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吳連海,袁小波,周俊
(1.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2.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四川成都 610031)
CFG樁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樁,由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摻適量水泥加水拌和,是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的一種地基處理新技術。CFG樁適用范圍較廣,就土性而言,CFG樁可用于處理黏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淤泥質土等地基。既適用于擠密效果好的土,又適用于擠密效果差的土,具有沉降變形小、沉降穩(wěn)定快等特點。用CFG樁處理的地基,具有可使地基承載力大幅度提高并具有很大可調性的優(yōu)點,CFG樁和樁間土一起,通過褥墊層形成CFG樁復合地基共同工作。其中,墊層可采用碎石墊層+土工格柵或鋼筋混凝土板+碎石墊層的形式[1]。本文主要通過建立有限元模型與現場實測分析,研究墊層內加鋪土工格柵情況下CFG樁、樁間土和土工格柵的受力變形狀況,進而分析土工格柵對改善地基沉降、CFG樁和樁間土的受力變形所起的作用。
本現場試驗段為某鐵路正線路基,試驗段地形平坦,地勢開闊,試驗點土層情況見表1。
路堤填高為6.8~7.2 m。地基采用CFG樁加固,樁頂采用樁帽+碎石墊層(墊層內夾鋪2層土工格柵) 結構,設計參數為:樁長23 m,樁間距1.7 m,樁徑0.5 m,樁帽直徑1.0 m。其中土工格柵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單向拉伸土工格柵(EG170),規(guī)格:極限抗拉強度170kN/m,極限抗拉強度下的伸長率≤9.5%,2%伸長率時的拉伸力52.5 kN/m,5%伸長率時的拉伸力103.0 kN/m。
表1 主要地層情況表
結合工程結構特點,分別布設了液位沉降計、柔性傳感器進行樁頂、樁間土沉降差和土工格柵應力應變監(jiān)測。元器件布置如圖1~圖3。
液位沉降計監(jiān)測CFG樁樁頂平面內的樁頂和樁間土的沉降,沉降基本穩(wěn)定后的樁頂、樁間土沉降結果見表2。
表2 液位沉降計測試結果表 mm
由表2可知,路基中心處的樁頂和樁間土沉降量最大。
柔性傳感器測試土工格柵的受力和變形情況。碎石墊層中上層單向受力土工格柵沿線路縱向鋪設,下層沿線路橫向鋪設。上、下層土工格柵應變分別如圖4和圖5。
根據圖4、圖5可以看出,柔性傳感器位移實測值多為負值,其絕對值均不大。實測最大的拉應變?yōu)椋?.1%,換算的土工格柵拉力<0.057 kN/m。而雙向土工格柵,設計抗拉強度大于120 kN/m。表明土工格柵受拉的作用還遠遠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其原因有:樁土之間沉降差不夠大,不足以使土工格柵有足夠的拉伸變形而產生拉力;受土工格柵初始安裝狀態(tài)所影響,若初始安裝時,土工格柵整體或局部呈上凸狀態(tài),當在上部填方荷載作用下沉降不大時,將使土工格柵出現壓縮變形[1]。
樁徑0.5 m,間距1.7 m,正方形布置,每排19根樁,共30排。樁頂標高3.40 m,樁底標高-19.4 m,樁頂設直徑1.0 m樁帽,厚度0.5 m。其上設0.6 m厚碎石墊層,墊層內夾鋪兩層土工格柵。計算采用的材料參數[2-4]見表3。
表3 計算采用的材料參數
本研究采用巖土工程/地下工程有限元分析軟件PLAXIS進行CFG樁的數值模擬和仿真研究工作,建立如圖6所示的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模型中選取計算節(jié)點如圖7所示,坡腳處、路肩處和路基中心處的樁頂沉降量和樁間土沉降量計算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有限元模型計算的樁頂、樁間土沉降量以及樁頂和樁間土的沉降差與現場實測數據基本吻合。
由圖8可以看出,土工格柵的最大拉力為163 N/m,而其設計抗拉強度大于120 kN/m[1],表明土工格柵受拉的作用還遠遠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土工格柵對地基沉降、樁間土的壓縮變形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起安全儲備的作用。
表4 模型沉降計算結果 mm
通過現場試驗和有限元分析對土工格柵在CFG樁復合地基的應用與分析進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采用墊層內加鋪土工格柵的CFG樁復合地基處理的鐵路路基,其路基中心處的樁頂沉降量和樁間土沉降量最大。
2)本試驗段CFG樁樁頂碎石墊層內加鋪的土工格柵沒有充分發(fā)揮其抗拉作用,土工格柵對地基沉降、樁間土的壓縮變形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只起安全儲備的作用。
[1]西南交通大學.高速鐵路CFG樁復合地基現場試驗研究報告(李窯試驗段)[R].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9.
[2]蘇春暉.高速鐵路中等軟基CFG樁復合地基加固機理的有限元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
[3] 董必昌,鄭俊杰.CFG樁復合地基沉降計算方法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2(7):1 084-1 086.
[4] 強小俊,陳合愛,江輝煌.CFG樁復合地基的特性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工科版),2006(2):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