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是個吃蒜大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吃大蒜。無論是大富人家,還是貧窮人家,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一個共同的食材——蒜。蒜的吃法多種多樣:生吃、涼拌、佐料、腌制、油煎、烘烤、蘸醬……包羅萬象,無所不能。每年,泰國銷售的大蒜可達幾千萬噸。寧可食無肉,不可食無蒜,是泰國人的一種習俗。
蒜雖好吃,可吃起來卻很麻煩。泰國本土的蒜,個頭小,剝起皮來很費勁。用手剝,時間長了,手指甲里辣得很痛,不小心用手揉到眼睛,辣得眼睛都睜不開,還直流眼淚。但是,皮再難剝,泰國人也離不開蒜,這是一種深入到骨子里的風俗,世世代代傳下來的。于是,泰國民眾們想出了一個簡便的辦法,那就是在做菜時,將大蒜放在案板上,用刀一拍,“啪”的一聲,干脆利落,然后直接連皮一塊兒放到菜里炒。長此以往,食客們也都習慣了這樣的做法,吃的時候,也不需要費什么事,經(jīng)過烹飪過的蒜皮已脫離了蒜身,輕輕一剝,就可食用了。且香味濃郁,醇香綿綿,讓人食欲大增。
中國蒜農(nóng)從泰國市場上看到了這一商機,決定把自己的大蒜打進泰國市場。于是,中國蒜農(nóng)在提高大蒜單位產(chǎn)量、育種、施肥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創(chuàng)新,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經(jīng)過創(chuàng)新后的中國大蒜,不僅個大、白凈,外觀潔白如玉、蒜瓣均勻整齊,而且久放不壞,讓人賞心悅目的同時又可放心食用。
這種中國大蒜進入泰國市場后,民眾頓時被那個兒大、白凈、圓潤的外觀所吸引,爭相購買。姑娘、小伙談戀愛,小伙總愛買一小袋中國蒜給姑娘當零食。倆人一路走,一路時不時地剝一塊蒜放在嘴里,嚼來嚼去,就像是在嚼巧克力,那種從口腔里流溢出來的蒜味,芬芳馥郁,讓戀人陶醉。許多人還將這種中國蒜,當做饋贈親朋好友的貴重禮物。
中國蒜在泰國刮起了一陣旋風,香飄泰國的大街小巷,風靡泰國市場,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吹竭@么好的商機,中國蒜農(nóng)好不得意,他們將出口到泰國的蒜,創(chuàng)新得更加白凈、圓潤、飽滿,像一個個小蘋果似的,泛著銀白色的誘人光澤。
沒想到的是,就像是一陣風刮過后,蕩起在水面上漣漪,再也沒有一絲纏綿了。泰國民眾很快就感覺到這種中國蒜外表雖然華麗漂亮,但卻中看不中吃,失去了大蒜應有的原汁原味,變得味同嚼蠟。于是,大家又把目光重新移向了不起眼的小個頭的本國蒜。無奈,中國蒜農(nóng)們只好咬牙,打起了價格戰(zhàn),可還是無人問津,備受冷落。
中國蒜在泰國市場上經(jīng)歷了冷熱兩重天,讓蒜農(nóng)們飽受損失,最后,只得鳴金收兵,撤出泰國市場。
蒜農(nóng)們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終于找到中國蒜在泰國市場上“滑鐵盧”失敗的根源,那就是——“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一種機制,是一種實際的需要,也是一種風險。創(chuàng)新應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不是神丹妙藥,也不是嘩眾取寵。如果不顧客觀實際情況,片面追求創(chuàng)新,失去了原有的內(nèi)在元素,哪怕是再個大、再白凈、再圓潤,也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成為浮云。
摘自《中國剪報》2011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