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是位中學教師,周末全家聚餐時,時常聽她抱怨,說現(xiàn)在的孩子只會花錢,根本不知道掙錢有多辛苦。
聽多了,我們心里也不免產(chǎn)生一種危機感。因為我也是母親,家里也有一位上學的孩子。如果我現(xiàn)在教育不當,將來孩子就可能成了“只會花錢不會掙錢”的人!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家庭普遍缺乏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導致一些孩子根本不懂理財。
由此,我決定對女兒進行理財教育,趕緊補上這一課。首先,我利用雙休日,帶女兒到住在農(nóng)村的姥姥家,讓她跟姥姥一起參加勞動,從中體味勞動的艱辛。其次,我利用寒暑假有意識地讓老家的親友們出外“打工” 時帶上我女兒,讓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從中體味掙錢的不易。一位遠房叔叔在一家飯店打工,叔叔炒菜,她在一旁觀看,偶爾掃掃地。女兒在飯店里忙了一天,老板給了她10塊錢。晚上回到家,她累得腰酸腿疼??粗畠浩v的樣子,我很心疼,但也很欣慰,因為女兒進門就跟我說:“媽媽,沒想到賺錢這么不容易!以后我可不能亂花錢了!”
光知道賺錢不易還不行,我還要讓女兒了解一些理財方面的知識。我買來一些相關(guān)的書籍,逐一給女兒介紹,何謂投資、投資的幾種方式、如何計算利息等。去超市買東西時,我也有意識地教女兒分清“日用品”“必需品”和“急需品”的區(qū)別,讓孩子來選擇買或不買。
另外,每周末,我還給女兒出些特殊的“理財考題”:如果交給她2 000元錢,看她如何選擇投資方式或渠道。每次女兒都“算”得很認真,她一次次地比較“短期投資”與“長期投資”、“投資風險”與“投資回報”之間的關(guān)系,最終決定哪一種是最為“有利可圖”的投資方式。這種“紙上談兵”是對女兒理財技能的一種考驗,女兒就是通過這種“務(wù)虛”的平臺,逐漸提高自己的理財技能的。
為了讓女兒學會“花錢”,我每月給女兒100元零花錢,讓她每花一分錢,都要記在賬上。月末,我還要讓女兒自己分析本月的“支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通過記賬和析賬,我能及時地了解女兒的消費狀況,女兒也養(yǎng)成了科學理財?shù)暮昧晳T。
有道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培養(yǎng)女兒的“實戰(zhàn)”技巧,我還經(jīng)常帶女兒去銀行、證券機構(gòu)存款、購買基金、股票和債券等。通過耳濡目染、親自“操練”,女兒不但很快掌握了理財?shù)南嚓P(guān)知識,而且還學會了一定的理財投資技巧。
我的一番努力沒有白費。女兒成了全家的“財政部長”,家里但凡有支出、收入的項目,都由她來“參謀”“決斷”。