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浙江杭州 310058;2.寧波科瑞特動物藥業(yè)有限公司)
豬病毒性腹瀉主要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和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所致,TGEV和PEDV同屬Ⅰ型冠狀病毒。隨著規(guī)?;B(yǎng)豬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一直就有豬病毒性腹瀉疫情的地方性流行報道。該病一般多發(fā)于冬春寒冷季節(jié),病豬主要表現(xiàn)為灰綠色或黃色水樣腹瀉,尤其對7日齡以內的哺乳仔豬危害較大,死亡率可達80%以上。最近,筆者對該病進行了跟蹤調查,現(xiàn)報告如下。
據調查,2011-2012年冬春之際,該病在浙江及國內不少地區(qū)引起較大規(guī)模的地方性流行,且多發(fā)于產房內的哺乳仔豬,表現(xiàn)為出生后第2~3 d發(fā)生嘔吐,腹瀉,3~4 d后脫水死亡。少數豬場開始發(fā)病時,各階段豬群同時出現(xiàn)腹瀉現(xiàn)象,經過一段時間后腹瀉停止,經20~30 d后,疫情再次出現(xiàn)。不少豬場曾用“糞便返飼”法試圖控制疫情蔓延,但無明顯效果。
據調查,近年來該病流行范圍較廣,全國主要養(yǎng)豬大省,如廣東、河南、廣西、湖南、山東、東北地區(qū)及浙江蕭山、金華、龍游、江山、寧波、嘉興、湖州等地均有發(fā)病流行。大都具有發(fā)病急、傳播快、持續(xù)時間較長,規(guī)模化豬場疫情嚴重等特點,飼養(yǎng)規(guī)模在30~50頭母豬以下的小型豬場則發(fā)病相對較少。接種過病毒性腹瀉多聯(lián)苗(弱毒苗或滅活苗)的豬場仍有可能發(fā)生疫情,但發(fā)病較輕、流行時間較短。管理水平低、產房保溫差的豬群,一般發(fā)病嚴重,死亡率較高。
病死豬體嚴重消瘦,被毛粗亂,雙眼嚴重凹陷,部分豬只胸腹下與股內側皮膚有藍紫色小點或藍色斑塊;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小腸充血、膨脹,腸粘膜脫落、絨毛萎縮、腸壁變薄,腸內充滿黃綠色液體;胃底部充血,內容物呈黃色并混有乳白色乳凝塊。
據調查,近年來由于該病的發(fā)病特點及危害程度都已超過往年,故有專家懷疑是否有新的病毒出現(xiàn),有人懷疑是嵴病毒 (Kobuvirus),有人懷疑是博卡病毒(Bocavirus)。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曾有人采用膠體金試紙條、RT-PCR、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對來自11個省市28個豬場的139份樣品(糞便或小腸內容物)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陽性率達54.7%(76/139),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陽性率達38.1%(53/139),兩者混合感染為25.9%,豬輪狀病毒陽性率為5.04%(7/139),而豬嵴病毒的陽性率只有1.44%(2/139)。隨后不少實驗室也相繼證實,在正常豬群的腸道組織中也能分離到嵴病毒和博卡病毒。因此,筆者以為這兩種病毒可能并不是引起該病的主要病原,還是以流行性腹瀉病毒和豬傳染性胃腸炎為主。通過跟蹤部分發(fā)病豬場的病料送檢報告發(fā)現(xiàn),引起豬群腹瀉的主要病原為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產房內哺乳仔豬腹瀉的多為流行性腹瀉病毒。
分析疫情流行,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目前使用的疫苗可能存在流行性腹瀉病毒抗原不足或免疫源性較差等原因,這是引起大范圍豬群發(fā)生病毒性腹瀉的主要原因。
二是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病毒屬于腸道病毒,理論上只有口服疫苗產生的局部抗體介導免疫或弱毒疫苗產生的細胞介導免疫才有較好的免疫效果;加之此類病毒屬于冠狀病毒,極易變異,故現(xiàn)有滅活苗的免疫保護效果欠佳。
三是由于部分豬場對本病的免疫不夠重視,只在冬季來臨前匆忙免疫接種,甚至漏免也是助推疫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
四是豬群中潛伏藍耳病毒、圓環(huán)病毒感染和飼料中霉菌毒素等導致的免疫抑制,不但影響免疫抗體的產生,且影響到機體的抗病能力。
五是豬場產房內的保溫問題,產房內低溫寒冷和母豬無乳則可加劇疫情的蔓延,加重病情。
5.1加強飼養(yǎng)管理 一旦發(fā)生疫情,應適當減少飼喂量。該病毒對溫度特別敏感,發(fā)生疫情時,產房內應適當升溫。實踐表明,產房適當升溫可有效防止該病傳播。據生產實踐,一般哺乳仔豬生后4~5 d的腹瀉多由環(huán)境中存在的病毒感染所致,正確的做法應將待產母豬轉入新的“干凈”環(huán)境中進行分娩;對產后1~2 d內出現(xiàn)腹瀉的往往同母豬帶毒有關,一旦發(fā)現(xiàn)有仔豬腹瀉,就應立即將其余仔豬寄養(yǎng)或與日齡稍大仔豬進行交換飼養(yǎng)。待疫情接近尾聲、病豬逐步康復時,考慮到腸道菌群已受破壞,最好在飼料中添加復合多維制劑,滿足腹瀉后機體對維生素的需求和機體抵抗力的提升。必要時輔助一些抗生素。
5.2采取正確的“返飼”方法 采用哺乳仔豬發(fā)病18~20 h的胃腸組織,搗碎勻漿后飼喂產前20 d左右的待產母豬,一定要喂至母豬有腹瀉反應為止,否則需適當加大飼喂劑量(因該法有傳播其它病毒的風險,必須在專業(yè)獸醫(yī)指導下進行)。
5.3防止豬群脫水、酸中毒和繼發(fā)感染 可在豬群飲水中加入生物細胞特殊電解質“實肯耐”、維生素和必要抗生素,防止豬群發(fā)生脫水,酸中毒和繼發(fā)感染。
5.4藥物防控 據筆者經驗,患病5 d內的哺乳仔豬一般不需處理。如要處理,只能灌服鏈霉素20 IU/次和慶大霉素2 IU/次,每日3~4次;嚴重脫水者需灌服口服補液鹽或腹腔注射“25%葡萄糖溶液+1%阿托品2 mL”混合液20~30 mL。對患病7 d以上仔豬可在10 kg仔豬專用奶粉混合液中加入實肯耐20 g、園蘭清10 g和新奧美(硫酸新霉素)10 g。
5.5免疫預防 建議每年9-10月對種豬進行間隔20~30 d的兩次基礎免疫(交巢穴),1個月后,對冬春季分娩母豬產前15~20 d再加強免疫一次?;驁猿指ッ庖撸醵久缧Ч麅?yōu)于滅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