量減少,飲水增加,精神萎頓,后期下痢、吞咽困難,死鵝嘴和蹼青紫色。
主要病變表現在呼吸系統(tǒng),鼻腔、喉部、氣管發(fā)生炎癥,肺部、氣囊、胸壁、腹壁有豆粒大小的灰黃色小結節(jié),有的融合成大團塊,柔軟有彈性,內容物呈干酪樣變化,肝臟淤血,呈脂肪肝。
立即清除墊料,消毒欄舍及地面,更換新的干凈墊料(最好墊上干燥沙粒)。更換飼料。加強飼養(yǎng)管理,注意保溫、通風和消毒。在日常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和葡萄糖粉,給雛鵝增加營養(yǎng),增強其抗病、抗應激的能力。
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1.2 g/kg飼料、大蒜素1 g/kg飼料、土霉素原粉1 g/kg飼料、氟苯尼考1 g/kg飼料、制霉菌進口原粉0.5 g/kg飼料。連用5 d后,病情得到控制。
對病重鵝隔離喂養(yǎng)、治療,用制霉菌素2.5萬U/羽,人工喂服,2次/d,連用4 d。
(1)病因分析表明,姜某家雛鵝是因棚內地面潮濕鋸末滋生霉菌所致,張某家則是因飼料保管不當使飼料發(fā)霉致病。本次共死亡雛鵝1 400只,占雛鵝數的20%,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此病易發(fā)生在炎熱夏季,多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極易滋長霉菌;飼養(yǎng)密度過大(35只/m2),通風不良,使用發(fā)霉的墊草,飼喂霉便飼料等多種原因使雛鵝發(fā)病。育雛時最好網上育雛,不用墊料,如必須平養(yǎng),要用新鮮的不發(fā)霉的墊料。墊料須經甲醛熏蒸消毒,曬干后再用。
(3)本病常見多發(fā),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易發(f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本病發(fā)病集中、損傷大、治愈慢,單用制霉菌素效果不佳,必須采取抗炎、解毒、環(huán)境處理等綜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