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恒平
不久前由國家某權威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99.13%的在職白領受“壓力”、“抑郁”、“職業(yè)倦怠”等職場心理因素困擾;79.54%的職場人士感到“職業(yè)心理健康”嚴重影響工作質量。這些數字讓筆者震撼、困惑的同時,更深感通過倡導快樂工作以排遣員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抑郁,已刻不緩。
要引導員工從內心深處敬重自己的職業(yè)。人的生存需要職業(yè),但必須從內心深處熱愛自己的工作,敬重自己的職業(yè)。否則,即便是有一份不錯的職業(yè),也會因為不熱愛它而無快樂可言,更別說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或在工作上有所建樹。對此,企業(yè)必須引導員工積極、正確對待自己的職業(yè),讓員工學會從內心深處敬重、敬畏自己的職業(yè),并兢兢業(yè)業(yè)把本職工作干好,做出成效。引導員工擁有關心企業(yè)、服務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并以自己能有能力服務客戶、服務企業(yè)、服務他人而感到榮耀與快樂。如此,我們的員工不但職業(yè)上會有作為,更會從工作中感受并享受著快樂。
要將“快樂工作”納入到管理人員工作職責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歷來是一對矛盾體,工作中,被管理者情緒的好壞或壓力大小,自然或多或少與管理者有關,且許多情況下與直接服務于他們的現場管理人員有關。企業(yè)應盡可能將化解職工的不良情緒分解并落實到管理人員工作職責中,現場管理人員不但要以優(yōu)質、友善的服務態(tài)度服務于一線員工,多關心、多幫助他們化解不良情結,還應將他們的不良情緒等動態(tài)及時反饋給企業(yè),以便上下共同尋找醫(yī)治良策,讓員工人人形成并擁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要將開設“心理健康驛站”納入人本管理制度中。員工的非正常情緒,既有工作上的,也有生活、家庭等其它方面的,單憑企業(yè)或工作中的釋壓、去惑,肯定是不行的。要善于利用各種渠道、載體,或通過為員工開設“心理健康驛站”,向員工宣傳、傳授自我解壓的方式方法;或通過聘請心理醫(yī)生,以集體授課的形式引導員工解壓,也可以利用局網站、QQ、電話等方式引導、改善職工的心理狀態(tài),以此促進員工用平和的心態(tài)認識事物,處理問題,養(yǎng)成樂觀、豁達、寬容的生活態(tài)度。
要豐富員工的業(yè)余文化生活。精神文化需求作為緩解心理壓力的手段,尤其是對那些平日工作有節(jié)點、質量有壓力,且經常加班加點的員工,尤為重要。企業(yè)或基層單位,要盡可能豐富員工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或利用業(yè)余時間,或利用工作休息時間,開展小型、多樣的諸如球類、棋類及趣味、聯誼等業(yè)余文體活動,以緩解員工工作壓力,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此外,企業(yè)還可以通過積極開展讀書活動,以凈化員工的心靈,使他們情緒趨于穩(wěn)定、快樂。因為,書是良好心理成長的沃土。人只要常學習、多讀書,就會渾身散發(fā)書香。這種書香,因有書在腹、識在胸,即便外界浮躁,其內心照樣也會從容淡定,泰然處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幸福的真意》中說“瞧瞧那些正在工作的員工,他們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從事生產,忘了時間也忘了自己,等到下班鈴聲響起,才驚覺下班時間到了。這種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狀態(tài),正是工作中的‘幸福心流’”。但愿我們的企業(yè)時時處處都能呈現如此美妙、熱鬧,被“快樂”包圍的工作與生產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