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慧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2012年2月曝光的一份對喬布斯的調查文件內容令人感慨,幸而當年老布什并未連任,不然整個世界科技史也許會譜寫出另一段歷史。
喬布斯去世后,根據美國《自由信息法案》規(guī)定,關于他的調查文件能夠公之于眾了。現在,通過這些文件人們得知,FBI曾因老布什提名喬布斯出任政府職務,在1991年年初對時年36歲的喬布斯展開調查。
彼時,老布什因發(fā)動海灣戰(zhàn)爭而漸失民心,需提振經濟挽救民意。為增進出口貿易,老布什開始挑選“總統(tǒng)出口委員會”成員,該委員會由美國上市公司高管組成,向總統(tǒng)提供出口戰(zhàn)略和出口政策方面的建議。喬布斯正在候選人之列。
FBI接到任務后開始著手探訪喬布斯的鄰居、在蘋果公司的同事,甚至其競爭對手。調查顯示,這位候選人脾氣暴躁,很難相處,然而卻極富魅力,有自己獨特的管理風格。他身價不菲,卻過著僧侶一樣的生活。
接受FBI調查時,喬布斯承認從1970年到1974年“體驗”過大麻;拋棄了前女友和私生女Lisa,直到調查前不久才開始承擔撫養(yǎng)義務;為達目的他不擇手段,因此疏遠了一批蘋果早期員工。
即便如此,幾乎所有人都會在調查最后給予“是否推薦在政府任職”以肯定回答,有位受訪者頗具諷刺意味地說:“推薦政府任命喬布斯擔任職務,反正這種職位也不怎么需要誠信?!?/p>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調查恰逢喬布斯的人生低谷:被自己一手創(chuàng)立的蘋果公司踢出局。此后,他創(chuàng)辦了NeXT,并收購了皮克斯公司的圖形工作組。然而,這兩家公司捉襟見肘的財務情況甚至需要喬布斯用自己的積蓄維持日常運營。
盡管此時喬布斯有重新證明自己的迫切需要,這樣的任命是他展現非凡頭腦的又一次機會,但他幾乎從一開始就對此表現得毫無興趣——FBI調查人員第一次與他聯系時,得到的回復是“我最近3個星期都會非常忙,沒有時間接受訪問,連一個小時都抽不出來”。
幸或不幸,1991年是老布什出任美國總統(tǒng)的末期,次年比爾·克林頓在大選中獲勝,由老布什提議的“出口委員會”就此不了了之。
如今看來,如果老布什連任,使得這次任命真的生效,喬布斯會不會被這項任務牽扯精力?如此,科技界歷史可能會另有版本。試想一下,當時蘋果公司幾次更換CEO也沒能治好部門冗雜、產品線過長的大公司病,如果沒有喬布斯的回歸,蘋果這艘被喬布斯稱為“底下有個大洞的船”,也許會在互聯網泡沫時期舉步維艱,結局或許是觸礁,也可能是徹底沉沒。
這樣,人們就不可能在21世紀喜獲iPhone和iPad這樣具有突破創(chuàng)新意義的新產品;唱片公司會繼續(xù)為盜版問題傷透腦筋;出版業(yè)還在循規(guī)蹈矩地制造印刷品;薄到能裝進信封的平板電腦不會或推遲誕生——所有這些勾起人們朝圣般熱情的產品,皆有可能不會出現。
但幾乎可以肯定,以喬布斯偏執(zhí)狂的性格,他愿意為之付出所有時間和精力的只有科技創(chuàng)新這一件事。FBI的種種調查結果也顯示,喬布斯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接受和拒絕什么。即便在1991年前后最落魄的時期,36歲的喬布斯仍與他少年得志時一樣,對科技創(chuàng)新表現出真摯的熱情。直至41歲,他終于等來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重回蘋果,再創(chuàng)奇跡。
此次曝光的FBI調查結果其實并無新意,它所披露的大部分內容在暢銷書《喬布斯傳》和相關書籍、報道中都能找到。其真正價值所在,是再次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喬布斯,再次讓世人被喬布斯的執(zhí)著、專注、熱忱所感染。
(項京摘自《第一財經周刊》2012年第6期,〔希臘〕Charis Tsevis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